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image.png
八十年代中期,西学东渐
最吸引人的:尼采,存在主义,卡尔波普
早期和逻辑实证主义混在一起

很多人认为他不够深刻,但是有很大的影响
<无穷的探索>
从小就在书籍中,法律之家,藏书三万
早熟,10岁读马克思和反马克思

反归纳主义

image.png

经验证伪原则

image.png
逻辑实证主义既欠宽又欠窄,同时把有无意义和是否科学搞混淆

  • 欠宽:把很多眼下不能被证实,也可能暂时看不出来怎么证实划入非科学。当时的量子力学
  • 欠窄:风水

证伪原则的意义

  • 有利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 有利于伦理道德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什么是理论,好理论,真的好理论

什么是理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看法)

理论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到验证的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命题,然后由归纳得出的一种普遍的科学命题,然后这个科学命题又通过一种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

理论好不代表理论真。在理论真之前,我们怎么判断理论的优劣?
理论的性质
什么是好的理论。

理论不可能来自观察:

卡尔波普已经否认了科学证实原则,认为理论不可能来自观察
理论是先于观察的,但是观察带有一下性质导致理论不能来自观察

  1. 观察是有目的性、指向性
  2. 观察一定渗透着理解,理解是分类为前提,这和兴趣、理论需要、预期相关的
  3. 观察需要语言表述出来,语言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是不同的。

寻找规律性是人的最大的天生期望。不像康德的知性范畴加诸感性杂多时不会犯错, Popper这里寻找规律性的过程是有可能出错,批判理性主义。
**

所以理论先于观察。那理论来自哪里?

大胆的猜测:天生的理论倾向,愿意寻找规则和确定性
一场冒险,无论之前多么成功,都可能被修正

猜测产生的途径?

猜测作出的途径关键是灵感:

  • 突如其来的,智慧的激发;
  • 非理性的,无法进行逻辑分析;
  • 因此不是认识论,而是心理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寻求高度普遍的定律没有逻辑的途径。

“知识增长”理论

可证伪度。
可证伪度越低,理论越宽泛。
一个理论越容易被证伪则越精确,信息量越大。
理论越好、越新颖、越能带来更好的挑战。

卡尔珀普之前的看法是可证伪度越低的理论越好

新的理论被接受的标准可以分为三条:(前两条先天)

  1. 比旧理论更高的同一性;
  2. 新的理论不仅比旧理论有更宽解释度,并且可提供可检验性的关于未来的推断(预言);
  3. 被经验严格检验,被证实 corroborate.(认可)→暂时的被检验

好的理论可以是先天的,但是真的好理论必须要经过检验

卡尔纳普认为 有客观真理存在,但科学理论不一定完全把握客观真理,只能是接近,逼真度。
逼真度爬山比喻
image.png
逼真度的标准:

  1. 更精切的检验;
  2. 考虑并考虑到更多的事实;
  3. 更细致的描述的事实;
  4. 通过了其他理论通不过的检验;
  5. 提示了新的检验并且通过了检验;
  6. 统一或连接了各种迄今互不相关的问题。

科学与其说追求真理,不如说是追求追求逼真度。

科学发展模式
image.png
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排除不可用的方案→新的问题
类似杜威的五步法

三个世界(晚期本体论思想)

image.png
笛卡尔以来:

  1. 世界一:客观世界:物理世界;
  2. 世界二:主观世界:心理世界。

卡尔波普反对世界二还原到世界一。他认为心理现象是物理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突显的产物,不可还原,能对世界一起到反馈,支配作用

世界三:是一种精神活动的实在性,具有独立的本体论地位
(书中的纸和墨是世界一,但书中蕴含的思想其实是世界三)
我们居住在世界一和世界三当中。动物只有世界一,世界三是自在的。
万事重来思想实验,有书和没书结果不一样

不是帆动而是心动。(注:厉害了!)世界观=你观世界。
三个世界相互作用

若只有世界一,所有的文化科学这只是线条线段而已。
世界三和世界一同时作用才会是我们人所习以为常的认知。
并非传统的先世界一,然后世界二来赋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