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详解生命周期

1. 创建Vue实例钩子函数

  • 这是生命周期钩子的第一个钩子函数,在vue实例创建之前做的事情,在这个方法中我们无法获取实例中的数据和定义的方法

    1. beforeCreate(){
    2. console.log(this.msg,"beforeCreate");
    3. console.log(this.add,"beforeCreate");
    4. },
  • 这是生命周期钩子的第二个钩子函数,vue实例已经创建完毕,此时可以获取实例中的数据和定义的方法

  • 不要在这个方法中获取页面元素,即使获取到了也会被后面生命周期钩子函数中所创建页面替换掉
    1. created(){
    2. console.log(this.msg,"created");
    3. console.log(this.add,"created");
    4. },

2. 确定页面模板的钩子函数(内存中构建页面并且绑定到dom中)

  • 这是生命周期钩子的第三个钩子函数
  • beforeMount在内存中构建页面,但是这个方法在执行的时候,页面中的元素还没有被真正替换过来,只是之前写的一些模板字符串

    1. beforeMount(){
    2.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beforeMount");
    3. },
  • 这是生命周期钩子的第四个钩子函数

  • 表示内存中的页面已经构建完毕,并且页面的模板数据也已经被完全替换了,会将模板挂载到页面中,用户已经可以看到渲染好的页面了
  • 所以在mounted()方法中我们可以获取到真正的页面
    1. mounted(){
    2.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mounted");
    3. },

3. 数据源发生变化之后,和更新页面相关的

  • 这是生命周期钩子的第五个钩子函数
  • beforeUpdate 是在数据源发生变化之后,页面更新之前执行,所以在这个方法中我们无法获取到最新的页面

    1. beforeUpdate(){
    2.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innerText,"beforeUpdate")
    3. },
  • updated在数据源变化之后,页面更新之后执行,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可以获取到最新的页面

    1. updated(){
    2.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innerText,"beforeUpdate")
    3. },

4. 销毁Vue实例的

  • 销毁实例之前

    1. beforeDestroy(){
    2. //可以在这个方法中做一些数据保存工作
    3. },
  • 销毁实例之后 ```javascript destroyed(){

},

  1. <a name="39228266"></a>
  2. ## 二、代码各个阶段
  3. ```javascript
  4. var myVue=new Vue({
  5. el:"#app-8",
  6. data:{
  7. data:"aaaaa",
  8. info:"nono"
  9. },
  10. //数据没有 元素没有
  11. beforeCreate:function(){
  12. console.log("创建前========")
  13. console.log(this.data)
  14. console.log(this.$el)
  15. },
  16. //数据有 元素没有
  17. created:function(){
  18. console.log("已创建========")
  19. console.log(this.info)
  20. console.log(this.$el)
  21. },
  22. //数据有 元素有 虚拟dom
  23. beforeMount:function(){
  24. console.log("mount之前========")
  25. console.log(this.info)
  26. console.log(this.$el)
  27. },
  28. //数据有 元素有,真实dom
  29. mounted:function(){
  30. console.log("mounted========")
  31. console.log(this.info)
  32. console.log(this.$el)
  33. },
  34. beforeUpdate:function(){
  35. console.log("更新前========");
  36. },
  37. updated:function(){
  38. console.log("更新完成========");
  39. },
  40. beforeDestroy:function(){
  41. console.log("销毁前========")
  42. console.log(this.info)
  43. console.log(this.$el)
  44. },
  45. destroyed:function(){
  46. console.log("已销毁========")
  47. console.log(this.info)
  48. console.log(this.$el)
  49. }
  50. })
  1. created() --组件创建时
  2. mounted() --组件被装载时
  3. updated() --data的数据更新,update生命周期函数会触发
  4. destroyed() --组件被销毁时 a-b b页面显示
  5. //初次加载会触发
  6. created() mounted()
  7. //a-b b页面会显示
  8. destroyed()
  9. //a-b b-a a页面会显示
  10. created() mounted()

三、图解生命周期

四、生命周期,事件监听 - 图1

四、生命周期,事件监听 - 图2

四、事件监听

  1. <template>
  2. <div class="about">
  3. <h1 ref="dom">This is an about page</h1>
  4. </div>
  5. </template>
  6. <script>
  7. export default {
  8. data(){
  9. return{
  10. msg:"hello world"
  11. }
  12. },
  13. beforeCreate(){},
  14. created(){},
  15. beforeMount(){},
  16. mounted(){
  17. console.log(this.$refs.dom)
  18.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this.go)
  19. },
  20. beforeUpdate(){},
  21. updated(){},
  22. beforeDestroy(){},
  23. destroyed(){
  24.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scroll",this.go)
  25. },
  26. methods:{
  27. go(){
  28. console.log(1)
  29. }
  30. }
  31. }
  32. </script>
  33. <style>
  34. .about{
  35. height:2000px;
  36. }
  37. </style>

image.png

五、使用建议

  • beforeCreate :加载loading事件
  • created :结束loading,还做一些初始化,实现函数自执行
  • mounted :在这发起axios请求,拿回数据,配合路由钩子做一些事情
  • beforeDestory: destoryed :当前组件已被删除,清空相关内容
    综上:建议你吧页面进入出现加载框写在beforeCreate,请求接口数据写在created,

六、Vue.nextTick()

该方法会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
应用场景:

  • 在Vue生命周期的created()钩子函数进行的DOM操作一定要放在Vue.nextTick()的回调函数中
  • 在数据变化后要执行的某个操作,而这个操作需要使用随数据改变而改变的DOM结构的时候,这个操作都应该放进Vue.nextTick()的回调函数中。

    1. created() {
    2. //改变数据
    3. vm.message = 'changed'
    4. //想要立即使用更新后的DOM。这样不行,因为设置message后DOM还没有更新
    5.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Count').innerHTML) // 并不会得到'changed'
    6. //这样可以,nextTick里面的代码会在DOM更新后执行
    7. Vue.nextTick(function(){
    8. console.log(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Count').innerHTML) //可以得到'changed'
    9. })
    10. },

    6-1 nextTick原理

    6-1-1 异步说明

    Vue 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之后 DOM 立即变化,而是按一定的策略进行 DOM 的更新。

具体来说,异步执行的运行机制如下。

  1. 所有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
  2. 主线程之外,还存在一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只要异步任务有了运行结果,就在”任务队列”之中放置一个事件。
  3. 一旦”执行栈”中的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系统就会读取”任务队列”,看看里面有哪些事件。那些对应的异步任务,于是结束等待状态,进入执行栈,开始执行。
  4. 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三步。

下图就是主线程和任务队列的示意图。3835190331-580cd2a9443a7_articlex.png

6-1-2 事件循环说明

简单来说,Vue 在修改数据后,视图不会立刻更新,而是等同一事件循环中的所有数据变化完成之后,再统一进行视图更新。图解:
hei.jpg
事件循环:
第一个 tick(图例中第一个步骤,即’本次更新循环’):

  1. 首先修改数据,这是同步任务。同一事件循环的所有的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此时还未涉及 DOM 。
  2. Vue 开启一个异步队列,并缓冲在此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改变。如果同一个 watcher 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

第二个 tick(图例中第二个步骤,即’下次更新循环’):

  • 同步任务执行完毕,开始执行异步 watcher 队列的任务,更新 DOM 。Vue 在内部尝试对异步队列使用原生的 Promise.then 和 MessageChannel 方法,如果执行环境不支持,会采用 setTimeout(fn, 0) 代替。

第三个 tick(图例中第三个步骤):
此时就是文档所说的: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
此时通过 Vue.nextTick 获取到改变后的 DOM 。通过 setTimeout(fn, 0) 也可以同样获取到。

总结事件循环 :
同步代码执行 -> 查找异步队列,推入执行栈,执行Vue.nextTick[事件循环1] ->查找异步队列,推入执行栈,执行Vue.nextTick[事件循环2]
异步是单独的一个tick,不会和同步在一个 tick 里发生,也是 DOM 不会马上改变的原因

6-2 nextTick案例

  1. //点击按钮显示文本输入框,同时让其获取焦点
  2. methods:{
  3. showsou(){
  4. this.showit = true
  5. this.$nextTick(function () {
  6. // DOM 更新了
  7. document.getElementById("keywords").focus()
  8. })
  9.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