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写流程

HDFS的写流程如图所示:
image.png
具体步骤如下:

  1. 服务器端启动HDFS的NN(NameNode)和DN(DataNode)。
  2. 客户端通过Distributed FileSystem模块向NN(NameNode)请求上传文件,NameNode处理请求,并检查客户端权限、路径是否合法、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等。
  3. NameNode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4. 客户端请求第一个 Block(默认0-128M)上传到哪几个DataNode服务器上(默认副本数为3)。
  5. NameNode返回3个DataNode节点,分别为dn1、dn2、dn3。
  6. 客户端通过FSDataOutputStream模块请求dn1上传数据,dn1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dn2,然后dn2调用dn3,将这个通信管道建立完成。
  7. dn1、dn2、dn3逐级应答客户端。
  8. 客户端开始往dn1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数据包:每64K的数据)为单位,dn1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dn2,dn2传给dn3;dn1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
  9. 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客户端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的服务器。(重复执行3-7步)。

    HDFS读流程

    HDFS读流程如图:
    image.png
    具体步骤如下:

  10. 客户端通过Distributed FileSystem向NameNode请求下载文件,NameNode通过查询元数据,找到文件块所在的DataNode地址。

  11. 客户端挑选一台DataNode(就近原则,然后随机)服务器,请求读取数据。
  12. DataNode开始传输数据给客户端(从磁盘里面读取数据输入流,以Packet为单位来做校验)。
  13. 客户端以Packet为单位接收,先在本地缓存,然后写入目标文件。

    读写流程中的概念

    Block

    文件上传前需要分块,这个块就是block,一般为128MB,可以通过设计进行更改。简要来说,块太小:寻址时间占比过高。块太大:Map任务数太少,作业执行速度变慢。Block是最大的一个单位。
    关于块大小可查看以往文章:hadoop的块大小

    Packet

    Packet是第二大的单位,它是client端向DataNode或DataNode的PipLine(管道)之间传数据的基本单位,默认64KB。

    Chunk

    Chunk是最小的单位,它是client向DataNode,或DataNode的PipLine之间进行数据校验的基本单位,默认512Byte,因为用作校验,故每个chunk需要带有4Byte的校验位。所以实际每个Chunk写入Packet的大小为516Byte。由此可见真实数据与校验值数据的比值约为128 : 1。(即64*1024 / 512)

在client端向DataNode传数据的时候,HDFSOutputStream会有一个chunk buff,写满一个chunk后,会计算校验和,并写入当前的chunk。之后再把带有校验和的chunk写入packet,当一个packet写满后,packet会进入dataQueue(待发送数据包)队列,其他的DataNode就是从这个dataQueue获取client端上传的数据并存储的。同时一个DataNode成功存储一个packet后之后会返回一个ack packet,放入ack Queue(正在发送队列)中。

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