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策略”的产品和运营,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原创: 三节课 三节课 从2017年开始,有一个词,开始渐渐在互联网圈中,尤其在产品和运营这两个群体内,被提及得越来越多。
这个词,就是“策略”。它最初是一个概念,然后演变为了一种工作方法和一项能力,到现在,它甚至慢慢开始成为了一个岗位。
在我们眼中,它或许是当下最有必要被产品经理和运营们去认真学习和掌握的一项能力。

什么是策略?它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不妨先看例子——

一个新闻APP,在用户体量达到一定阶段,无法通过同一个内容流来满足所有用户的时候,也许可以通过给每个人和所有新闻内容分类、打标签,再定义一套匹配规则,最后能够实现给每一个用户推送更加个性化更符合他兴趣的内容,最终实现了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间两个指标的上升;>
> 一个快速增长的产品,增长部门同时面临着N多渠道过来的用户,每一类用户都不一样,于是,你也许可以对用户进行分析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留存激励方案,一个用户只需要填写一些资料,我们就能够识别ta的类型,并匹配给ta对应的留存激励方案,最终这帮助我们实现了更高的ROI;>
> 一个电商产品,基于其商品的历史价格变化数据和竞品的当前状况来实现动态定价,判断在什么状态下我们产品的价格应该有何种变化,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gmv/revenue/profit。
以上3个例子中,我们用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提升业务目标的三种手段,其实都是“策略”。在专业语境下,一套策略,是服务于我们某个需要被拉升的业务指标的。而上述的三套策略,我们通常分别称之为推荐策略、增长策略和定价策略。
鲜少有人知道,在这几类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策略”背后,围绕着如何去分析、定义、设计乃至优化它们,其实是存在着一套工作方法的。
简而言之,为了要能够定义和设计出行之有效能够驱动业务目标更高效完成的,你首先需要有可参考可被分析的数据(例如用户的基础数据或行为数据),也有清晰明确需要实现的业务目标(比如获得用户增长),然后你经由对于数据进行分析、抽象和提炼,最终找到了一系列可以有助于提升你的业务目标、可机制化的规则。于是,当我们把这些规则产品化上线后,它们就能帮助我们实现对于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最终大大提升你的效率。
所以,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试着定义一下“策略”了——1.策略是由数据驱动的,也一定需要依托于大量数据才能做好;2.策略往往会通过用户分层等基本原理,以更精细化的方式服务于某个关键业务指标的达成;3.一套“策略”最终往往体现为一系列产品化的机制和规则,它们有的可见(如用户激励机制或补贴机制),有的则不可见(如推荐算法)
在互联网业内,理论上,任何一个产品达到一定用户体量的时候,都一定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策略手段来解决。
比如说,如下这些典型的业务问题和场景中,就是互联网业内“策略”最常发挥价值的地方——1.一个产品,随着用户体量增加,需要考虑做精细化运营;2.一个产品,可能涉及到搜索、推荐、供需匹配等功能模块需要完成;3.一个产品,拥有大规模交易、成交数据,需要提升成交率,优化利润空间;4.一个产品,需要考虑通过数据来驱动用户增长;5.一个成长期的产品,需要考虑通过补贴来规模化拉动用户增长,并希望自己的补贴方式、形式等能够变得尽可能高效;6.一个产品,涉及到需要解决好风控、反作弊等问题;等等等等。
如果能掌握“策略”能力,对我有什么价值?

首先,你将有很大可能能够跳脱出依赖于“人肉”的怪圈,而开始可以做到能够依赖于“机制”和“机器”来帮助自己提升业务效率。
这是因为,“策略”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断解构一个问题,找到一些可以更高效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交付给机器,最终让自己成为“驾驭机器的人”的一种思维。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运营或产品在去做APP的推送时,最常见能想到的手段,或许就是通过对于文案和流程的优化来提升推送打开率,而,一个具备“策略思维”和“策略产品能力”的运营或产品,则有可能能够通过对内容打标签、对用户分类等手段,构建起来一套推送策略,最终甚至有可能自己不需要写大量文案,就能把推送的打开率提升数倍。
再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运营在面临海量的客服问题需要处理和回应时,ta最常见的反应,可能会是要去招更多的人来去回复和处理这些问题,但一个具备“策略思维”的运营,则更有可能会试着对于这些问题去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到不同问题背后的一些标准化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用户该如何引导会更高效等等一系列规律,最终,ta会有可能搭建起来一套能够解决用户大部分问题的客服问题处理机制。
这样一种“借助机制、效率至上”的思维,是很多可能工作了10年以上的互联网人都没能迈过的门槛,而“策略”,很可能是迈过这重门槛最好的助推器。
其次,你将比之前有能力能够去解决一些复杂度更高的问题,从而让自己更值钱。
如上所说,“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能够让相同的资源能被用的更有效率,同样的钱花的回报率更高的手艺。
同等条件下,一个具备“策略思维”和“策略产品化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更有效利用资源,更高效驱动业务发展。而当前环境下,大量产品不再拥有红利,必须要通过更加精细化运营的手段实现增长或获取收益,这是大势所趋,因此,这样的人一定是更值钱更稀缺的。
不妨再看两个例子——

如果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原先无法做好一套站内推荐系统,现在却能够通过基于数据的定义、分析等来完成好一套推荐系统,把站内的成交额提升了30%,你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更值钱了一点?>
> 如果你是一个运营,此前对用户做补贴就只会很简单粗暴的每个人都发它50块,但现在你却能够做到通过对于用户行为数据、场景等的分析构建起来一套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给予不同补贴方案的策略,最终实现你的补贴成本下降了20%,但用户增长却提升了40%,你觉得你是不是应该也更值钱了一点?
第三,你也有可能在眼前就能找到对自己更好的职业机会。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在互联网业内,“策略”现在其实已经开始成为了一种职位——业内已经存在一个叫做“策略产品经理”的岗位,它的职责就是专注于解决上面我们所提到的各类搜索、推荐、匹配、风控、反作弊等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这些岗位大多还集中在大厂内(因为大厂的海量数据、精细化运营需求等需求更丰富),但由于整个行业的“策略人才”匮乏,其实很多大厂招人也都挺难招的。
这里可以分享一点拉勾上在2018年年初时能够找到的一些关于“策略产品经理”这一个岗位的一些从业年限要求、薪资范围等相关情况,可以供你参考。

01-职业认知-策略产品讲解 - 图1

如果我真的想要开始学习“策略”,或是想要成为一名策略PM,该如何学习?
话说回来,关于学习“策略”,其实不太容易。至少,它要比典型的产品经理、运营等职能要难得多。
一方面,上面提到了,策略是基于数据的,因此,要想学习策略,必须要先能够拥有一定的“数据分析”相关基础,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门槛。
而另一方面,市场上能找到的关于“策略”的学习资料,其实少之又少。这是因为,“策略”本身就是一个才诞生和兴起不久的职能和工作方法,真正在这个行业内有吩咐实战、系统思考和体系化总结的人,本身就很少,圈内哪怕想找几篇有学习价值的好文章都凤毛麟角,更逞论完整的关于策略的知识体系。
再者,如果说希望开启用户产品经理之路的小白们可以通过大量使用和模拟真实产品来勉强入门,那么对策略产品经理(以及后台产品经理、商业产品经理等细分工种)而言,门外的人想模仿都不知如何从何而起,门和门槛都在云里雾里,因为没有能模仿,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是完全黑盒的东西。

不可知,不可借鉴,不可模仿和分析,也造成了学习“策略”的难度。
但,难归难,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有效学习“策略”,或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以我们的理解,最优状态下,你或许需要——1.能够深刻理解到底什么是“策略”,以及常见的互联网产品策略有哪些;2.能够找到几位圈内的顶尖高手,去深刻了解和认真学习他们做“策略”的系统方法论,如果理想的话,这些方法论最好都能够是基于真实的实践来展开的;3.能够去大量看到许多丰富而完成的“策略”相关实操案例,并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4.能够自己亲自去试着基于一些真实的场景(比如让你试着去解决滴滴拼车的某个策略问题)来结合你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尝试着自己真的去完成几个“策略”,然后最好还能拿着这些自己的产出跟一群圈内有经验的同学一起交流,请他们给出意见和反馈,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而,上述这几点,在当下的整个互联网圈内,可以讲,除了1以外,你想要实现其他任何一点,都难比登天。
好在,我们为这个命题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从2017年6月以来,三节课找到了前滴滴出行产品总监,也是我们在“策略”这个职能方向下曾经交流过的思考最深入、最系统的人,曾经一手搭建了整个滴滴出行策略产品团队的刘滢老师,与她一起,前后历时6个月,研发完成了**业内第一堂也是当前唯一一堂体系化的“策略产品经理实战”课程。**


坦率说,能找到刘滢老师做这样一门业内从未有人触碰过的课程,其实不太容易。这背后,我们有着这样一个说起来有点矫情的念想——身为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三节课的Slogan是“加速互联网核心人才能力进阶”。因此,假如我们已经认定“策略”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工作方法或能力,我们却无法在这样的能力习得和提升方面给互联网从业者们提供价值与帮助,这一定会是个挺让我们难受的事。
为了确保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带给大家价值与帮助,这门课程有如下特点——1.我们几乎“掏空”了刘滢老师,前后历时30+次打磨与课程内容修改,最终把这堂策略产品课程做成了三节课迄今为止时长最长的课程——是的,这门课程的课程内容,全长达到了13个小时2.我们在课程内容中大量加入了针对包括**百度地图推荐策略美团外卖匹配策略奔驰汽车驾驶系统相关策略百度图片搜索策略今日头条内容推荐策略滴滴出行叫车匹配策略滴滴拼车相关推荐策略滴滴红包补贴策略+用户增长策略奶茶店+外卖商家的销售拉动策略等等在内的超过25个完整策略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每一个拿出来放到市面上,都会是极珍贵的资料;3.本课程采用了三节课独有的“魔鬼训练营”方式来进行,确保所有课程学员都需要完成大量实战练习,每一份实战练习也均来自滴滴等互联网公司内的真实待解决案例,每一周的练习均会在班级群内与上百名业内优秀的产品经理、运营一起讨论,并且每一份完成的实战练习都能够得到三节课助教的1V1点评反馈(注:三节课助教全部来自于往期课程的优秀学员,本身也都是圈内的优秀PM+运营)。以下是这门课程的课程大纲,供参考。01-职业认知-策略产品讲解 - 图2
课程适合人群:

  • 1~5年的产品经理工作经验,对策略感兴趣或是想转行做策略的同学;
  • 2-5年运营工作经验,有一定数据基础,现有工作中需要基于数据来制定大量运营策略并有效率提升需求的同学;
  • 2年以下策略产品相关工作经验,希望更系统的学习策略相关内容的同学。


学习周期:3月28日-6月28日,正常学习周期为 6 周左右,3 个月课程有效期内课无限观看视频。
课程模式及价格:采用三节课“魔鬼训练营”方式。业内第一个针对策略产品经理的13 个小时的视频课程+全程班主任+多位助教带班+全程强化训练+助教批改点评辅助学习=1699元!
本期限额 100 人,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立刻抢占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