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image.png
你去看海德格尔,你觉得他没有什么书没读过
你去看维特根斯坦,你觉得他没读过什么书
哲学史上的天才,横空出世

1889~
奥地利钢铁大王之家,8个兄弟姐妹,3个哥哥自杀
罗素大他17岁:“我知道我不能把他赶出去,我怕他出去就自杀了”
其父瞧不起当世的教育,自己搞,结果维特根斯坦14岁没有考到好学校
父亲安排到工艺学校,遇到一个同学,阿道夫·希特勒
后来到曼切斯特学航空,然后由此接触数学,然后研究数理逻辑,读罗素,进入哲学,弗雷格让他跟罗素。
罗素一开始不喜欢维特根斯坦,因为不知道是疯子还是天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确认天才,并且确信会留名青史。
1914在挪威盖了一个小屋,思考哲学。剑桥哲学系导师拜访,把维特根斯坦的话写成《挪威笔记》
《逻辑哲学论》在一战的战壕里写书,极高的专注力。被意大利俘虏,在俘虏营里寄出书。
富二代,一战期间,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从原来的挥金如土到崇尚简朴自律的生活。
一战后,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掉,不留给自己。认为钱会腐蚀人的心灵,不愿腐蚀穷人,分给兄弟姐妹,反正他们已经被腐蚀了。
没钱出版书,出版商要求罗素写一个导论否则不给出版。开了罗素的导论,非常不满意,认为罗素并没有理解他,最后与罗素分道扬镳。
《逻辑哲学论》之后,认为哲学的问题都解决了,接受培训,做了一个教师
和家长关系很不好,教学方式没人能接受,意识到这一点后,20世纪就辞职
又想去修道院做园丁,一生追求自己所求。
后来接触到维也纳学派,发现自己还可以燃烧,1929回到剑桥
在剑桥只是研究生,用《逻辑哲学论》来进行博士答辩,摩尔、罗素主持,问了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答辩后,维特根斯坦拍拍摩尔肩膀:“没关系,你不懂”
39年继承摩尔的职位,剑桥哲学老大。上课不备课,想到什么讲什么,和学生批驳不一致的观点。
剑桥哲学皇帝,邀请卡尔波普去剑桥做讲座《维特根斯坦的拨火棍》
一辈子,自己就只有一本书。

哲学内容

早期维特根斯坦(启发逻辑实证主义)

image.png
image.png
为语言思想划界
维特根斯坦站在语言的圈子里,把所有问题说清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语言不能说的。
对比一切的哲学家,站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来划界,维特根斯坦在之中划界。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写了的和没写的
没写的相当重要,但是也写不了,到达语言极限了
体会!!!
我只能把所有的黑描述出来,白就会自己显现

语言是世界的图示

image.png
语言是广义的语言:音乐、色块。。。。
识图解决语言何以描述世界?
每一个命题都是世界的图像
命题→语言
只能直接显现,不能进一步说明,因为对于图示(语言)的说明,又会有语言,显然无限倒退
语言能够作为世界的图示,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必须满足几个要求

  1. 图示的每一个部分都必须在世界中有对应物
  2. 要素之间的关系于事物中的关系相同(逻辑形式)

只能直接显现,不能进一步说明,因为对于图示(语言)的说明,又会有语言,显然无限倒退

世界的逻辑构造

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合
语言塑造我们的世界观
事实是事态的存在(事态可以理解为基本命题,事实都是基本命题的真值运算)
image.png
(基本)对象是不可再分的(逻辑原子)
→这是一个推论,因为无法证明其存在

两个专门按照逻辑排列在一起,就是基本命题
这(桌子)是棕色(因为就在眼前,所以是专有)的
基本命题之间相互独立,能够直接看到,也就是直接显现的,能够通过感觉体会的

通过真值运算,我们可以搞定语言中所存在的一切

为真的,就是物理世界所研究的一切
为假的,就是我们语言所能够描述的有意义的东西
超越这个真值表的部分,语言不能描述,只能体验(感情、伦理、形而上。。。。)
这些不可描述的部分甚至更为重要,但是,一切语言的描述都是扯淡

晚期维特根斯坦(开启日常语言学派)

“奥古斯丁图画”

回到生活当中

为什么要回到日常

例子:暗号“买五个红苹果” “苹果”可以对应 “红”可以通过红颜色的东西来对应 “五”怎么对应?五次动作?

至少,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所有单词都和存在的东西相对应。
语言表面的相同掩盖了实际的差异↓
工具箱比喻:都是工具的表象掩盖了不同工具有不同功能
必须要让语言动起来→回到日常,回到他产生的场景
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
当语言停下来,就产生了哲学问题

语言需要通过训练才能使用

这个部分不想码字,万恶的巴甫洛夫
举一个例子,动物园,昨天认识鸭子,小孩指着湖里的鹅:“鸭子”,他的父亲纠正他,重新改写他的“分类认知系统”

当我们指着一个东西

事实上,我指着桌子,“这”,这个专称“这”为什么是桌子?为什么不能是棕色,不能是方形?
必然有什么东西,在我指着之前,完成了我们对于理解的协调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是规则,语法
我们在同一个语言游戏中

当我们使用语言,一定在同一个语言游戏中

  1. 语言游戏是指语言以及其使用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整体

象棋中的马,不是普通的马,因为在象棋中,所有这个马有象棋中的意义

  1. 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2. 语言的使用是按照一定规则的,只有儿童学习语言时,我们才能更清楚的看到其中的规则

    家庭相似性(比喻义)

    传统哲学的一个概念,包含很多对象,我们总是认为这些对象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本质来构成这个概念的涵义,把握了这个含义,就把握了概念的外延,你就把握了这个概念的边界。
    →绳索内芯就是本质,所有的外延都缠绕本质,构成条概念的绳索
    界限是根据时间目的画出来的,也就是说,随着历史,这个界限会被突破。也就是说,这个界限即时清晰的也是不清晰的。
    →这条绳索是没有内芯的,只不过是根据之前的是什么,根据一定的相似性接上去而已。并且还会不断的随着历史不停生长。
    家庭相似性,就是类似一个家族之内,人与人可能下巴相像,可能耳朵相像。这种网隔交叉的相似性被维特根斯坦称为家庭相似性

    反私人语言论证

    近代哲学的心理主义,最可靠的东西总是在我的思维中,思想总是在我这里产生,我只不过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传达我的思想。
    →语言的意义来自我的思想

    什么是私人语言

    不是喃喃自语,不是文学语言,不是加密语言→这些都是公共语言的映射,或者可以翻译为公共语言
    image.png
    image.png
    有没有一种东西,先发生在你的自我感觉,然后其他人都不知道,然后你自己给这个感觉命名并且使用为S?
    其他人都不知道S究竟是个什么感觉,当你描述这个感觉的时候,人们是否真的理解这个感觉?
    这就是私人语言

你对你自己说:“只有我知道我痛”
这件事,既没有意义,也是错误的。
没有意义是因为“知道”这个词,你对你自己,不需要知道,知道是传递一个知识的时候使用的,要么是对不知道的人用,要么因为可能会错所以使用。这里的语法是错误的。
你自己发生的疼痛,极有可能是一个私人语言,没人能够证明他的真假
(题外话:考虑从同理心的角度进行理解)

语法(形式)命题和知识命题
为什么我们都说黑板是绿的?
因为我们都说中文

在中文的语言游戏中,这就是绿的,这个绿,注意,只是说这个“绿”本身为什么是绿,这是因为这是一个不传递知识的语法命题。我们从小,都理所应得的接受训练,知道这个是绿,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知道,我们应该说这是绿的,而不是其他红的,黄的
一种语言它一定要否合或者一
定有一套规则.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