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学习结构化思维

说话不清楚是表达能力有问题;
PPT做不好是写作能力有问题;
任务完不成是工作能力有问题。
我想告诉你,其实未必。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
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

所以你看那些反应快的人,不是比你更聪明,而是更懂得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让大脑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准确地抓住核心,规划行动

同样的内容,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将大大提高你的思考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

我将课程分成了5讲: 第一讲,我会跟你讲清楚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第二讲,教你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如何高质量地接受。 第三讲,我会告诉你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第四讲,如何有效地总结得出结论。 第五讲,怎样输出表达信息,让你的对外呈现更加完美。

希望通过这个课程,可以让你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并养成以结构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与工作的习惯,让你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高品质,高效率。

二、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案例说明
**
举例:如何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image.png
这是一个简单的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把问题拆解成三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得很清楚。

1、金字塔结构图

可以说,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先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image.png

从纵向上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再往下拆解每个一个子理由。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字塔结构体现的就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所以除了纵向之外,横向上看,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详见第三讲)

作者建议:每次你在逻辑推演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使用这张图,把你的思维过程画下了。
**
可以说,金字塔结构是结构化思维的核心,建议你记住这张图,因为它会贯穿我们整门课程。

2、信息漏斗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有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往往面对的,是没有目标的海量信息,需要从中间筛选、识别、最终得出结论,这也是让很多人最头痛的

别担心,结构化思维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金字塔结构倒过来,就是一个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你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image.png
怎样层层筛选,控制你的思考呢?

答案是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完成信息的识别、归纳、概况、总结和表达,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

3、本讲小结

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控制大脑,从发散的信息当中提炼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能力,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应用功能工具才能掌握。

三、怎样识别筛选信息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对信息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在主动识别信息的时候,就要特别去关注信息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那怎样去找信息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找关键词

另一种,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这时,就需要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高效识别。 这是我们这一讲要重点谈的。

1、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案例说明**

假如你是一个科技公司的CEO。有一天,你的下级部门的主管来跟你汇报工作。
他是这样汇报的:“领导,目前集团旗下的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却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很复杂?感觉对方说了低价竞争,虽然影响公司利益,但确实是没有办法的样子。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是被这些看似复杂的表面信息迷惑了——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

那到底该怎样做呢?

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识别成 结论 、 理由 事实 这三个部分。

当你接收的信息,这三个部分要素不完备,或者三者之间的逻辑不完备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个信息可能是假信息,也就是说可信度存疑的信息。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去识别信息中的结论,支持结论的理由,以及支持理由的事实。

首先,如何找到信息中的结论。

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想要知道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第一件事就要明确对方表达的结论。

那什么是结论呢?结论就是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个观点,也就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

那怎样判断你接收的这些信息当中,哪个才是对方想要表达的结论呢?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线索来找到它。
1、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些词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词后面出现的往往就是结论。

还是刚才下属工作汇报的这个案例,下属说的是:“所以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里出现了“所以”,后面跟着的句子,就是他想表达的结论。

2、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比如,对方说话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文字信息表达,也可以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都是特别容易呈现结论的地。

前面那个汇报的案例中,“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句话就出现在了下属汇报的结尾位置。

3、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如果下属工作汇报时不停地说,你却毫无头绪。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追问“所以呢”,让他快速说出他想表达的结论。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特别隐讳的文字信息。
看完信息以后,你可以尝试着问自己:所以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 这样可以逼迫你去思考,或者从其他信息当中去寻找结论。

其次,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有价值,首先要去观察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理由支撑。

比如,开头案例中,下属对你说“国内电脑产品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这就是他认为的“利润逐年降低是没有办法的”这个结论的理由。那怎样找出理由呢? 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你可以关注对方话语里的一些提示词。

比如: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就像这个下属汇报的时候就会说“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产品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这里的提示词就是“因为”,后边接着的,就是这个下属认为支持结论的理由。

最后,找出信息中有哪些事实。

如果我们前面说的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那么事实一定是客观的。
什么是客观的呢?
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是客观的。它是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
所以,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并且用它来支撑前面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那你接收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这就是我在开头,在这一讲跟你说的,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判断你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判断真实性与可靠性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判断,你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呢?

一共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且其支撑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还是用“下属向你汇报工作”这件事来举例。 下属的结论是“利润逐年递减是没有办法的事”;理由是“现在国内电脑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那这段话当中,这个主管并没有给出任何支撑的事实。 所以,这是一个不健全的信息。也就是说,主管给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CEO的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具体的数据跟事例,就可以判断你的下属说的是不是正确。 比如,你找到了一个数据:同一年,另一家公司的电脑产品,在同样竞争的环境下,不但提价了,业务同比增长了31%,而且利润还涨了5%。 那么,很显然,下属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他并没有找到利润减少的真正原因。 同时,再往前一步推就发现,这个数据和这位下属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反证关系。 怎么说呢? 这位下属说的是“利润下降是因为竞争激烈,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但是你找到的数据却证明,同样的环境下,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不但提价了,利润还增加了。
从逻辑论证的角度来讲,再次证实了下属提供的信息是不可靠的。

最后,我再用一张图来帮你梳理一下。记住了这张图,你就记住了用结构化思维来辨别信息的精髓。

它就是我们在第一讲当中提到的金字塔结构图。

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 图4
图为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图”

我们说过,它会贯穿整个课程。它不但可以用来解释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并且,在你识别信息的结论、理由、事实的时候,也用得上。 识别信息的时候,你找到信息的结论,就画在金字塔的塔尖。 然后,下一层,根据提示词的线索来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 从理由再往下,去找有没有支撑理由的事实。 找到了这三个信息当中的核心要素,你就可以对着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理出信息的逻辑线来。 这样就能判断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 图5
图为信息三要素:结论、理由、事实的金字塔结构图

3、本讲小结

在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了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识别信息。 它不但可以帮你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核心,还能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最后,我教你如何在识别信息的过程中运用金字塔结构图。

四、怎样归纳整理信息

这一讲说的是,结构化思维在信息整理和归纳中的应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个立体化的分析方式,金字塔结构图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的拆解: 上一讲,说的是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通过寻找结论、寻找理由和事实,来识别梳理信息,其实是一个 纵向上的总分结构 。 这一讲,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你梳理了一堆结论、理由、子理由,列在了金字塔结构上之后,如何在横向上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排序,也就是结构化思维的 横向拆解

什么要对信息分类 因为,人类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而大脑又有自动将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归类和重组的能力。换句话说, 一个分类里相近的事物会更容易记一些。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你是一位销售,你总结了跟客户拉近距离的九条心法,想要向老板汇报。它们分别是: 1.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
2.不只是单单回答顾客的提问,还要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3.让顾客把话说完,不打断和猜测还没有说完的话;
4.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询问顾客,保持对方的兴趣;
5.如果顾客表现出不耐烦或不要被打扰时,应当尊重顾客的意愿;
6.如果顾客在某个产品前逗留较久时,可以轻柔询问,是否需要协助;
7.展现个人的风格,提供建议;
8用正面的语言回答;
9.当顾客没有买东西要离开时,可以递上宣传册,欢迎他们再次惠顾。
如果你真的把这九条一条一条向老板汇报的话,可以想象,效果是很差的。而一旦你把不同的条目进行分类,信息就会变得非常清晰、简单。比如,把这些心法分成:
(1)你无时无刻都要做的;
(2)根据顾客的不同反应分别去应对的。

那么,以上信息就变成: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顾客保持微笑,有目光接触,展现个人风格和使用正面的语言。
当顾客有不同反应时,又要有特别的应对。比如,顾客有购买意愿时,应当上前去询问、引导;当顾客想离开时,可以递上宣传册,欢迎再次惠顾。” 你看,分类以后,是不是变得非常清晰、简单、直接了呢?

1、MECE的五种分类法

这个法则来自于麦肯锡,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使用MECE法则分类, 各个要素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201801172310195876062287.jpg
MECE的定义图示

在信息分类的时候,MECE就好比一把尺子,可以用来判断信息要素是不是分类清楚了。所以下次你再遇到一大堆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用MECE法则先穷尽要素,再分析清楚。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在工作报告,或表格当中有一项叫“其他”。这个“其他”很可能就是因为分类不MECE导致遗漏在外面的。

对于怎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我给你提供5种方法,这也就是MECE的5种分类法:**

1)二分法。

这个分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其实就是把信息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 比如国内、国外,他人、自己,已婚、未婚,成年人、未成年人,左右,男女,收入和支出,专业和业余等等。

2)过程法。

也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制定的日程表,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达成目标的3个阶段,其实都属于过程分类。 过程分类法特别适合用于在,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这讲开头说的“销售的九条心法”,其实也可以用过程法来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顾客进店、店内接待和送客这三个步骤。你可以这样说: “顾客进店时,要对顾客保持微笑,有目光接触;顾客在店时,要注意对顾客保持观察、倾听,提供专业建议,并进行正面引导;送客时,要尊重客人意愿,并表达持续服务的姿态。”

3)要素法。

听起来好像有点深奥,但其实你在生活当中也经常使用。 比如说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等,其实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这种分类方法是用于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的。

4)公式法。

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只要公式成立,那这样的分类就符合MECE原则。 比如,销售额=单价×数量,这里就是把销售额通过公式拆解成了单价和数量。 前些年很多外资企业面试题里,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让你去计算中国有多少车辆,北京有多少个餐馆等等。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车,而是考察你对信息的归纳、整理能力,看你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的方法把信息进行不重不漏的整理,也就是一个人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5)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也很常见,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我们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有一种分类方式,是把你的工作分成以下四种:(1)重要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但紧急,(4)不重要也不紧急。 然后可以把它们填到4个象限当中去,这4个象限就是我说的2×2矩阵。这种分类方式就叫做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的关键在于,你要使用2次二分法,什么意思呢?比如: 你给员工布置任务,你可以先用二分法把员工分为有意愿做任务的员工和没有意愿做任务的员工;然后再从另外一个维度再用一次二分法,把员工分成有能力做任务的员工和没有能力做任务的员工。 接着,你把这两个不同的类别交叉,就可以得到一个四个象限的类别,它们分别就是有能力有意愿,有能力没意愿,没能力有意愿和没能力没意愿。得出的这4项分类是MECE的,它是不重不漏的。

MECE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对全部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还在于,你对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MECE思考的时候,甚至可以激发你没有想到的点子,拓展你的思路。

2、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

对于大部分情况来说,MECE法则是一个较为通用的分类法则,但在某些场景下我们还有更直接的模型,可以把现有的信息,分类放到一些分类模型当中去。

1)3C模型

比如,在考虑市场战略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模型叫做3C,即公司(Company)、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按照这三个要素进行战略归类的时候,就可以防止公司出现忽视用户需求、市场行情,自顾自去开发产品,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形。

2)4P模型

再比如,在做市场营销决策的时候,有个4P结构,是由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营销(Promotion)四个词的首字母构成的。制定决策的时候,将这四个要素考虑完备,就可以避免陷入“低价格一定有好营销”的误区。 类似的模型还有很多,你平时可以留心积累一些,做个有心人。把这些思考结构作为你的工具,根据你的工作需要,去选择不同的工具。

3)波特5力

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竞争环境。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新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 、 替代品的威胁 (Substitutes)、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Rivalry)
**

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 图7

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4)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3、本讲小结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5种MECE分类的方法,保证你在对信息分类的时候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同时,还给你介绍了两种特定场景下的分类工具,你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还可以去积累更多其他的工具。

五、怎样提炼信息结论

怎样高效得出结论

一个课程机构产品经理,年终述职报告结构的调整

修改之前,领导对他的评价是:“你是一个踏踏实实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经理人

修改之后,领导的反馈是:“你是一个有思想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那么,“有思想”和“没思想”的差别在哪里呢?其实在于结论的提炼。

他的述职报告原版的标题分两部分:第一部是,上一年的培训工作总结;第二部分是,下一年的培训计划。
这些都不是结论。

我们在信息识别的那一讲谈过,什么是结论?结论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简而言之,就是他没有把工作的核心总结出来,概括得不够彻底。

我是怎么修改的呢?

就拿“上一年培训工作总结”来举例。我把标题修改成了“去年打造有生命力的营销培训项目”

对比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异。修改后的标题,是一个有核心思想的结论,而且也能让受众清楚地知道,他去年到底做了什么。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已有的信息素材去提炼概况结论呢?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

1、归纳法的应用

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况同类事物的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我在前面两讲讲到的,识别信息,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找出各个要素直接的共性。

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所以结论是凡是鸟都会飞。

这里你要特别注意了。虽然归纳法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论证方式,但是当你使用归纳概括结论时,一定要确保你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是正确的。

比如,上述例子中,其实鸵鸟也是鸟,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但鸵鸟就不会飞。所以,结论立刻就被推翻了。

如何穷尽,用MECE法则,下面来看找共性的方法。

找共性一共有两种方法,分别叫描述性概括和行动性概括。

1)描述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还是用述职报告来说明

这年这一年,这位朋友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类,是针对线下的散客的营销课上,去年吸引了将近一万名的受众学习。

第二类,是针对企业的营销培训,去年走进了100家企业,为企业高管培训营销理念。

第三类,是针对自己公司的培训,给公司的销售人员培训营销技巧。

这三类工作的共享是什么?都是培训

再进一步。无论是针对线下用户、企业、其实自己公司,其实全年的核心工作都是营销培训。

2)行动性概括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了两种结构化概况和总结信息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它们能让你得出的结论更可信,也更出彩。

六、怎样清晰表达信息

思考过程始终是一个隐性的过程,最终我们仍要将得出的结论显现化出来,也就是对外表达出去。

常见的表达误区
**
首先,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会议上,我来向你汇报某个新产品的进展情况,我是这样说的: “这个产品的搜索指数是排在前几名的,尤其是前期的广告费用分配很合理,官网的流量也非常大。目前市面上的激活码特别抢手,上线活动的运营方案准备得也非常充分。总之,我认为这个产品将非常成功,现在媒体报道也非常多,我建议加大研发力度。而且经过对测试用户的测试,用户留存率高。另外,这款产品的代言人是‘欧巴’,传播效率会非常好。”

听完这个汇报,好像每条信息都对,但他说了半天,你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原因其实挺简单的,他们的表达没有结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次汇报很乱呢? 实际上,我们总说,“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意思其实是,“不知道你的结论是什么”。

刚刚在我的工作汇报中,其实是有结论的。我的结论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那为什么你没能听出来呢?因为我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你。所以在听我汇报的时候,你必须时时刻刻来分析和筛选我想讲的细节,来判断我的结论到底是什么。更何况,我给你的细节还是一大段非常琐碎的罗列,也没有什么规律,连记都记不住,就别说听懂了。

其实,我刚刚说的这些信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产品的激活码抢手”,“试用用户留存率高”,这些都是销售方面的。再比如说,广告费用、媒体传播、代言人,这些是营销方面。最后,上线活动这些,其实是运营方面的。

我这样给你归纳了一下,是不是感觉这些细节不像我汇报的那么复杂了? 所以,为什么我的汇报让你听不懂,就是因为开头没结论,细节之间没有分类,话与话之间还没有联系。

1、清晰表达四原则

想要做到让人听懂,其实同样是有套路的。我把这个套路简称为 “论、证、类、比” 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 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第二个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归类分组。 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那怎么分类呢?就可以参考我们上一讲的内容。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 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结合这四个原则,我们再重新汇报一次,就变成: “我认为这个产品将成为非常成功的产品,可以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三点: 第一,在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比如,用户有效产品激活码为3万多个;试用用户的留存率为80%。 第二,在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由于前期投入大幅度的广告费用,还请了欧巴代言,所以我们的产品搜索指数在一周内也排在前五名,吸引了30多家媒体的报道。 第三,在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上线的活动方案已经准备好,只差执行了。” 最后,如果你为了加强听众的印象,还可以再强化一下结论,“我们一定要在研发力度上再加把劲,帮咱们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没错,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其实,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表达的结构同样符合我们的金字塔结构:

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要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

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

而且,有了这样一张结构图以后,你会发现你可以在任何短的时间内把一件事说清,说全,只是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比如: 你只有一秒钟或两秒钟的时间,你只需要说结论就可以了,“我们这个产品会成功,要加大研发力度。”

那如果你有一分钟呢?就可以说到金字塔结构的第二层,“我这个产品会成功要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三点:(1)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2)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3)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

那么如果你有两到三分钟呢?就可以按照我们刚刚给的完整版来说了。

所以,我们说如果给你30秒钟的时间,你要是说不清楚一件事,那么给你30分钟,给你半天,我们认为你也未必能说清楚。为什么?你的表达没有结构,没有重点。

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 图14图为“论、证、类、比”的金字塔结构图

2、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结构化的表达是可以被训练的。我教你一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叫“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领导讲话都喜欢说三点。因为“三”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数字,它可以帮我们用最简单的结构把问题表述清楚,一太少,二不够,三正好。

当对方向你提问的时候,如果你可以立刻回答出有三点,一定可以给对方留下脑子很快的印象。** 你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将事情概括为三点,一定具备对信息快速归纳、整理和提炼的能力。你不信的话,轮到你发言的时候,你可以试一下。 比如你说,“关于这事我有以下三点看法”。说完会有几种情况呢? 第一种情况,正好说三点。 第二种情况,说完两点以后就没有了。你只能说,我再强调一下第二点。 第三种情况,说完三点以后,发现还有两点特别重要,你是说还是不说吧,你只能说我再补充两点。

所以,可以一开始就说三点,而且最后正好说三点。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非常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首先,你要给出个结论;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比如,当我们在说一些逻辑性非常强的话题的时候,对话题的把握就要非常周密: 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

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这都是非常考验大脑对信息处理功力的,更何况你还用三点把整个事情说清楚了。

想要做到这样的话,还需要配合大量的训练。最简单的建议就是,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任何人问你问题,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三点来回答。

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到了具体的内容,总之先说出有三点,然后再一边解释,一边思考具体内容。

相信我,实践了三点法则以后,周围的人就会立刻对你产生变化,因为你的表达方式不仅变得自然有逻辑,而且还非常干净利索。结构化思维可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更是一种透过结构看世界的视角。

所以,这门课程的结束仅仅是你透过结构看世界旅程的一个开始。课后一定要去多实践,期待有一天结构化思维真的可以帮你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相关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588853
https://mubu.com/doc/explore/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