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略有不雅,我故意的,my apologies。
事情发生在去年,我心血来潮买了一块手表,也算是头一次买奢侈品(iPhone 表示不服?),前前后后花了很多心思,终于戴到手上开心得不得了。仅以本文对这大半年来关于这块表发生的故事做个纪念。
写得很散,全是碎碎念。
序幕
我从小喜欢戴手表,首先是因为自己是个时间观念非常强的人,其次因为喜欢在闲暇时欣赏有趣的工业设计。打从小学起到高中,先后换了将近 20 块手表,同学一度见面就调侃我,问我几点了。彼时我对手表的认知就是不同样式的读时工具,并没有机芯类型、制作工艺、品牌文化、价值属性等等概念,也没觉得是件非常夸张的事情。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手表都是亲戚朋友们送给我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些表本就很普通,除了形状有些新奇以外,买它们不需要多少钱。
这其中有几块令我印象颇为深刻。
第一块是初二戴过的一块手机表,当时学校理论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我却以这种方式暗度陈仓悠然自得。放在 2007 年来看那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设计了,虽然体型臃肿,运行的还是国产山寨系统,但依然很拉风。时至今日每每看到 Apple Watch,我还会想起它。
第二块是高一戴过的一块石英表,它用三块旋转的数字同心圆环取代了传统大三针手表的表针,除了三点钟方向的数字窗口之外,其他区域表盘是镜面反射的设计。我很喜欢这种反常规思路的设计,除了看时间,还可以当镜子来用。我清晰得记得曾经在月考考场上检查完试卷,无聊地用它反射阳光玩儿。
第三块表是妈妈的朋友送我的一块全金色的手表,记不得它的品牌,但可能是我截止到买这块新表之前,真·成本最高的一块表,因为它掂量着真的很沉,是头一块我觉得佩戴久了会累的手表,也因此我会在久坐时把它安放到桌面上。结果某次不小心掉到地上给磕碎一节表袋,心疼得不行。后来还有同学问道“你的大金表”呢?现在感觉这句话很浮夸,有那么点“你大金链子呢”的感觉,哈哈哈。
第四块是妈妈的朋友送的一块“百达翡丽”,说是靠谱渠道货,送给我姥爷戴,这是大二时候的事情。姥爷呢对牌子货向来是不怎么感冒,又因为更喜欢戴兄弟们给买的降压表,于是就给了我。那时我知道百达翡丽是世界表王,但因为价格对我来说过于离谱,我也从没对它多做什么了解。所以拿到这块表只感觉胳膊上的肌肉紧张得不得了,想着关门哪怕夹了手也别磕到它。就这样过了一阵子我通过查询资料积累了一些知识,知道了机芯上镶嵌的红宝石是何用,知道了百达翡丽的经典款有哪些,却愈发觉得手上这块表不太对劲。它的品质与官方宣传相去甚远,机芯构造和防伪标记也与网文介绍的不同,我开始觉得这是一块假表,甚至都不够仿冒表的水平。后来我几乎没有再戴过它。
第五块表也是我最后一块佩戴的手表,是妈妈参加玛莎拉蒂试驾体验活动,收集的赠品。(当然是买不起那么贵的车子,手表收下还是可以的 →_→)我就很惊奇,玛莎拉蒂还做手表啊?我戴着它去大学读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后一段时间,该算是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块表了,我很喜欢。在此我想吐槽:玛莎拉蒂不光造车品控堪忧,做表也不太行。这块表我是很爱护的,可不知为何蓝色的表针自己变成了黄铜色,镜面内部变得很模糊,还有一个计时的按钮啥作用都没有。这块表后来坏掉了,我也没去修,当它是寿终正寝吧,放在压箱底的盒子深处静静躺着。
这些表大多数是石英表,换块电池还能欢乐地走到今天,只有很少数机械表因为磨损和打球意外磕碰(是啊那时候我真会戴着表打球去)而残废。今日回想到它们觉得对自己很有纪念意义。像是一首歌陪伴自己一段时光,每次听到这段旋律就重新回到那个时刻一样,心里有这么个念想。
所以我有戴表的习惯和情怀,偶尔翻到老照片,有戴手表的画面感觉人物的形象确实会有一些不同,倒不是以手表来将人分层,而是体现出表主人的喜好与心思,这也是发生后面故事的基础和铺垫。
开端
我也一度认为数字化时代,看时间用手机比手表要精准得多,手表变得没有必要。所以打那块玛莎拉蒂坏掉后,左手腕就空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在公司做晋级答辩,过程中不允许看手机,又不巧使用不了 PPT 的演讲者视图,环顾四周还都是空空的大白墙,我才很崩溃地意识到要凭感觉掌握演讲时间有多离谱。这就是我定义为“我的手表第二春时代开端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大约 2019 年某日我在京东上闲逛时,看到手表专场的推荐,便漫无目的地点进去看,浏览不久就被 Omega 蝶飞一举种草。更准确地说,是被他的颜值所吸引。那阵子我喜欢简洁的表盘,被白金蓝针款迷得如痴如醉。可是一看价格傻了眼——啥玩意儿啊就两万多?!?!!两,没看错单位吧?万呐?啊???我的天?我打开方式不对??是的,我当时觉得可能也就百达翡丽卖的贵一点以万计,咋这也能要这么多钱啊?
两万块钱干点啥不好是吧,看电影看许多场,吃大餐吃很多顿,出去旅游还能走一两趟。不就是看个时间么,可不能这么瞎花钱。还没发家致富财富自由呢,不能跳进消费主义的陷阱,还是要挑选有性价比的东西,按需采购……
于是我就劝退了。
发展
好巧不巧我有个关系非常铁的损友,某次回老家约他聊天时碰上旁边有个手表店,听他说起没见的几个月自己琢磨手表的事情。要说洗脑,电视上、App 上那些广告都没啥用,还得是品朋好友这些言传身教令人中毒最深。他讲着讲着我就迷瞪了,啥打磨?啥抛光?啥摆陀?啥游丝?啥天文表?啥计时表?啥……?我是不信邪的。所以当他说“拿放大镜仔细看那些名表,优雅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确实很震撼,不只是表更是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紧接着我就会想去求证,想去更多得了解,从而一条腿踏进了这火坑。
我对 Omega 感觉还不错的。我没有了解太多,单纯喜欢这个初中物理学过的符号,觉得以这个作为名字的品牌,一定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调性与我契合(不得不说 Omega 的品牌策略成功了)。我选大学时也是这样,在一个喜欢的城市里找分数所及的高校和感兴趣的专业,没有过多纠结于学校本身的梯队,以及学校所处梯队邻域之外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谁。因为全盘了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那只是了解而已,不一定比在可行域内做相对合理的判断会更有成效。所以接下来的几个月,在京东和我朋友两边的不断规劝之下,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走进品牌腕表尤其是机械表的世界。
还有一点要提,知乎和京东的合作挺有成效,天天给我推机械表相关的问题,一条条回答看完让人热血沸腾。
那时我心里有一个假设:挑一个我喜欢的,只要挑出来就可以了,反正是没钱买,那么就做一次模拟决策。于是我从官网入手,了解不同系列,不同功能,不同参数分别是什么含义,有什么特点,在海量的选择中不断缩小自己关注的范围。这过程可有意思了,在认知刷新过程中经常性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思所想,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阶段一:颜值党!蝶飞就是好看,简洁、小巧、优雅、美观。反正都是 Omega 一个牌子,好看的天天看着开心多舒爽。星座和超霸那些要么太老土,要么太复杂,没有必要的。
阶段二:调性党!但是蝶飞是入门系列啊?在整个品牌中不算特别优秀的作品,远不如海马 300、超霸月球、星座那么彰显个性啊?尤其是超霸那款史努比,太可爱了。另外《007:无暇赴死》正在热映,新出的海马 300 可真酷!
阶段三:功能党!史努比虽然背面有太空舱,但是牺牲了机芯的美感?新海马 300 有 007 的标志但没有日历显示啊?还是功能得齐全才好。
阶段四:机芯党!蝶飞 2500 机芯不太行啊?超霸的 3800 系列机芯似乎也不如 88/8900 系列参数更好啊?8900 似乎比 8800 还好一些?机械表性能核心就是机芯啊,为了机芯可以适当在其他喜好上酌情妥协。
阶段五:气质党!但要说起来,星座的那颗五角星非常讨喜,穿正装的话配起来还非常好看,可我几乎工作不穿正装?真只能选一块表的话,考虑考虑常去的场景和搭配,也得找一个万用的样式才行,不能太花里胡哨,也不能太严肃正经。
阶段六:价值党!2022 年北京冬奥会,Omega 推出了冬奥特别款诶!非常有纪念意义,是不是应该向这个方向靠一靠?不过这种表以后还是会有,而它为了刻上主题 Logo 要牺牲背透,看上去乐趣少了很多。
阶段七:实用党!星座的表耳似乎是中间款?那能换的表带种类岂不是很少了?不够方便呐?还是应该找一款常规两侧表耳的款式。毕竟多一些变化的可能性。还有,我真去潜水吗?我也不怎么需要精确计时啊?万年历和世界时更别提了,那超霸就不是很适合我。
……
反复纠结的那段时间,天天中午在公司刷 Omega 官网和腕表论坛。同事见状分享了他夫人曾经差点给他买一块 Omega 海马 AT150 的故事,他说当时在香港价格不错,不过反复犹豫最后还是作罢。初看我寻思着,这表也不好看啊?看多了感觉还行,尤其是蓝针橙针这种靓丽的颜色。细了解发现是 150 米防水还不用释压,能抗一些特殊场合。8900 机芯品质过硬可看背透。有日历显示还有夜光,很酷。小雀斑给做的代言,很有气质嘛。样式似乎可正经可娱乐。那俩带三角形的表针挺有趣……种种种种,这不就综合下来最符合我所有纠结点的款式吗?并且 AT150 还额可以额外搭配斜花纹的橡胶表带,与传统表带相比略显灵动,甚好甚好。
我就寻思着,得,这个假设的任务完成了,就它了。(省略我纠结如何选表盘的三百回合)
高潮
常言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是不信的,因为当年我心心念念一场空,那回响没来找我。可这事儿若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真就有回响向自己袭来。
我喜欢一次性买个质量过硬的东西长期使用,不喜欢频繁花钱买一堆只能短期派上用场的东西。所以当时我的基调是,如果这块表的花费占我未来总资产的 1‰,那我应该在有五千万资产的时候再想这事儿。我和妈妈交流这想法,逗得她哈哈大笑。
紧接着双十一来了,没经住折扣的诱惑来了次彻底的剁手。
这也是我最大的一笔一次性消费,账面额度的数字变化,带给我强烈的不真实感。这也是一次高风险消费,受海外购形式约束,这笔钱花出去是没有后悔药吃的,除非遭遇可投诉的质量问题——这也是绕开专柜高额官价要取舍的一个方面。
万幸的是,一切顺利。
抱着快递回家,举着相机一顿狂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到货前我曾这样想:以现在的仿制技术,Omega 的同轴擒纵已经是可以复刻的设计,倘若真买到假表(毕竟网购)我也就当真的一直戴了。因为以我尚浅的阅历和经验,很可能还是区分不出来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仿制的。好在到货后我看常规防伪方法都可以验证无误,并且周末带着保修卡到专柜去请工作人员给截取了表带,人家没有质疑,我才认定这次购物是成功的。
从这便开启了与它相处的一段时光。
结局
到今天三个月了吧,逐渐把这块表的性情琢磨明白,以平均戴五天放两天、戴两天放一天的节奏,可以做到一个月时间误差约在 -1 ~ -3 秒左右,已经很让我满意~ 官方宣称的只快不慢那只是测试环境的数据,实际使用习惯会有些影响,这也正常。睡觉时放在枕边,听它滴答滴答响的感觉很奇妙,仿佛都是金钱的味道(bushi)……
那同事见我带这块表又掀起了一番热烈讨论,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什么人特别注意到它。挺好,我觉得这件事原本就是达到自己消费的目的就好,是个人偏好,不需要像论坛中人们争论不休的,一定得分出个高下和盈亏。我觉得未来 30 年可能也就买这么一块表了,要悉心爱护,争取当个传家宝留给后代。哈哈哈哈……
2022 年春节回家时,姥姥见到这块新表给我讲起了她年轻时的故事。当时她和姥爷俩人每月工资才 30 多块钱,姥爷花了 630 多块钱给她买了一块“小莺歌”(现在应该是英纳格 ENICAR 吧)手表,因为当时姥姥要参加比赛,得计时,姥姥说换块新表心情好,就能拿个好成绩。我是震惊的,姥爷一辈子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会在节骨眼儿上毫不吝啬。两人时长拌嘴,也挡不住如此爱的表达。姥姥现在手上戴的仍然是那块表,现在走得依然很好。我很感动。
21 个月的工资买块表,我对自己是铁定干不出来这种事儿的。
如果有个值得的另一半,或许我会考虑考虑。[手动吐舌头~]
尾声
我现在最爱看的,是 YouTube WristwatchRevival 频道的保养视频,慢悠悠的节奏去欣赏机械之美。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真爱无价。
- 北京冬奥会每次有赛事结果都会打出 Omega 的 Logo,感到舒爽。
- 消费主义大坑碰不得。
- 真香。
关于,我是如此喜欢数字科技的一个人,为什么不买一款智能手表,有机会另说。
一些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