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 | 今日关键词:家庭教育
    一男子骑行大半个中国,拯救网瘾儿子以失败告终。

    今天看到了一个特别好笑但又带着一点悲凉的新闻:

    Vol.27 一男子骑行大半个中国,拯救网瘾儿子以失败告终 - 图1

    说实话,看到标题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失望,我以为这个父亲带着儿子骑行了两年时间都没能戒掉网瘾。真是有点伤感。
    结果看到内文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父亲“单独”骑行大半个中国,把网瘾儿子留在家继续沉迷网游。
    我觉得,真是离了个大谱。。

    这位父亲的做法,可能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人眼中,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行为,因为他舍弃了小家,开始为大家。他一直在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企图通过自己微弱的力量,唤起民众对于网瘾的重视。这本身是一个带着光环的事情,可他那个小家呢,却是很难改变了。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独自远行,或许在儿子眼中看来,这是个自私的父亲。

    我把这则新闻看完后,突然想到了《奇葩说》的一个辩题:
    “美术馆着火,名画和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而黄执中在不经意间,就把辩题升级为:
    远方的哭声和近处的生命,哪个更重要?
    那你说在这则新闻里,这个父亲关心的是远方的哭声还是近处的哭声呢?

    很显然,他有可能是处于矛盾中的。
    为什么骑行不能带上儿子呢?难道生拉硬拽都不好使?还是压根就没动过这个念头?
    对孩子溺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结果又不能好好沟通,最后只能放任不管,去呼吁别人家的孩子别学这个“典范”。

    “救猫还是救画”,选择“远方的哭声还是近处的哭声”,这位父亲在救猫无果时,毅然决然地去选择救画。
    你不能指责他什么,因为他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但你好像也不能同情他什么,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总有那么一些环节他是缺失的。

    说实话,很久没听到“网瘾少年”这几个字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了。因为好像大家都默认玩手机、打游戏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曾经见过3、4岁的小孩抱着iPad玩无聊的游戏,而父亲在旁边打网络游戏,我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拍下了一张,后来每每翻到都有些心痛,于是便删掉了。

    在亲子教育中,人们往往觉得一些小事是不重要的、无所谓的。但是慢慢演化下去才发现,不经意间已经无法阻止事情的发展态势了。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少有家长能做到身体力行,用行动去感染孩子。如果你少打点游戏,多看点书,带着孩子多读读书,我觉得孩子成为网瘾少年的概率会小得多。

    如果你说自己特别忙,为了家庭的生存需要外出打工,那也没问题,我觉得要跟孩子从小讲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家里别设置那么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你花一个很低的价钱,买上一个书架,放上十来本书,总是可以的吧。
    我已经劝过2个朋友这么干了,收效颇丰。建议你也尝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