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没有统一的集体意识,即便作为人,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仍有多种解释,结果,一方面是社会和人的分裂,另一方面则是个体自由和自我认同的扩张。

后现代世界里,真实性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仅仅认为他是存在的,真是并非真正的真实,或者也可以进一步说,没有事务是真实的,除非我们认定它是真实的,尽管我们很快就会忘记显示的非真实性。

消费的时候,我们与其说是在买产品,或者体验,不如说我们在创造图像或者印象。我们不仅仅要这个产品我们还要这个产品对我们的象征意义。在后现代,购物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是一种再创造,他说社会性的,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我们的身份。

1. 全球化

  1. 第一产业:人们从自然中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2. 第二产业:技术革新使得人们发展生产能力成为可能;
  3. 第三产业:人们被解放出来为他人提供服务;
  4. 新产业:向经济活动中信息技术或者数据库处理的转变,有可能被认为是向敷衍我经济或者可能是发展新的经济部门不断转变的一部分,现在人们忙于生产点子(ideas),而不仅仅是服务。

赛博化:
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我们不能知道我们从感觉中获得的大脑刺激是不是人工合成的;
我们不能说我们有没有被一种含有我们与编制的人物的电脑模拟产品所困扰;

2. 家庭

历史上家庭是社会活动的中心,现在随着经济的变革,形成了相当独特的家庭形式-制度家庭,伙伴家庭,和后现代家庭。
制度家庭:家庭是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转换的中心;
伙伴家庭:就是现在的传统家庭,这类家庭重视夫妻关系而不是扩大家庭外在的联系,重视爱和情感的支持而不是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交换。这里的女人不再是劳动力的主体。因为人们认为,一旦女人成为劳动力的一部分,他们就不能履行女性在家庭里的一些角色,结果,女性都失去了生产者的角色,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丈夫。
后现代家庭:我们比过去拥有了更多的仓诸多家庭形式中选择的自由,这些家庭形式包括异性夫妻,同性夫妻,单亲家庭,混合家庭,单身家庭,有或者没有孩子的同居配偶等;更富有意义和互利性,同时家庭也变得更加脆弱。

我们常常理所当然的认为加是避风港,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是一个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展现真是的自我而仍旧被爱的地方。

读过大学的人倾向于选择和他们一样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结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则会选择同样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结婚,所以现实生活中,跨阶层通婚不说没有也是少之又少。
爱情是社会的产物,这些理论促成了我们的选择,懂得了如何选择(真爱),我们就不会因为可选择的对象太多而无从下手。

3. 教育

中产阶级的父母更倾向于用道理说服孩子,而工人阶级父母虽然在孩子做得出格的时候会进行严厉教训,但他们更倾向于对孩子不管不问。

贫困的城市年轻白人男性对教育的态度,这些年轻人认识到,即使他们有正确的态度,拥有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刻苦学习,进入学校并最终毕业,他们仍难提高其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曾经努力过却失败了的家人,因此他们得出结论,付出与回报并非对等。假如他们无论怎样都会失败,那么牺牲有意和课外兴趣将时间和努力都用于学业,也就成为毫无吸引力的一种选择了。

教育能力可以克服资源获取上的差异,教育的确给每个人都提供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但他也掩盖了我们丧失机会的程度,并由此帮助维持了现状。

4. 信仰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他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如果我们向要理解领悟社会世界,我们就要开始仔细认真地分析研究宗教及其象征意义。
“穷人会在天堂得到报赏”的观点,就抑制了他们对现存不公平制度的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宗教的功能就像药物一样,妨碍人们去实现他们现实的利益。

宗教的三种构成要素:

  1. 信念与实践的统一体系:宗教实践包括规范和仪式等,比如参加礼拜、祈祷、斋戒、捐贡等,信仰者接受这些仪式并会尽力执行;
  2. 神圣物:包含的意义则超过了目标和经验本身,达到了更高层次或者有更大的意义;
  3. 宗教共同体:教会场所(教堂,寺庙等)成为深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物理空间。

体育运动像宗教意义具有特殊的创新性,因为他联合了看似无法联合的东西,它本身就很重要而不是看起来很重要,它是一种链接的纽带,但不是以那种看上去要把人拒之千里之外的方式。没有成为橄榄球或者足球球迷,甚至一般体育爱好者绝不会收到任何惩罚。因此,它是一种受欢迎的宗教,他不会像传统宗教那样采用排他性的手段。

5. 等级之沟

人们生活的世界大不同。正如本章将要分析的那样,塑造个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因素就是原子我们的经济地位,并于经济资源的分配紧密相关。但我们也将看到社会阶级所涉及记得不仅仅是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啊还反映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差异。

5.1 分层制度

社会分层是指一个社会中成员或者群体的等级次序,人类社会中主要存在4种分层制度:

  1. 奴隶制:一种把人当作财产而拥有的制度;
  2. 等级制:三个基本等级,贵族,教士,平民(农奴,耕农,商人,工匠)
  3. 种姓制:古印度,按照出身姓氏来分等级和等级制类似;
  4. 阶级制:以我们的己加地位为基础,不管这种地位是继承的还是通过后台努力所获得的。

阶级制有几大特点:

  1. 阶级制度具有流动性;
  2. 阶级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致的,而不是出生就被注定;
  3. 阶级地位基于经济基础;
  4. 阶级制度是大规模且非个人式的。

阶级制度允许有更大的社会流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并非一出生就被固定。改变经济地位是有可能的,这一改变往往会带来在社会阶级地位上的转变。
你的地位是自己赢得的(不论高低),你的个人声望应该源于你所赢得的地位,而不是源于你所拥有的任何世袭性的特征。

5.2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人们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变动的能力。它可以是垂直的向上或者向下的流动(小职员升CEO),或者水平的流动(医生变律师)。
社会流动可以代内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流动),也可以代际流动(从父辈到子代的流动),经典的美国梦是实现垂直的、代内的向更高社会阶级的流动,但要想实现布衣变符文的神话,许映付出许多的艰辛的行动和努力。
事实上,大多数代内流动都是水平的,而大多数垂直流动也都是代际之间从父辈到子代的流动。

那些拥有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及文化资源的人,同样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来取得成功,那些缺少这些资源的人,即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天赋或者潜力,也许永远都得不到成功的机会。

5.3 阶级与文化

地位对偏好的影响
颜色准则:阶级在人们的着装上也起着作用;
质地准则:较高阶级的人更愿意穿天然面料/有机面料做成的衣服,而较低阶级的人则多穿着合成/人造的面料。
易读性准则:理论上穷人更愿意穿印有文字的衣服来表达他们的选择和意愿,衣服上的文字可能是小幽默,但大多数时候都会是某种形式的广告,T恤上经常会印有这些东西,棒球队的标准,耐克商标,‘我是傻瓜’-实际上上门中大多数人并不是坏人之类的。

人们的收视偏好随其经济收入水平而变化。

阶级对文化资源起着重要作用。要出去我们生活中的这种影响并不容易,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没有这样做的意愿。说话方式,运动偏好,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装饰品味,都成为我们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人们的谈话、行动方式,喜欢的东西跟我们一样。

5.4 收入

钱可以生钱,挣钱不是人们行动或者劳动的结果,而是因为你拥有钱。

大多数人来说,收入是我们劳动的结果,我们提供体力或者精神上的服务,并得到报酬。
富人们收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用自己的财富生产出来的,劳动所得的收入对于他们的经济财富而言,并没有像其他人那么重要。

我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我们拥有或缺少的资源,当然,穷人不仅仅在收入上处于劣势,他们在受教育程度、卫生保健,社会网络及其他资源方面也会形成“贫困的连锁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社会地位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他们与我们的家庭出身有关。

社会阶级的潜在话语:“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他来自贫民窟”,“那是银行家的女儿”。
阶级这一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阶级不仅仅是一种外在于我们的事物,它还内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形塑着我们的需求、希望、和梦想。

6. 社会学

社会学的首要的一条就是倾听和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我们分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及物质资源的分配是如何对一些人有利而对另一些人不利。
知识分为三种类型:

  1. 理性:以自然科学为典型,分析理性;
  2. 技艺:以工具理性为重要特点,这类只是是实用的,可变的,受环境影响的;
  3. 实践智慧:它可被看作深谋远虑,或实践性常识,实践智慧类只是易受环境影响,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这样做。

社会学的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很脆弱,都需要依赖他人,都很贫困,每个人除了依靠他人别无选择。
社会中有我们,我们中有社会。自我和社会并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东西,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必须理解地点、地位、关系及互动的重要性,社会学提供给我们实践智慧。

个体社会学,就是识别我们的社会地位对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影响,并为我们的行动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负责。
相互依赖性比个人主义更重要,文化和结构对机会和选择有重要影响,我们有改变文化和结构的责任,仅有个人是不够的,我们彼此互相需要。

最后的话:社会学不仅是个名词,更是个动词,他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去做的东西。我们对个人主义模型的过于信赖及对社会力量的作用的低估,代表了对自由图景的歪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