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image.png
原本是学物理的
为了写一篇关于力学的论文,发现亚里士多德如此睿智,但是力学观点却极其幼稚。对此现象不理解,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开悟。

简单来,教训有两个。 第一,读一本原著有许多方式,拿现在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弄到过去往往不合适。 第二,原著的可塑性使各种读法都不一样,因为有一些人们总希望只有一种。(有一些比别的更合理,更为前后一贯。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汲取这些教训,我提出一条原则。在阅读重要思想家的著作是首先要找出原著中明明谬误之处,再问问你自己,一个神志清醒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东西了?如果你找到了一种答案,我还要说有些段落虽然讲得通了,但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重要的段落,以前你自以为懂现在意思全部变了。

在哲学史上寻找对科学理论的性质、起源、分界等等的回答
创立历史科学哲学流派

之前,人们往往认为这样一个人才转学哲学是浪费,因为他以前的同事都已经诺贝尔,但是事实证明,他的影响不亚于一个诺贝尔
《科学革命的结构》20世纪哲学经典

思想深刻明锐,语言表达相对拙劣
范式的用法

对传统科学发展模式的置疑

什么是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

它是一个好像是真理的颗粒不断累积的过程。
我们过去说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
每一个科学发展,它都是一粒一粒的珍珠串起来。
所以按照传统的说法,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内容就是那些经过证实不可能出错的事实定律理论的集合。
科学的方法不过是收集资料的技巧和对资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逻辑推理方法,科学就成了一堆事实,理论和方法的集合体,他们有陈述就是statement。
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呢?
科学的发展就是这些作为真的这些事实。定律理论的这样一个集合,不断地累积的过程,科学的发展就是真理的颗粒不断增加,不断累积不断渐进的这样一个过程。
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就是在这些集合体上贡献增加一两个成就。

两点质疑

  1. 不是渐进过程、点滴的累积的进步过程,无法发现理论的确切时间地点(氧)
  2. 无法彻底区分科学非科学,真理和谬误可能转换

同时库恩认为不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Popper),夸大判决性实验。
汲取了 Quain整体思想,有韧劲,遇到反常,要不忽略,要不就转化为支持自己的证据。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累计与飞跃、渐进与中断的统一体。
历史主义学派。

范式(paradigm)

paradigm原意词尾变化,类似词根推理模型
给不出详细的定义
可以是科学共同体
也可以是Disciplinary Matrix(专业基质、专业母体)包括三个方面

  • 符号概括
  • 理论模型
  • 题解。

都是在范式里
面去思考世界的,(Quain整体思想)
美食家看到鸭子,和生物学家看到的鸭子是不同的,
所以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当中不可通约 incommensurable

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划界如下

  • 前科学时期:范式还没有确立,各有各的信念,没有统一
  • 常态科学时期:稳定的理论时期
  • 反常与危机
  • 科学革命

医学、法学都是不算科学,还没有建立范式。

到了常态科学时期,两个主要工作

  1. 1增加观察事实的搜集,观察条件的改进、实验;
  2. 2缩小距离,使自身理论更加融洽

这时候是解难题的过程,都充分信心提出解答,
如果暂时没有得到解答的话,出问题的是方式手段,不会怀疑范式
这里盲目的信仰,但是因为如此才能发展。
这里是渐进和积累的环节。老是争吵的话,就无法进行专注的研究了。

Puzzle不是都有解释的,这套范式开始触及边界。
反常一开始出现,Donot care~
eg扑克牌的红桃5.
之后,反常不断出现,不得不注意,并且开始挑战范式的基础
这给过程和社会文化变革有关。
接下来开始进入危机,科学家们感觉非常糟糕
反常的往往是突然的,灵光一现的,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设备积累

科学革命,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
这时科学家对形而上学、哲学感兴趣。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是怎么产生?
往往是突然的,年轻人提出的。旧的人成为阻力,要“革命”的。
科学也是宣传鼓动的过程,科学家的理性并不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