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淘宝为什么做内容?

    因为,消费者行为变了,买不到流量了

    原来消费者获取信息是搜一下

    现在消费者获取信息时筛一下

    愿来消费者想要获取信息的入口就那么几个,百度,微博,新闻,论坛,地方站,垂直站,腾讯……

    现在消费者是筛选信息,

    每天消费者的兴趣和行为被大数据计算,判断,

    然后把计算结果销售给各种 APP,

    供 APP 有目标的选择推送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消费者,

    消费者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快速分析解读并转化成具体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呈现在消费者使用的 APP 中

    其实不复杂

    就是:消费者行为 - 大数据 - 消费者 APP - 消费者看到信息

    这样的场景下,

    淘宝能和 “谁” 购买流量呢?

    因为流量不再选择共性一致的入口,

    流量的生意也就必须改变一下玩法了。

    2、内容一定能带来流量吗?

    也不复杂

    消费者行为(浏览了淘宝商家的信息)— 大数据 - 消费者 APP - 消费者看到信息(淘宝商家的信息)

    那么问题的焦点就是,淘宝商家必须主动支持消费者分享信息,才有可能得到信息

    所以,淘宝还是一贯简单粗暴的风格

    让行动与消费者行为一一对应即可

    淘宝头条 - 产品评测,即产品说明书,让消费者有需求之后快速找到产品的功能说明

    必买清单 - 比价,比颜,比逼格,让消费者理解功能之后,可以得到筛选的快感和消费决策的获得感,也是消费决策的必有选项

    有好货 - 产品卖点包装,支持消费者做出有效的消费选择消费决策

    爱逛街 - 产品场景,让消费者畅想拥有产品之后的满足感

    手淘问大家 - 产品口碑

    猜你喜欢 - 支持消费者从众

    这六大板块,

    支持了消费者常规的购物决策路径,即:兴趣、筛选、决策、执行、分享、评价

    而这时淘宝要做的就是选择能够支持消费者:秀炫晒,看玩聊,转评赞的内容进行主动推送

    让淘宝、商家、消费者、消费者社交圈、淘宝成为闭环

    新的流量体系就可以产生:自循环

    3、淘宝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在自己的竞对名单里

    淘宝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自身对内容体系的理解也还很不够

    表现在

    1、达人制度依然是入口思维做内容营销,其直接后果是达人的内容抄袭化

    2、内容筛选有标准,则内容创意同质化

    3、内容创作数据化,则内容很容易变成图片 + 关键词堆积的垃圾小广告

    4、内容选择促销化,则内容倾向于符合标准而不是支持传播

    说到底就是让内容推送的选择交给了机器

    而机器是没有情绪的

    内容营销又恰恰是通过情绪的引导,改变消费者的兴趣和行为,以达成产品销售的目标

    当我们看到把产品说明书 + 笑料包袱的文章成为淘宝头条的首推时

    内容营销属实是淘宝要再想想的问题。

    先理解这个僵局

    而破局,指望淘宝好像也不大可能

    但这个

    淘宝、商家、消费者、消费者社交圈、淘宝

    的闭环

    给你的提示是:

    你的对手已经变成了

    “消费者的体验”。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5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