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 今日关键词:自证预言
    不要跟愤世嫉俗和消极悲观的人合作。他们的预言会自我实现。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曾解释过自证预言:
    “你的预期是什么,你就会按照内心期望去行事,结果就是你预期的样子。”

    但在我看来,积极的自证预言很少,消极的自证预言却尤为多。
    在他们嘴里,经常会出现这些话:
    哎,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不想干了。
    感觉坏事情肯定要发生。
    你看吧,我们再做下去也是徒劳无获。
    ……

    在他们看来,他们嘴里说出的话就是真理,最终的结果如果是差的,他们就会跳出来给自己加一层保护壳,就会告慰自己“看吧,我之前就说过肯定不行的。”

    但在旁人眼中,他们不过是一群乌鸦嘴、刻薄鬼。
    他们只不过在自认为看到苗头不对的时候,就先给自己的放弃和消极找个理由。
    而在积极自信的人眼中,他们只不过是在逃避生活、拒绝面对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放弃的弱者。

    这不难理解,大部分人都有过类似的想法,只是有些人的想法转瞬即逝,化为“越是这样越要打破固有认知,提升自己”的信念;而另外一批人,则沉浸在消极怠工、不愿面对现实的虚幻想象中,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抑郁。

    我举个例子:
    现在大环境不太好,面临转行转岗的职场人越来越多,你可能会迫不得已要去一个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行业,入职一家陌生的公司。

    而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消极想法:“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积累,肯定做不好这份工作,搞不好不久又要去找新工作了”。
    恰好工作本身就对你来说需要接触大量新鲜事物,总有出错的地方,每次犯错后又加深了你的消极想法,久而久之,你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严重,最终犯了大错,不得不离开这家公司,甚至讨厌这个行业。
    当然这个过程中,有所谓的行业积累的效应,但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工作的看法,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

    而如果你的心态是:“虽然这是我初次踏入这个领域,但是我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愿意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同时想办法把之前能迁移过来的能力,都应用到现在的工作中,帮助自己更快的提升。”

    你会发现,你的这种心态就是积极的自证预言
    你的心态会极大地影响你的专注程度。如果抱着这种积极的心态,你在遇到问题时,会更乐意去思考哪里做的不好,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什么补救措施。甚至会想到去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因为你是抱着一种学习和精进的态度来的,结果再差,也是一种收获。

    所以我建议你,想办法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做一点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去保持平和。
    如果并非至亲至爱,就远离那些沉浸在“消极的自证预言”中的人,他们给你带来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