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

20世纪20年代,德语区,德国、奥地利
维也纳学派
柏林小组
几乎都有科学背景
image.png
核心:石里克(早年死于非命)→卡尔纳普
赖辛巴哈、艾耶尔
一战后,解散
分析哲学的兴起使很多人为之兴奋,认为哲学终于也要像科学一般飞跃了
事实是打脸的

逻辑经验主义

拒斥形而上学

拒斥什么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只能通过思考、思辨、理性才能展开哲学内容
艾耶尔:“哲学(形而上)以供给我们超越科学世界和常识之外的知识”
包含:关于超自然的对象的学说,声称能够用先验的方法获得的有关现实的论断和规范称述。
→只有纯粹的思考,没有经验的检验和观察,是不可能的说明现实世界的性质及法则

为什么拒斥形而上学

没有主体间性,不可检验
形而上的问题,由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解说,是沉默的部分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命题

  1. 陈言命题

不能带来新的东西,无非是逻辑和数学
先天的,绝对真,作用是帮助我们澄清命题

  1. 综合命题

就是康德的综合命题
所有自然科学和生活中的常用命题
不具有必然性,只有偶然性
可以带来新的东西

由以上两点:先天综合判断不可能,即

image.png
image.png
两种没有意义的陈述

  1. 使用了一个没有意义的词(本源)
  2. 词的用法有问题(逻辑语法错误)

卡尔纳普把海德格尔的关于nothing的论述用来作为形而上的无意义的典范
海德格尔也认识到了形而上的无意义

但是二人观点不同
卡尔纳普站在对立面,否定无意义
海德格尔站在正面,认为这样的无意义是因为本来形而上就是超越逻辑的

卡尔纳普认为形而上的描述,其实质就是表达
内在情感、人生态度等不能带来新的知识的表达
并且进一步认为,这方面,音乐更胜哲学一筹
卡尔纳普认为尼采也是看到形而上的无意义,干脆不说人话,开始写诗。。。。。。
image.png
哲学从一种知识变成一门活动
不提供知识,变成一种判断分析逻辑的活动
石里克

哲学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 哲学就是那些发现及确定那些命题的意义的活动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 科学的内容、灵魂和精神离不开意义,哲学的授意活动是一切科学的开端和归宿 过去形而上的错误就是识图用知识阐明意义

经验证实原则

逻辑经验主义的支柱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任何一个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才有意义

一个科学必须能还原为含有有感觉名词做谓语的命题,必须经有经验来验证。
有意义>真

这里的可证实是指,原则上可证实,并非当下的,经验上眼下可证实。
例如:

  • 火星是有生命的✔
  • 火星是圣神的❌

这把钥匙是铁制的✔(这个命题,不能通过经验(感觉)直接证明)
卡尔纳普:经验证实包括间接的证实,即在直接证实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法来证实
证明如下

  1. 如果是铁质的,就会被磁铁吸引(已证)
  2. 这是一块磁铁(已证)
  3. 把钥匙放到磁铁边

**

或然的结果

间接证明的结果是或然的
可以说,经验当中的命题几乎都是或然的
罗素:“相信归纳法可以得出必然真理的人就像一个愚蠢的小鸡”(巴甫洛夫)
怎么能够保证自然不是杀鸡人?

直接的证实也未必具有必然性
直接的证实是基于当下的对于事物事实的基础上的结论,即通过感觉经验
两个问题

  • 感觉出现错觉
  • 直接的经验具有主观性和私人性(还是同理心)

    怎么保证判断的结果的可靠性?(不能~)

    逻辑实证主义在无论怎么证明的条件下,都是或然的,由此,为了保证可靠性,再一次退步

    使用感觉经验的语言表达式,作为证实命题的基础
    →物理主义(物理学词汇)

    对比现象主义:现象主义要求用直接的感觉材料,比物理主义少了语言的记录和公共性

    当时物理主义仍然不能保证可靠性**

  • 不正常的人的记录句子

  • 必须是列尽一切可能性的记录句子才有效,但是做不到

强证实→弱证实
从确定性的证实到概率的证实
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败~

他们希望把物理语言作为基本的语言,统一所有其他学科的语言。
不过幻想破灭
最难的是还原心理学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还原
例如:angry→血压增加,某些肌肉紧缩

其他零零散散的

逻辑命题

上面都是经验命题
下面讨论逻辑命题

经验真理和逻辑真理

对象语句和形式语句
对象句子→经验验证→归纳得到→或然性
形式句子→符号关系→不提供知识→同语反复→有效性

奎因:单身汉是未结婚的男子
把主词中的性质演绎出来
化不清晰到清晰
一个澄清的活动
**

区分两种语言习惯

对象句子VS形式句子

人们习惯了使用对象句子的日常

例:玫瑰花是红的VS“玫瑰花”是一个事物(注意引号)
→玫瑰花是一个事物
怎么理解玫瑰花是一个事物?
假对象句子
image.png
例如:

  • 唯心论:物理对象是感觉材料所构成的
  • 实在论:物理对象不是能被主题构造的,能够认知的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上面的两种说法都对有都不对,是废话。把他们还原为形式句子如下

  • 还原:一个物理对象的名字是可以归约为感觉材料谓词和知觉谓词的

什么是对象语言?什么是元语言?

object languageVSmater language
被我们所谈论的,作为对象的是对象语言

元语言就是我们用来谈论对象的语言
元语言是对象语言的上层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引号里面是一个命题
雪是白的,就是我们在谈论这个命题,是对象语言
但是后面,当我们说这句话是真的的时候就是元语言,之所以是真,就是在元语言的描述下是真
元语言由语言本身限制
即:为什么黑板是绿的?因为你说汉语

任何一个对象语言为真,都必须能够翻译为元语言
元语言用来解释对象语言

当我们谈论真理符合论的时候,实际上并不触及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从对象语言到元语言的转译。
如果有真理,就在那里,你要谈论真理,就是在用元语言把真理的内容解释出来
对象语言直接描述对象
元语言是用来限定对象语言并且给对象语言进行解释

元语言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