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__—
    你敢这么说吗?
    **
    有次参加今日头条/抖音的活动。注意到几件有意思的事情。

    1)今日头条的边界?
    演讲者说,今日头条做了头条,做了西瓜视频,做了抖音,做了悟空问答,等等。简直是app工厂。
    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
    他说:今日头条的边界,就是今日头条的使命。今日头条的使命是: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只要是链接创作与交流的,今日头条都有可都做。

    2)内部市场化。
    今日头条(大约是)2016年宣布all in短视频。后来,短视频独立出来,变为西瓜视频。
    但是,有了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依然做了火山小视频,和抖音。
    最后,抖音火了。如果今日头条不断用鞭子抽西瓜视频,而不是再生个儿子,可能就不会有抖音。

    3)每个人都叫老板“一鸣”。
    我参加了几次今日头条的活动,发现不管什么级别的员工,不管在公开还是私人场合,提起老板,都是称呼:一鸣。
    这在外企,和互联网公司很自然。
    微软内部员工,不管高低,大家叫Bill Gates什么?Bill。
    苹果叫Steve Jobs什么呢?Steve。
    这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在有些公司,却难以想象。
    比如中国移动,一个基层员工可以叫前董事长王建宙,“建宙”吗?
    比如建设银行,一个基层员工可以叫前行长刘桂平,“桂平”吗?
    “桂平,我想占用你十分钟,有件事汇报一下。”
    你敢这么说嘛?
    当老板掌握我们的生杀予夺大权,我们面对老板,战战兢兢,如临大敌;
    当市场掌握我们的生杀予夺大权,我们面对市场,如履薄冰,全力应对。
    而把老板,当成是战友。
    有些竞争力,都体现在细微之处。细微之处,最终累计成宏伟高塔。

    2 __—
    比失败更可怕的
    是不敢犯错
    大概2003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柴静做了一期节目。
    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
    当时柴静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恐惧的。越是遮遮掩掩,越是胆颤心惊。
    敢于公开透明,敢于犯错,不断复盘学习,才有进步的可能。
    我每年做100多场演讲,很容易在台上看出一家企业的文化。
    有些企业,自由发表意见,会心之处哈哈一笑。
    而有些企业,笑之前,所有人的眼睛偷瞄向一个方向,而那个方向的人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你明白,这就是文化差异。

    第二种企业的文化,所有人表达之前,即便是要不要笑一下,都要领导事先首肯。
    在这种企业中,你觉得员工能够自由创新吗?
    相反,有一次,我和某美国上市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吃饭,感叹美企在中国训练了一批人如何待人。
    他说,他还是个经理时,新总裁上任,他忍不住批判现状。
    几天后,人资通知他涨薪50%。
    为什么?你很优秀,我想提高竞争对手挖人成本。
    一句话,彻底拿下。
    如果通知:我们不喜欢抱怨的人!
    估计就失去了今天的中国区总裁。
    这种“创新文化”起点,是允许不同,更允许犯错。
    当创新的做法出错的时候,大家更关心的是从错误中学习新的经验,复盘、学习、总结经验,形成知识库,而不是去追究犯错的责任。
    犯错,是创新的必然产品,也是进步的阶梯。


    最后的话**

    设想一下,如果DNA从来不出错,永远精确地复制和遗传,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生命的进化,基因突变,往往是由“DNA的错误”产生的。

    一般基因突变是有害的,但是有极为少数的是有益突变。

    例如一只鸟的嘴巴很短,基因突变进化后,嘴巴会变长,这样会容易捕捉食物或水。

    于是,这只鸟的族群,适应了变化的生存环境,得以生存繁衍。

    例如长颈鹿的祖先外形与普通鹿科动物一致,基因突变进化后,脖子长的鹿能获得更多食物。

    因而,脖子长的鹿族群,适应了稀树草原地带,得以繁衍成今日的长脖子族群。

    企业同样如此。

    一家企业的DNA决定了其转型和创新的成败。而价值观、流程和资源,这三者构成了企业的DNA。

    基因突变,也许是自然选择的终极武器。

    允许犯错,企业才有了让创新发芽的土壤。

    **原创 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