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原创:大头owner 一只产品锦鲤 点上方蓝字一只产品锦鲤** , 心情好的话就关注一下~每天陪你一起,不断迭代,野蛮生长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1
「写在前面」

最近在看《Blue Planet II》,真的被里面的画面和所传递的价值,深深吸引。
是的,那画面太美,强烈推荐你看~**

在感慨宇宙之浩渺的同时,大头也暗自庆幸:自己能够生在地球上,和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即将阅读这篇文章,以及总有一天会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同呼吸、共命运。
但还是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个社会的发展节奏,真的太快了! 如上篇文章所说,现代人普遍焦虑,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也怪不得我们,当然更不能怪这个时代。
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类深度进化的表现。
早在19世纪,达尔文就在《进化论》中,阐释了两个观点:> 1.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2.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纵观人类历史,那些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甚至能够为整个人类造福的人,几乎都有着如下特质:
他们桀骜不驯、特立独行;
他们从来都不怕尝试新鲜事物,从来都敢于突破自己;
他们会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选择,会采取超凡脱俗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他们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他们不顾旁人的眼光,他们做出了很多的疯狂的决定;
还有,他们一定都具备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具备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的素养,这让他们永远都能够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嗅觉。
但,这只是他们,和我们芸芸众生其实没什么关系。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2
毕竟,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只要能够正常过完这一生,就已经足够幸运了。
但我们既然活着,特别是如果还能幸运地健康地活着,特别是如果还很年轻,是不是得做点什么呢?
大头认为:是的。
所以,趁着今天空下来,大头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进入一个新领域的学习方法,希望也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大头自己目前在用的方法而已,大头也只是个普通人,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补充~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3
「方法一:读书」

不得不说,读书,真的是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读足够多的书,真的是快速在一个领域成长起来的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和第二条(跟对人)一样重要。 因为,相对于各种微信文章、各类知乎链接、甚至是一些没有成熟体系的小白课程,书籍真的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化、完整化、逻辑自洽的方式,让你能够快速了解这个领域。
且不说能够通过读书让你多么精通,多么专业。
你至少可以做到,对这个领域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这会为你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怎么选择书呢? 最简单的方式(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去当当选择爆款就好了,因为,已经有人帮你做了选择。
不用担心自己只是在看一些畅销书,因为如果你真的能够坚持看完,你会发现,书本里面还会推荐新的书本,新的书里面又会推荐新的书。
即使没有推荐书,至少有推荐序吧,可以在当当或者京东上,直接搜索推荐序里面,那些你觉得牛逼的大佬的名字,一般,也会找到相关的书的。
当然,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大头的方式),就是直接买好一个书架的所有,关于产品/交互设计的畅销书籍。每本书都设置好“撕毁日期”。
就是如果在这个日期之前,你没看完这本书,就打开垃圾桶,将这本书撕毁,撕书的痛会让你不得不逼自己在指定的时间内看完。(慎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4
「方法二:找到一个人教你」

好吧,大头承认,这是自己大学考试之前的不二法门。
因为种种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每门考试之前,最多只会有2-3天的时间进行准备。
有的时候,只有不到1天。
印象最深的是,要考《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前一天晚上,自己还不知道Z变换是什么东西,多亏了隔壁寝室室友的提醒。
这时候,果断抱紧室友大腿,请室友吃个饭,饭后找个咖啡厅让室友帮自己完整地讲一遍,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选择。

当然,以上例子太极端了,因为是高度密集的知识摄入,直接导致了知识的半衰期变得超级短,也就是说,考完后就忘记了。下个学期用到了基础课的时候,还得重新拿起课本翻一翻。
但,以上的例子是一门考试,最多是一门课程吧~ 我们在上面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个月,4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这门课基本也就和我们说拜拜了。
那,如果是我们的事业呢?**如果是我们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不断探索、精进,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不断的反馈,让自己能够在领域立足的事情呢?
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带你,他能够早在第一步,就告诉你该看哪些书,告诉你一些快速进入这个领域的方式,告诉你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避免的各种坑…
这就真的,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说吧,工作以来,大头也一直希望能够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终归是没有遇到,或者说错过了。
那么,大头能做的,只是做自己影响圈(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而不是关注圈(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
同时,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当然,与此同时,关注圈也会不断扩大,但这是个好事情,就和读书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很多是一个道理。

那么,今天,2019年8月15日,先做一个影响圈的事情,立个flag吧: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卓越的产品经理,我一定会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批量打印,送给身边所有想要从事产品工作的孩子;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会开一门课程,选择几个自己认为值得带的,有感恩之心的善良的人,进行小班授课,而且,全程免费;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会履行我的诺言。
到那时,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句话的见证者。

那么,怎么跟对人呢?
身边如果能够人,当然是最好的(比如大头的室友,现在还经常过来和自己一起做饭,探讨如何做出更好吃的美食,然后讲一大堆大头不懂的前沿信息知识);
但是,这真的只是极小的概率,特别是在职场上,大家说到底都是为了钱工作(那些真的说情怀的,你可以试试让他三个月不拿工资,看看他干不干),没有人会真的关心你是否学到了新的东西,是否真的有所成长。如果遇到了,便是上辈子的福分。
但,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么?远远不是,因为,聪明的人总是有办法的。大头自认为还算是一个相对聪明的人,这里推荐几个办法:

  1. 下载“在行”app,直接搜索相关领域的名称。 比如说,产品经理就搜索“产品”,程序猿就搜索“Java/PHP/IOS开发”等。一般来说,都能够搜索到你想要搜索的人。
    然后,别不舍得花那一两百块或者三四百块钱,赶紧联系面基。要知道,这可能会改变你的整个职业生涯。
    > 2. 关注相关的公众号,方法同第1点。 关注后,在公众号底部点击“转载授权”或者“联系作者”,加到相关作者的微信。不用担心作者不通过,你只要备注:您好,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已经读了您的书…. 正常人都会同意的哇!
    即使只是人家的小号同意了,你天天耳濡目染(这时候,微信的辣鸡“在看”功能起到了那么一点作用),也是会有收获的
    > 3. 还是第二点,只不过,不仅仅限于加作者的微信。 你可以加入这个作者的读者群,或者是公众号的粉丝群,或者是作者的知识星球(一个高质量的付费知识分享社区)。
    然后,你可以在这些群里面,有时候你不需要说话,只需要每天默默潜水,看看大家的聊天,自己就能有所提升(当然,不建议潜水,毕竟单纯输入,没有输出,其实进步速度不快
    > 4. 系统性地参与一门线上课程 写的我都以为我要推荐课程了,然而并没有。我只是真的想表达这个观点,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真的可以帮助你在一个领域内,快速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大头的一个做电商的产品朋友就和自己说过,现在面试看候选人,其实压根不怎么关心会不会画原型呀,有没有基本的交互素养呀,甚至是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呀~
    那么,聊什么呢?聊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出现,本质上,其实是因为有了需求,然后,我们需要为这个需求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举个最近的例子:昨天,有个知名作家需要举办上海的读书分享会,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大头被临时拉到群里面了。
    这时候,作家提出的需求是:能容纳30个人、环境相对安静、有投影仪。
    按理来说,会议室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且不说价格(会议室单日/半天的预定价格真的超级贵),来参加读书分享会的同学,往往都是刚做完一周的工作,想要放松的同学,你还让我继续找个会议室开会?
    因此,这个需求就被重新定义为了:能容纳30个人、环境相对安静、有投影仪、有格调(让人感觉舒适)
    在此基础上呢,又会有咖啡店、清吧、小型开放式图书馆等选择(解决方案)
    再仔细去想,会发现,这一类场地,往往是上午没啥生意(周六,大家都在补觉),下午生意火爆(一堆文艺青年),所以场地费会很贵。大头联系了几家,最便宜的是1200半个下午,还是朋友的友情价。
    但,谁让大头在群里放话:我肯定能够用1000元以内的钱,解决这个事情,不行的话,我拿1000出来请大家吃饭!
    因此,这个需求就被重新定义为了:能容纳30个人、环境相对安静、有投影仪、有格调(让人感觉舒适)、性价比高
    就不继续说下去了,总之呢,大头最后结合作家的需求和读者们的反馈,选中了位于莲花路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别墅。
    巧的是,友情价,正好1000半天。
    最后,作家和读者们都觉得挺满意,大家也不再为场地而烦恼,开始真正思考读书会的主题以及准备后续的分享了。
    回到正题,这其实就是大头自己的一种方法论。
    如果从产品专业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成是:一种准确定位需求的能力。 与各位分享!也欢迎你提出你的想法!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5
    「方法三:拓宽学习渠道」

    如上所说,想要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难道就只有读书么?难道就只能去找师傅吗?难道就必须关注公众号吗?难道就非得加入群聊吗?
    远远不止。 你还可以上B站呀,关注这个领域最厉害的UP主;
    你还可以上抖音呀,直接关键字搜索,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还可以上中国知网、万维网、甚至相关的政府网站呀(特别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要特别关注政策的引导);
    你还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相关的一些头部企业的用户呀。

(比如说,做教育app的,直接两个手机,分别下载作业帮/小猿搜题/掌门一对一的教师端和学生端;做电商后台的,自己去淘宝/拼多多/阿里巴巴开店,一个手机作为店主,一个手机作为顾客;做客服系统的,直接去网易7鱼,注册一个号,同时可以获得管理员身份视角和普通客服视角;做人力资源管理后台的,直接在钉钉、企业微信上注册企业(不花钱的),然后参(chao)考(xi)就好了…)
你还可以…… 请移步方法六。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6
「方法四:直接用“顶级思维”思考」
比如,怎么样成为一个产品总监呢? 并不是先从产品助理,到产品经理,到高级产品经理,再到产品总监。 而是,直接以产品总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甚至站在CEO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所负责的这款产品的盈利模式,当前出现的问题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当前迭代能够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利益,等等。 也许,这个过程在你的大脑里面一过,你反而能够理解你的领导了。 其他的所有工作,也是一样。 打工,也要以创业的心态去打工,不然只能打一辈子的工。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7
「方法五:不断输出」

很多人都不是特别喜欢输出,生怕自己掌握的方法被别人学去了。
不排除,这个世界真的有一些方法或者说技巧,是掌握了就真的无敌的那种。
但是,很多时候,其实你会发现,当你把自己已经知道的方法,无私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也是你对于自己的一次系统性的反思的过程。 如果你足够自信,永远都不需要怕把方法告诉别人。

硬要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当你把目光放得足够远的时候,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远远不是你身边的这些人,远远不止。
就像大头读高中的时候,任何人问自己解题方式,自己都会告诉他最讨巧的那种。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压根就不是身边的同学,而是整个江西省的30万考生,特别是隔壁那所超级中学的那些学生。
工作以后,辛苦整理甚至是花了时间、精力、金钱整理的十多个G的资料 ,直接就送给了自己最要好的几个同事,连全新的U盘都送了她们。
整个生命过程中,也是碰到了力所能及甚至所不能及的事情,能帮则帮,从不推辞。(当然,也不要做老好人,诶) 看似自己吃亏了,但要一直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8
「方法六:关注本公号」

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大头承诺:一定会不定期输出和更新一些纯干货类的文章,与你分享。
因为,大头希望能够和你一起,不负时光,野蛮生长!
不妨动动手指,扫码关注下哈~
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9

感谢您愿意花费宝贵时间阅读,笔芯。 公众号后台回复“w”,获取大头的私人微信,添加时请备注:行业+职业+昵称,节约彼此时间,谢谢!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行业分析-我是怎么做到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的 - 图10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