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内容嵌入元素
HTML 元素将外部内容嵌入文档中的指定位置。此内容由外部应用程序或其他交互式内容源(如浏览器插件)提供。
在utf-8中,为何汉字占3个字节
UNICODE是万能编码,包含了所有符号的编码,它规定了所有符号在计算机底层的二进制的表示顺序。有关Unicode为什么会出现就不叙述了,Unicode是针对所有计算机的使用者定义一套统一的编码规范,这样计算机使用者就避免了编码转换的问题。Unicode定义了所有符号的二进制形式,也就是符号如何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而且每个符号规定都必须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也就是用16位二进制去代表一个符号,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英文编码的空间浪费,因为在ANSI中的符号都是一个字节来表示的,而使用了UNICODE编码就白白浪费了一个字节。也就代表着Unicode需要使用两倍的空间去存储相应的ANSI编码下的符号。虽然现在硬盘或者内存都很廉价,但是在网络传输中,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你可以这样想想,本来1M的带宽在ANSI下可以代表10241024个字符,但是在Unicode下却只能代表10241024/2个字符。也就是1MB/s的带宽只能等价于512KB/s,这个很可怕啊。所以为了解决符号在网络中传输的浪费问题,就出现了UTF-8编码,Unicode transfer format -8 ,后面的8代表是以8位二进制为单位来传输符号的,但是这样又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UTF-8可以使用一个字节来表示ANSI下的符号,但是对于其它类似汉语的符号,得需要两个字节来表示,所以计算机不知道如何去截取一个符号,也就是一个符号对应的二进制的截取开始位置和截取结束位置。所以为了解决Unicode下的ANSI符号的空间浪费和网络传输下如何截取字符的问题,UTF规定:如果一个符号只占一个字节,那么这个8位字节的第一位就为0。如果为两个字节,那么规定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都为1,然后第一个字节的第三位为0,第二个字节的前两位为10,然后如果是三个字节的话,那么第一个字节的前三位为111,第四位为0,剩余的两个字节的前两位都为10。按照这样的算法去思考一个中文字符的UTF-8是怎么表示的:一个中文字符需要两个字节来表示,两个字节一共是16位,那么UTF-8下,两个字节是不够的,因为两个字节下,第一个字节已经占据了三位:110,然后剩余的一个字节占据了两位:10,现在就只剩下11位,与Unicode下的两个字节,16位去表示任意一个字符是相悖的。所以就使用三个字节去表示非ANSI字符:三个字节下,一共是24位,第一个字节头四位是:1110,后两个字节的前两位都是:10,那么24位-8位=16位,刚好两个字节去表示Unicode下的任意一个非ANSI字符。这也就是为什么UTF-8需要使用三个字节去表示一个非ANSI字符的原因了!
题外话:
然,中国的汉字多达10多万,常用的汉字3500左右[08年统计],如果用3个字节来表示,一共只有2^16(65535)种可能,不足以表示10多万的汉字。所以中日韩的超大字符集是采用的4个字节来表示的,多达6万多个。但是平时使用超大字符集的概率0.01%都不到。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日常的中文在UTF-8中占三个字节 即可!
多个字节提供的位数超过了所需要的,多余的位以0补全到编码前面
innerText、textContent和innerHTML三者的区别
Node.textContent 属性表示一个节点及其后代的文本内容。
1. 语法
let text = element.textContent; element.textContent = “this is some sample text”;
2. 描述
- 如果 element 是 Document,DocumentType 或者 Notation 类型节点,则 textContent 返回 null。如果你要获取整个文档的文本以及CDATA数据,可以使用 document.documentElement.textContent。
- 如果节点是个CDATA片段,注释,ProcessingInstruction节点或一个文本节点,textContent 返回节点内部的文本内容(即 nodeValue)。
- 对于其他节点类型,textContent 将所有子节点的 textContent 合并后返回,除了注释、ProcessingInstruction节点。如果该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话,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在节点上设置 textContent 属性的话,会删除它的所有子节点,并替换为一个具有给定值的文本节点。
3. 与innerText的区别
Internet Explorer 引入了 node.innerText。意图类似,但有以下区别:
textContent 会获取所有元素的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