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什么要流控降级

我们的生产环境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如:

  • 大促时瞬间洪峰流量导致系统超出最大负载,load 飙高,系统崩溃导致用户无法下单
  • “黑马”热点商品击穿缓存,DB 被打垮,挤占正常流量
  • 调用端被不稳定服务拖垮,线程池被占满,导致整个调用链路卡死

这些不稳定的场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大家可能想问:如何做到均匀平滑的用户访问?如何预防流量过大或服务不稳定带来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就要请出微服务稳定性的法宝 —— 高可用流量防护,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流量控制和熔断降级,它们是保障微服务稳定性重要的一环。

为什么需要流量控制

流量是非常随机性的、不可预测的。前一秒可能还风平浪静,后一秒可能就出现流量洪峰了(例如双十一零点的场景)。然而我们系统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如果突然而来的流量超过了系统的承受能力,就可能会导致请求处理不过来,堆积的请求处理缓慢,CPU/Load 飙高,最后导致系统崩溃。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种突发的流量来进行限制,在尽可能处理请求的同时来保障服务不被打垮,这就是流量控制。

服务熔断与降级

简介

一个服务常常会调用别的模块,可能是另外的一个远程服务、数据库,或者第三方 API 等。例如,支付的时候,可能需要远程调用银联提供的 API;查询某个商品的价格,可能需要进行数据库查询。然而,这个被依赖服务的稳定性是不能保证的。如果依赖的服务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请求的响应时间变长,那么调用服务的方法的响应时间也会变长,线程会产生堆积,最终可能耗尽业务自身的线程池,服务本身也变得不可用。

现代微服务架构都是分布式的,由非常多的服务组成。不同服务之间相互调用,组成复杂的调用链路。以上的问题在链路调用中会产生放大的效果。复杂链路上的某一环不稳定,就可能会层层级联,最终导致整个链路都不可用。因此我们需要对不稳定的弱依赖服务进行熔断降级,暂时切断不稳定调用,避免局部不稳定因素导致整体的雪崩。

服务雪崩

image.png
一个服务失败,导致整条链路的服务都失败的情形,我们称之为服务雪崩。

服务熔断

当下游的服务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变得不可用响应过慢,上游服务为了保证自己整体服务的可用性,不再继续调用目标服务,直接返回,快速释放资源。如果目标服务情况好转则恢复调用。常用的断路器:阿里 Sentinel 和 Hystrix

  1. //滑动窗口的大小,默认为20
  2. circuitBreaker.requestVolumeThreshold
  3. //过多长时间,熔断器再次检测是否开启,默认为5000,即5s钟
  4. circuitBreaker.sleepWindowInMilliseconds
  5. //错误率,默认50%
  6. circuitBreaker.errorThresholdPercentage

每当20个请求中,有50%失败时,熔断器就会打开,此时再调用此服务,将会直接返回失败,不再调远程服务。直到5s钟之后,重新检测该触发条件,判断是否把熔断器关闭,或者继续打开。

服务降级

  • 当下游的服务因为某种原因响应过慢,下游服务主动停掉一些不太重要的业务,释放出服务器资源,增加响应速度!
  • 当下游的服务因为某种原因不可用,上游主动调用本地的一些降级逻辑,避免卡顿,迅速返回给用户!
  • 服务降级有很多种降级方式!如开关降级、限流降级、熔断降级!
  • 服务熔断属于降级方式的一种!

开关降级

做法很简单,做个开关,然后将开关放配置中心!在配置中心更改开关,决定哪些服务进行降级。至于配置变动后,应用怎么监控到配置发生了变动,这就不是本文该讨论的范围。
那么,在应用程序中部下开关的这个过程,业内也有一个名词,称为埋点
那接下来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哪些业务需要埋点?

(1)简化执行流程
自己梳理出核心业务流程和非核心业务流程。然后在非核心业务流程上加上开关,一旦发现系统扛不住,关掉开关,结束这些次要流程。
(2)关闭次要功能
一个微服务下肯定有很多功能,那自己区分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然后次要功能加上开关,需要降级的时候,把次要功能关了吧!
(3)降低一致性
假设,你在业务上发现执行流程没法简化了,愁啊!也没啥次要功能可以关了,桑心啊!那只能降低一致性了,即将核心业务流程的同步改异步,将强一致性改最终一致性!

Sentinel

基本功能

从流量控制、流量整形、熔断降级、系统自适应保护、热点防护等多个维度来帮助开发者保障微服务的稳定性。Sentinel 承接了阿里巴巴近 10 年的双十一大促流量的核心场景,例如秒杀、冷启动、消息削峰填谷、自适应流量控制、实时熔断下游不可用服务等,是保障微服务高可用的利器,原生支持 Java/Go/C++ 等多种语言,并且提供 Istio/Envoy 全局流控支持来为 Service Mesh 提供高可用防护的能力。

  • 高度可扩展能力:基础核心 + SPI 接口扩展能力,用户可以方便地扩展流控、通信、监控等功能
  • 多样化的流量控制策略(资源粒度、调用关系、流控指标、流控效果等多个维度),提供分布式集群流控的能力
  • 热点流量探测和防护
  • 对不稳定服务进行熔断降级和隔离
  • 全局维度的系统负载自适应保护,根据系统水位实时调节流量
  • 覆盖 API Gateway 场景,为 Spring Cloud Gateway、Zuul 提供网关流量控制的能力
  • 实时监控和规则动态配置管理能力

一些使用场景

  • 在服务提供方(Service Provider)的场景下,我们需要保护服务提供方自身不被流量洪峰打垮。这时候通常根据服务提供方的服务能力进行流量控制,或针对特定的服务调用方进行限制。我们可以结合前期压测评估核心接口的承受能力,配置 QPS 模式的限流,当每秒的请求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会自动拒绝多余的请求。
  • 为了避免调用其他服务时被不稳定的服务拖垮自身,我们需要在服务调用端(Service Consumer)对不稳定服务依赖进行隔离和熔断。手段包括信号量隔离、异常比例降级、RT 降级等多种手段。
  • 当系统长期处于低水位的情况下,流量突然增加时,直接把系统拉升到高水位可能瞬间把系统压垮。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 Sentinel 的 WarmUp 流控模式控制通过的流量缓慢增加,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加到阈值上限,而不是在一瞬间全部放行。这样可以给冷系统一个预热的时间,避免冷系统被压垮。
  • 利用 Sentinel 的匀速排队模式进行“削峰填谷”,把请求突刺均摊到一段时间内,让系统负载保持在请求处理水位之内,同时尽可能地处理更多请求。
  • 利用 Sentinel 的网关流控特性,在网关入口处进行流量防护,或限制 API 的调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