如何开始训练你的新闻分析能力(所有行业适用,但是对金融更重要)

发布人:王家CFA 麻省理工学院 金融学硕士 发布于:知乎
推荐人:icedog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72726907?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541758898592342016&wechatShare=1&s_s_i=v6XenOaqEQcaQoDuvg1tc06yYuSjGu0PmBLj359KBxI%3D&s_r=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如何通过每天一次简短的新闻评论练习,提升你的分析能力。

初级工作岗位,多数时间你从事的是执行层的任务。但是当你希望向中级或者高级岗位提升的时候,分析判断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老板,都需要做决策。比如领导偶尔会问你:

你怎么看这个新闻?/你怎么看这个消息?/你怎么评价这个产品?/你怎么看这个决策?

很多人会感觉比较头疼,无从回答或者无从下手,如果领导让写出来就更是头疼。从我看到的、经历的来看,起步不难、熟练、精通很难,我的方法可以让你通过每天的练习实现精通。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个要点,也是让大家放心,这个事情真的不难:
1分析能力是练出来的,没有多少人天生就有敏锐的分析能力,高手也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要么深刻、要么全面、要么清晰的分析实力。分析能力和外语能力一样,是工具不是目的,工具习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日常的训练
2分析需要套路,从媒体岗位、到分析师岗位、到投资岗位、到项目执行岗位,只要遇到问题,就需要分析。如果你没有一个套路,分析将是杀掉你个人时间的噩梦,因为脑力劳动不会因为你下班就会自动停止,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班的时候搞定它们。
3分析是有套路的。比外语好的一点是,分析和练字一样,有模板、有套路。所以你要做的是,记住这个模板,并且每天练习。
4分析能力可以被事实验证、被数据验证,可以形成提升闭环,自我练习的成果可以通过知乎答题、微信自媒体、头条号的数据验证。你的能力会逐渐体现为你写作得到的数据结果,建议希望提升分析能力的朋友,注册一些账号。

OK,让我们开始。


模板是什么?

分析能力其实是模板化思维+洞察力。我们说了,模板化思维能够让你成为熟练的分析者,洞察力则是让你成为优秀的分析者。下面我给出的模板几乎可以应付中级水准以下的所有新闻分析,根据行业不同,推荐大家建立自己的模板。我的建议是,我给出的模板是最低标准,大家先学会了,再自行发挥。

任何分析,聆听者、阅读者都希望得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1)发生了什么?2)这件事情前因后果是什么?3)这件事情的短期中期影响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么做,且可能的结果有哪些?

我给出的5个步骤可以包括以上要点。咱们就用家乐福被苏宁收购的新闻举例子吧:
1我怎么理解这个新闻的?(谁?怎么样?为什么?结构)
(a参与者都有谁,都是什么江湖地位)。(b影响级别给个评价)。(c参与方为什么做这个事情,理由是什么)——结构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超市品牌,被苏宁收购是行业里影响很深远的一个事件。苏宁收购了家乐福以后,线下商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电器、小店之外进军超市,说明了苏宁对线下商业的继续看好。
2直接影响是什么?(过去、现在和将来结构)
(a行业过去发生了什么,可以搜几个新闻)。(b最近类似的新闻有哪些)。(c后面还会发生什么)——结构
传统超市特别是海外品牌在国内零售正在进一步式微,互联网和线下商业的结合不断紧密的趋势在增强。线下商业的洗牌还将继续,可能的形式包括大型线下企业以收购或者参股的方式吸纳互联网公司,或者是互联网公司继续线下收购潮。
3对没提到的相关方什么影响?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类似的相关方还有谁?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阿里巴巴、京东已经全面和线下超市配合了,那么没有参与的例如美团、例如小红书有可能会跟进苏宁的这种策略。沃尔玛、永辉和家乐福已经全面合作,我认为其他传统企业都可能成为被收购、互联网合作的标的。(你可以找找新闻)
4二阶影响+中长期是什么?(相关方采取各自的行动后,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a相关方行动后,会对谁造成影响、什么样的影响)。(b对行业、市场中长期影响有哪些?)——结构
中小型的线下零售企业会加速站队,线下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会提高。相关投资领域的速度,因为标杆项目的出现:1会提速(因为大佬们出手了);2定价透明(因为有几个成熟案例在前,定价方式有参照)。
5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投资企业,我们要关注有哪些中型或者地区性的线下零售企业有投资价值,因为他们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投资的目标。可以通过先行潜伏,等待巨头接盘。(这个是我随口说的,大家理解我意图就好了)


如何练习?

1你需要练习多久?
我写的这个例子,在行业内的人看来:首先态度鲜明、其次逻辑自恰、最后有情景预测。记住初级和中级分析者,结论不一定对,但是要为别人提供一种观点。想要做到观点正确,这要看见识、阅历、经验、甚至天赋。有人两三年就可以做得很好,有人十年八年还是平平。
但是做到合乎标准的分析,100次左右的练习足矣。所以如果每天一次,3个月就可以让别人觉得,你拥有了“分析思维”。
2你需要如何练习?
准备工作:申请一个自己的媒体矩阵,可以是微信、可以是头条、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平台。自己的媒体号,可以动态评估自己练习的效果。
对学生来说,找自己喜欢或者关注的领域,可以广泛一些。学生要展示的,是自己的潜力,所以不用纠结行业;对工作的人来说,专注自己的行业或者目标行业,并且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微调模板。因为对工作的人来说,你需要证明的是能力。
每天下班后,用1个小时时间完成一次练习。当然熟练后可能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一篇,我要强调的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联系没有意义。工具的意思是,当你希望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上手不需要熟悉工具本身。
15分钟拆解新闻+寻找相关数据和新闻——15分钟撰写提纲——30分钟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
3回顾与提升
几种方式用来打磨水平。
首先开始阶段,是过2~3天自己来阅读已经写过的文章,关注点是标注出自己观点的文字思考是否逻辑顺畅。初期不用关心逻辑正确,重在顺畅;中后期再关心正确率。
其次积累到20~30篇以后,发表在自媒体平台里,关注不同内容的统计数据(阅读量、转发等数据),分析表现优异的文章与表现平平的文章,有哪些协作的差异。这里有个小技巧,在不同平台可以逐渐发布,略有微调,看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比如先发头条、修改后再发知乎,当你有30个以上的积累时,就能发现不同平台数据的对应关系了)。
到达100篇以上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不断训练:
1)老话题重新分析,看一看自己和最初时相比:写作速度、写作逻辑、行文有怎样的提升。
2)一天多练,每天随机寻找话题,连续训练2~3篇,检验自己的熟练程度。
3)拿着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这个时候你应该和业内人士有了共同语言,可以开始从熟练向深度开始发力。


分析能力是职场必备的能力,刚开始工作的朋友可能会每天疲于应付别人交代的任务,但是通过3个月左右的每天1小时的训练,可以让你开始储备升职、接触决策岗位的必备能力。我本人推崇“短期高强度”训练法,任何能力都是从基本功开始的,新闻评论、信息评论是你开始分析问题最好的切入点。

以文字形式落笔一举多得:
形成工作中的思维能力;
锻炼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
留下自己日常点滴的思考备用;
或许还能用自媒体的形式补充你的背景与名片。
积跬步,以至千里,大家就当是用自己的脑力打怪升级吧,每天等着自媒体号数据的变化,不断打怪升级,还挺兴奋的呢。对吧

本文收藏量远高于点赞分享数,希望大家收藏自用之余,点个赞,分享给更多朋友。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家哥的小黑屋”,我会持续更新各类商业写作文章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