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颜悦色为什么火?
    穷人恒穷,是因为消费陷阱?
    个人认为,他的分析的角度很值得参考。


    我讲过:钱,是所有自己拥有的社会财富的总和表现。

    那么,什么叫社会财富呢?

    我们在谈社会财富的时候,其实会在里面加一个字,叫:社会性财富

    这样,财富的视野就超出了个人局限的眼界,开始从社会性的整体层面来看财富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人类有记载的文字虽然仅仅数千年,但是学界对于人类存在的预判基本都在十万年以上。

    远的不谈,就从有文字记载的开始谈起。
    目前达成共识的是人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封建,一个是确权(当然不同的政体对这个的称呼会不大相同,但是目前除了极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基本都是这样)。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仅仅用几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超过过去几千年的财富总和,这让创造和支出形成了全球性的不匹配。
    过去,人类的整体社会经济和文明,为什么都只是在阶段性的零星小点,才会出现强大的经济体和极度超越同时代甚至是后世都无法超越的精神文明呢?

    说白了,就是在那个时候的某一个区域里,社会性财富远超社会性支出。
    但是,因为全球整体,并没有办法享受到这样的强大的生产力和高端的精神文明,随着溢出效应,这种辉煌,往往都是昙花一现。

    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文化事件,就是柳永在《望海潮》里写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来传进金主完颜亮的耳朵里。
    完颜亮诵吟良久,被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景所打动,遂起了投鞭渡江、入主江南的野心。

    同年九月,待秋高马肥之际,完颜亮纠集27万兵马,号称百万,兵分四路南下攻宋。
    一直到二战之后,全球政治经济开始稳定。谈论房价,才真正成为了几乎是全球性的话题。
    那么,我们今天是想谈房子吗?房价吗?

    不,全球有70多亿人,这数字听起来好吓人,如果是便于大家居住,人类所需要的居住需求的土地,其实是很有限的。

    我想谈的,是把整个圈子化小,再化小一点,我们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往中国的房价的方面,缩小一些。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花了40多年的时间进行城镇化建设。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其实已经结束了。
    为什么说叫第一阶段?

    从去年全面脱贫开始,中国基本上就不会再考虑建设新的城镇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公报,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个数字不低了。

    然而,第二段的城镇化,还刚刚起步。
    小时候看《东京爱情故事》,永尾完治从爱媛来到东京,我第一次对爱媛有概念。后来吃到了爱媛38号果冻橙,我专门去查了一下爱媛。

    这不是我看电视剧里以为的乡下,而是日本正正经经的县城。说白了,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城镇化率当中的一份子。
    然而,永尾完治为什么要离开爱媛来到东京?
    从日本“失去的3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日本人口仍不断地向东京聚集,连续22年迁入超过迁出。
    这不是日本这一个国家的问题。
    如果需要,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当然,很多人也会举欧洲和美国的例子,也许会有一些极端相反的例子。

    我没有那么大范围的知识储备,眼界也相对有限,我只能站在亚洲城市人口迁徙的一个很小的视野里,有局限地看待这个现象。

    在《东京爱情故事》里,爱媛有学校,有完备的交通,有充分的生活设施,为什么永尾完治还要选择离开爱媛来到东京?为什么在一开篇,他的爱媛老同学聚会,会在东京?
    很多年前,我一直有这个疑问。直到前些年,看《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要大城床,还是小城房”,我试着跟自己辩论了一下,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在这里作为一个插曲,跟大家聊一下。
    我们都知道,社会其实是分阶级的。

    一旦上升到城里人和乡里人这样的一个分野里,社会的阶级,就变得很不好确定了。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
    在每个生活场景里,都有有钱人,中产、无产,但是,又没有办法彼此类比。一旦跨区流动,人们就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阶级属性,重头再来。

    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城市是怎么形成的?
    我读历史,最开始的城市,叫城池,有军事用途。
    在每一个朝代辉煌鼎盛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经济贸易型的城市,这种城市不具备军事用途,但往往其繁荣远超军事城池。

    我们放弃理性,用一种非常玄幻的角度去想象一下:城市产生的过程,会不会是下面这样?
    大家在一个居住得非常广袤和零散的土地上生存,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大家积累了很多剩余的物质资料,大家产生了交易的需求。

    逐渐地,人们一点点地聚集到了一个地方,开始交易,但是来往的成本太高了。那么,人们能不能聚集到一起来共同生产和生活呢?显然有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盖房子,用以居住和储存越来越多消耗不了的财富。财帛动人心,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建立了城池。

    可以想象,生活质量肯定会逐渐得以改善,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效仿。
    生产力越来越进步,单一的城市里的产出早就超出了消耗,于是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易就开始了。

    那么,越大的城市,是不是就越有优势?人口越多,越有吸引力呢?
    这是显然的。

    然而,一个城市从最开始最原始的需求开始,逐步升级。
    一开始去的人,提供了最基础的劳动力,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最最基本的粮食,用以交易的货币、知识,对城市未来的畅想和规划。

    然后,城里的这些东西开始过剩。越过剩,吸引力越强。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所想要吸纳的新的人口,还会和过去一样吗?
    不,这个城市想要吸纳的新的人口,只会是要么更有钱的人,要么有更好的生产资料的人,要么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人,要么有更前沿的想法的人,要么能提供更为优质劳动力的人……

    城市,不断地在对新近吸纳的人提出远超过去的、更高的要求。
    这中间就有一个角力。到底是吸引力更大一些,还是所提出的要求更高一些。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说了,二战以后,全球的社会性财富一直在增加,其消耗量远低于收入,那么,剩余的财富需要地方沉淀。

    不止是房子。
    黄金、古董、甚至森林、草场……
    所有能够确权的资产,都成为剩余财富去到可以沉淀的地方。

    然而,人用脚投票的过程,是最最诚实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论哪些领域,正如新近的比特币一样,都暴发出财富沉淀的奇迹。但是,社会性财富最热衷的,依旧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核心房产

    再回过头来看我刚才所说的:城镇化第二阶段才刚刚开始

    中国目前承载了60%人口的所有城镇,将会开启下一轮的内卷。
    就像永尾完治的爱媛一样,拥有更多钱的人,拥有更好生产资料的人,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人,拥有更前沿想法的人,愿意提供更为优质的劳动力的人,会源源不断地从排名末尾的城镇,向排名最靠前的城市,逐步迁徙。

    这个过程也许会非常漫长,也许会超乎预想的快。
    为什么会这样?
    信息的扁平化,让信息的价值传达变得没有阶级障碍。

    我很喜欢小林幸子在《幸せ(幸福)》里面的一段歌词:
    通往幸福有两条路
    一条是完美实现自己的愿望
    另一条是舍弃所有的愿望

    无奈啊,无奈啊
    今后我该怎么做?
    我也想要能得到幸福。

    以中岛美雪为代表的日本文化,在对这样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反思,远超中国人的想像。
    再要往大城市动迁的人就会面对这样深刻的矛盾:
    到底是放弃所有,去实现美好的愿望,还是舍弃掉所有的愿望,去过平淡安稳的生活?
    这种内心深处的纠葛和博弈,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预见的是,你想要攀爬的地方,一定是对你不友善的,因为它们会制定各种普通人达不到的要求。
    它们会要拥有更多钱的人,拥有更好生产资料的人,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人,拥有更前沿的想法的人,愿意提供更为优质的劳动力的人,不仅仅是要为城市固有的人在过去奋斗的一切买单,还将要为城市的未来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然后你想留下来的地方,会越来越承载不住。当你看着有梦想、有能力、有野心、有主见的人往上攀爬的时候,你会不会是下一个永尾完治?
    我也没有答案。

    这是站在国家层面。换个角度,我们站在单一的城市层面来看。
    就拿武汉举例,每个区的规划和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现在的每个区是如今的情况,未来还会是如此吗?
    远未见得。一样的,单一的城市本身,也会充分地内卷。

    这几年光谷房价的飙升,就是用脚投票的证明。今年开始,汉口的写字楼供不应求,还略有涨幅,经济恢复的速度远超其他区。
    青山、汉阳、硚口,整体经济没有多大起色,房价基本上稳稳当当。
    江夏、滠口、盘龙城、葛店、蔡甸,房价甚至出现了下滑。
    而整个武汉的整体数据,金三银四,红彤彤一片。
    那你说,武汉的房价到底在涨,还是在跌?

    优质的资产,永远都会有人追逐。
    门槛的提高,不是由价格来定的,而是由交易来定的。
    没有人是真的傻瓜,聪明人的争抢远比傻子的争抢更为可怕。

    你是聪明人,还是傻子,我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以上,就是我对房子、房价,和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财主家的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