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神童,他爹很早发现了他的天赋,8岁学化学,12岁有自己的实验室。
16岁学康德。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每天看两小时《纯粹理性批判》,直到背熟。
性格阴郁暴躁,不好相处。
写下大量手稿,都是写给自己,一生都没有出版著作。死后留下十万页手稿,卖给了哈佛大学。
思想
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
在皮尔士看来,近代哲学主要就是在笛卡尔搭建的舞台上演出的剧目。
笛卡尔主义的特点
从笛卡尔哲学说起
笛卡尔哲学的特点:怀疑一切,要求数学般的清晰(方法论的怀疑论者)
我思(mind)所有的认知和观念都是在我思,即我的心灵世界中完成的。
由此开始了认识论:心灵和世界是怎样相对应的?
笛卡尔主义构建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模型如上
真正的质疑
皮尔士:怀疑一切?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必要?
→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在皮尔士看来,笛卡尔这类哲学家的怀疑不是真的怀疑,是矫揉造作的怀疑。
我们不能假装怀疑,怀疑不像撒谎那么容易。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接受了很多的认识。我们都是背靠着过去看未来,我们不可能把过去的东西都抹掉,而且也没必要抹掉。
皮尔士并非否认怀疑的力量,他提出,我们应该有理由的怀疑。
我们应该对自己保持一种张力,即我们随时要准备对我们已经有的这些信念系统采取一种反思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一旦有理由,真实的理由,我们就要修正我们原来的信念。这是我们唯一可行的前进方法。
对于“直观”的质疑
why笛卡尔要怀疑一切?
→西方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们,都识图找到一个直观的,自明的,不可怀疑的出发点,由此构建自己的哲学论述。这样的一种观点,而他们对数学公理的推崇有很深的渊源。
皮尔士这样认为:当然 你可以有一个“直观”的出发点,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把直观和推论区分开来?
你当下的所有的认识和思想总是和在先的所有思想相关的。
皮尔士不否认可能存在直观之物,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把直观和推论区别开来。
对于我思的否定
→是否存在不用语言/符号的思想?
皮尔士大概认为不存在
对“我思”的符号学解释
假如一个思想,一个意义,一定要通过符号来表示,那就意味着思想动用了外在的存在。即思想的三合一特点
符号是公共的,所以思想一定是公共的。
我在思想中(就像我有一栋房子,我能使用,但不是房子在我里面)
思维活动在你那里展开,但是思想内容具有公共性
放在这里对比一下
注意!!!
概念系统或者说语言系统,它不是揭露世界的工具。
并非有一个世界,我们用语言作为工具去揭示它,像这样思考,我们还会停留在康德的自在之物,我们只能部分揭示世界。
语言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你有什么样的语言,你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概念和语言的使用决定了世界的事实和对象的呈现。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无法解释的人工智能
以探究取代认识
大部分的西方哲学家,都把心灵和世界区分开来
近代以前,如上左图,近代以来如上右图。
为什么近代以来哲学家会把心灵和世界区分开来?
→由于物理学的发展有关。物理学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但是思想,情感,感觉这些东西,似乎不是在物理学描述的真实世界之内的东西而是发生在人这里。所以很自然的归纳出心灵这样一个概念。
皮尔士以后,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何解释哲学中对认识论,对古希腊的大写实在的追求?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东西当作哲学的使命?
→视觉中心主义:我们把视觉隐喻进行了放大。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事实上,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管你愿不愿意,睁开眼睛就是黑板。视觉离不开对象,你在对象面前,形成了对对象的copy。我们把这个逻辑放到,就是认识论的模型。
皮尔士认为,我们更应该使用“触觉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我们就在世界之中,不断摸索。我们更多的是盲人摸象一般跟世界打交道。
没有人可以开上帝之眼,来一一检擦观念和世界的对应。
因此我们应该说“探究”(inquiry)
哲学的使命应该是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探究活动,帮助我们像盲人那般,从不定的状态过渡到信念的确立。从怀疑到信念的确立。
我们所有的认识,其实都是让我们从不定的状态到稳定的状态。
哲学的功能不是认识而是探究
说道探究就提到怀疑和信念
信念(belief):
信念中,包含了行为习惯的建立。所以我们出门后右转,而不是从楼上跳下去
宗教通过权威的方式来确立信念
什么是怀疑?
举个例子,付车费,左边口袋5个一块钱,右边口袋一个5块钱,选哪边?这就是怀疑!
怀疑不是像休谟那般
这是一个日常的例子,但是,如果这样一个不定的状态在大一点?
这种怀疑至少会在两方面影响我们
- 你会因为这种怀疑而焦躁,会感到不适。
当你身处怀疑,不知道意义在何处,就会感到恶心(萨特)
- 你会不知道如何去打交道
因为怀疑,你没有形成行为习惯,你不知道如果去和对应的事物打交道
人就是在一连串的习惯的培养和修正中成长
怎么确立信念?
- 固执方式(tenacity)
信念对我们如此重要,没有信念我们活不下去,连喝水都喝不下去。
人们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把那种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事情使之为信念。
为什么说服一个人怎么困难?
因为他通过固执方式所确立的信念带来的错误和荒谬比起他信念的坍塌来说,他宁愿保守信念。
有些信念一旦去掉,生命感可能也会丧失
用固执的方式确立信念,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设想某个时刻,他突然悟出别人的信念可能跟他不一样。
由此,信念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东西。
- 权威的方式
皮尔士说:建立一个机构只使人注意正确的学说,不断的重复他们,并将他们教授给年轻人,同时具有一种强力,阻止相反学说的教授、倡导和表达。将所有能够改变思想的原因从他们的大脑中铲除出去。让他们一直处于愚昧的状态,以免他们接收到不同思考的理由,使他们的激情受到制约这样他们可能就对私下的、独处的关键感到惧怕,于是使所有拒绝现行信念的人们噤若寒蝉。
单向度的人
也是非理性的方式
- 先验的方式
每个人直接从自明地出发。但其实这种自明的东西,一堆人认为自明的东西,都是自己认为的不证自明的。所以这还是有固执的。所以要继续寻求
主要就是形而上学哲学史
比萨斜塔警告
有人认为是理念,有人认为是经验
他们似乎不固执,但其实仍未摆脱固执理念的局限性。
这个和个人趣味脱不了关系,个人趣味不同,因而自明的观点不同。
- 科学的方法
在皮尔士看来,这种科学的方法,不取决于我,不取决于你,而是因为外在事实的制约。
这种方法有三种特点
- 他不对问题做预先的回答。虽然在一开始,他承认不可能怀疑一切,但他坚持非人为的怀疑精神
- 与前几种方法不同,这种方法包含着一种自我修正的美德,它承认错误的可能,并且坚定的认为,只有坚持这种方法,才能纠正之前的错误
- 它所达到的见解应当是摆脱了任意无端,暴力专横,以及周围事件的影响
皮尔士把整个哲学方式转变了
实在是沉默不说话的,只能通过可靠的信念去确认。
但是,皮尔士的解释进入了循环
实在保证了信念的可靠存在;信念才能找到实在
皮尔士:如果科学的方法不能向我们证明存在有真实的客观事物的话,那它至少不会否定他们的存在
实在依然是预设!!!
实用主义准则:澄清意义的重要性
皮尔士对历史上澄清意义的方法的梳理
- 笛卡尔方法:清楚,对这个观念有一个很清晰的影像;明白,即分明,我能够把它和其他观念区分开来。生活中非常常用,但是麻烦很多。
- 你我之间的心理影像未必相同,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杯子这个公共概念的使用。
- 下定义,逻辑的方法:通过逻辑的方式澄清意义。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 定义的方式就像传送带,它只能进行知识信息的转换,他不能产生出新的信息。即无限倒退,回到柏拉图了
中文屋
- 实用主义的方式:
1903:为了确定一个理智概念的意义,人们应该设想有什么样的实际后果,可理解为必然的来自于那个概念的真值,这些后果的总和构成了那个概念的整个意义。
1905:一个概念,就是说一个词或者其它表达式的理性的含义,只存在于它对于生活行为的可以想象的效果上,因此很明显,只有来自实验的东西才会对行为有直接的效果。如果人们能够精确的确定,一个概念的证实或否定所导致的所有可以想象的实验现象的话,那么他便因此对于那个概念有了一个完全的定义,绝对没有任何多于这一点的东西。
比逻辑更强调内容
形而上学的说法如果没有带来效果上的不同,那就没有意义。
你必须说出可以通过检验的,即“所导致的效果”,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
真还是假要在有意义之后再验证。先有意义,再有真假。在实践过程中,一般要求有逻辑的链条连接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通过观察到的东西来对他进行理解和判断。
对概念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