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you’re going to hate it, then you’re going to love it.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1

Concurrent Render(贯穿 16)

在 18 年的 JSConf Iceland 上, Dan 神提到 Concurrent Render 涉及到 CPU 以及 IO 这两方面。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2
Time Slicing 对应解决左侧的问题, Suspense 对应解决了右侧的问题。它们共同要解决的是的提升用户体验, 在更多的场景下都可以做到可交互。而 Fiber 架构是上述两者的基石。

Time Slicing

在 16 之前的版本的渲染过程可以想象成一次性潜水 30 米, 在这期间做不了其它事情(Stack Reconciler);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3
痛点概括:

  • 一次性渲染到底
  • 中途遇到优先级更高的事件无法调整相应的顺序
    接着拿上面的潜水例子为例, 现在变为可以每次潜 10 米, 分 3 个 chunk 进行; chunk 和 chunk 之间通过链表连接; chunk 间插入优先级更高的任务, 先前的任务被抛弃。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4
    开启 Fiber 后, 获取异步数据的方法应放到 render 后面的生命周期钩子里(phase 2 阶段)进行, 因为 render 前面的生命周期钩子(phase 1 阶段)会被执行多次
    注意: 并没有缩短原先组件的渲染时间(甚至还加长了), 但用户却能感觉操作变流畅了。
    requestIdleCallback(): 借力此 api, 浏览器能在空闲的时间处理低优先级的事。

    Suspense(16.6, 16.8, 16.9)

    Suspense 意思是能暂停当前组件的渲染, 当完成某件事以后再继续渲染。
  • code splitting(16.6, 已上线): 文件懒加载。在此之前的实现方式是 react-loadable
  • 并发模式(16.8, 2019 年 Q2 季度): 并发模式下, Suspense 提供一个时间参数, 若小于这个值则不进行 loading 加载, 若超过这个值则进行 loading 加载;
  • data fetching(16.9 版本, 2019 年中): 可以控制等所有数据都加载完再呈现出数据;
    1. import React, { lazy, Suspense } from 'react'
    2. const OtherComponent = lazy(() => import('./OtherComponent'))
    3. function MyComponent() {
    4. return (
    5. <Suspense fallback={<div>loading...</div>}>
    6. <OtherComponent />
    7. </Suspense>
    8. )
    9. }
    一种简单的预加载思路, 可参考 preload
    1. const OtherComponentPromise = import('./OtherComponent');
    2. const OtherComponent = React.lazy(() => OtherComponentPromise);

    render 新增的返回类型

    在 React16 版本中 render() 增加了一些返回类型, 到目前为止支持的返回类型如下:
  • React elements.
  • Arrays and fragments.
  • Portals.
  • String and numbers.
  • Booleans or null.
    render
    其中 render() 支持返回 Arrays 能让我们少写一个父节点, 如下所示:
    1. const renderArray = () => [
    2. <div key="A">A</div>
    3. <div key="B">B</div>
    4. ]
    render() 支持返回数组的特性类似 Fragments(16.2), 使用 Fragments 可以不用写 key。

    Portals(传送门)

    将 React 子节点渲染到指定的节点上
    案例: 实现一个 Modal 组件, demo
    另外关于 Portals 做到冒泡到父节点的兄弟节点这个现象, demo, 我想可以这样子实现: 如果组件返回是 Portal 对象, 则将该组件的父组件的上的事件 copy 到该组件上。其实并不是真的冒泡到了父节点的兄弟节点上。

    Error Boundaries

    React 16 提供了一个新的错误捕获钩子 componentDidCatch(error, errorInfo), 它能将子组件生命周期里所抛出的错误捕获, 防止页面全局崩溃。demo
    componentDidCatch 并不会捕获以下几种错误
  • 事件机制抛出的错误(事件里的错误并不会影响渲染)
  • Error Boundaries 自身抛出的错误
  • 异步产生的错误
  • 服务端渲染

    服务端渲染

    服务端渲染一般是作为最后的优化手段, 这里浅显(缺乏经验)谈下 React 16 在其上的优化。
    在 React 16 版本中引入了 React.hydrate(), 它的作用主要是将相关的事件注水html 页面中, 同时会比较前端生成的 html 和服务端传到前端的 html 的文本内容的差异, 如果两者不一致将前端产生的文本内容替换服务端生成的(忽略属性)。

    支持自定义属性

    在 React 16 版本中, 支持自定义属性(推荐 data-xxx), 因而 React 可以少维护一份 attribute 白名单, 这也是 React 16 体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Context(16.3、16.6)

    Context 相当于是用组件化的方式使用 global, 使用其可以共享认证的用户、首选语言(国际化)等一些全局的信息, 而不必通过组件一层层传递。
    以下是比较冗余的传递:
    1. <Page riderId={riderId} />
    2. // ... which renders ...
    3. <RiderDetail riderId={riderId} />
    4. // ... which renders ...
    5. <RiderLevel riderId={riderId} />
    6. // ... which renders ...
    7. <Avatar riderId={riderId} />
    Context 之前可以传递 &lt;Avatar&gt; 本身(Component Composition 的思想), 写法如下:
    1. function Page(props) {
    2. const avatar = <Avatar riderId={props.riderId} />
    3. return <RiderDetail avatar={avatar} />
    4. }
    5. <Page riderId={riderId} />
    6. // ... which renders ...
    7. <RiderDetail avatar={avatar} />
    8. // ... which renders ...
    9. <RiderLevel avatar={avatar} />
    10. // ... which renders ...
    11. { props.avatar }
    接着是使用 Context 书写的例子, 写法如下:
    1. const RiderContext = React.createContext(1) // 这里为默认值
    2. function Page(props) {
    3. const riderId = props.riderId
    4. return (
    5. <RiderContext.Provider value={riderId}>
    6. <RiderDetail />
    7. </RiderContext.Provider>
    8. )
    9. }
    10. function RiderDetail() {
    11. return <RiderLevel />
    12. }
    13. class RiderLevel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14. static contextType = RiderContext
    15. render() {
    16. return <Avatar avatar={this.context} />;
    17. }
    18. }

    新的生命周期(16.3)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5
    在未来 17 的版本中, 将移除的生命周期钩子如下:
  • componentWillMount(): 移除这个 api 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 服务端渲染: 在服务端渲染的情景下, componentWillMount 执行完立马执行 render 会导致 componentWillMount 里面执行的方法(获取数据, 订阅事件) 并不一定执行完;
  • Concurrent Render: 在 fiber 架构下, render 前的钩子会被多次调用, 在 componentWillMount 里执行订阅事件就会产生内存泄漏;
    迁移思路, 将以前写在 componentWillMount 的获取数据、时间订阅的方法写进 componentDidMount 中;
  •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移除这个 api 基于如下考虑:
  • 语义不太契合逻辑
  • phase1 阶段会多次调用
    新的钩子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更加纯粹, 它做的事情是将新传进来的属性和当前的状态值进行对比, 若不一致则更新当前的状态。
    1.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nextProps, prevState) {
    2. if (nextProps.riderId !== prevState.riderId) {
    3. return {
    4. riderId: nextProps.riderId
    5. }
    6. }
    7. // 返回 null 则表示 state 不用作更新
    8. return null
    9. }
    另外关于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在 15 里大量使用的一个场景: 比如切换 tab 时都要重新获取当前页面的数据, 之前通常会这么做:
    1.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
    2. if (nextProps.riderId !== this.props.riderId) {
    3. fetchData(nextProps.riderId)
    4. }
    5. }
    在 16 中可以使用 memoize 来代替, 写法如下:
    1. import memoize from "memoize-one"
    2. class Dem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3. fetchDataDemo = memoize((riderId) => fetchData(riderId))
    4. componentDidUpdate() {
    5. fetchDataDemo(this.props.riderId)
    6. }
    7. }
  • componentWillUpdate(): 目前将其理解为和 componentWillMount 一样的情况
    在 React 16.3 的版本中, 新加入了两个生命周期:
  •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nextProps, prevState): 更加语义化, 用来替代 componentWillMount()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 getSnapshotBeforeUpdate(prevProps, prevState): 可以将该钩子返回的结果传入 componentDidUpdate 的第三个参数中, 从而达到 dom 数据统一。用来替代 componentWillUpdate();
    具体 demo 可见 Update on Async Rendering

    React.memo(16.6)

    React.memo 是一个高阶组件, 它使无状态组件拥有有状态组价中的 shouldComponentUpdate() 以及 PureComponent 的能力。
    1. const MyComponent = React.memo(function MyComponent(props) {
    2. ...
    3. })

    Hooks(16.7)

    在 React 16.7 之前, React 有两种形式的组件, 有状态组件(类)和无状态组件(函数)。Hooks 的意义就是赋能先前的无状态组件, 让之变为有状态。这样一来更加契合了 React 所推崇的函数式编程。
    接下来梳理 Hooks 中最核心的 2 个 api, useStateuseEffect

    useState

    useState 返回状态和一个更新状态的函数
    1.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initialState)
    使用 Hooks 相比之前用 class 的写法最直观的感受是更为简洁
    1. function App() {
    2.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3. return (
    4. <div>
    5. <p>You clicked {count} times</p>
    6. <button onClick={() => setCount(count + 1)}>
    7. Click me
    8. </button>
    9. </div>
    10. )
    11. }

    useEffect(fn)

    在每次 render 后都会执行这个钩子。可以将它当成是 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componentWillUnmount 的合集。因此使用 useEffect 比之前优越的地方在于:
  1. 可以避免在 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 书写重复的代码;
  2. 可以将关联逻辑写进一个 useEffect(在以前得写进不同生命周期里);

    React 的未来

    React 16 特性剪辑 - 图6
    今年的 React Conf 的一张图, 可以看到 React 从出来到现在势头呈稳健上升趋势, 并在 2018 年这个节点上把 Jquery 拉下了王座。但可以看见 React 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