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有它强大的地方,就是它的任务拆解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得益于了解业务和系统的管理层、产品经理以及开发),拆解到,比如作为一个市场部员工,你做的事情就是去外面打广告,把商户或者注册会员拉进来,以注册会员为例,成本不能超过 15 块钱,这个就是你的 KPI。
    至于说为什么,这跟你没关系,你就把这事儿完成就完了——实际上是个螺丝钉。

    但是,阿里巴巴还有一个特点,它对员工的授权会非常之多:开放的文档库、数据中心、内网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业务材料,员工会自己去跟别人签合同,员工可以自己决定到底怎么个玩法,那这种时候员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会大量地去思考所谓的商业模式,梳理各种业务链路、数据流、交互方等。
    所以,会发现阿里的员工出来的时候,谈模式、概念谈得特别多,为什么?这是培养出来的——他不得不去思考这些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所谓的模式跟他现在正在做的这个 KPI、日常工作之间的一些联系,他做的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但是跟别人谈的是模式。

    屁股坐得不一样的时候,思考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
    阿里这样的一个平台,会给很多人带来一个错觉。
    比如说:
    你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了面试,进入了阿里的淘宝运营团队,负责家具的类目;你是一个试用期员工或者实习生,但其实你的权限特别大,你可以决定某项活动的预算、流量的走向,而每一个动作很可能都事关那些商家的生死,商家卖得好卖得不好,跟你的每一个操作或决策有很大关系的。你在做这件事儿的时候,会有很多商家来跟你说:“您看我们想搞个这样的联合活动好不好?”“其实我们家东西挺不错,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流量推广一下?”……很多时候这个刚毕业的小朋友,他心里会觉得,我随便动一动就能影响别人,好像我自己很厉害,好像自己拔一根腿毛,就可以改变行业,然后你发现跟你来聊的那个人,他们递过来的名片,不是 CEO 就是总经理,而你是一个毕业没多久的试用期新人,他们喊你 X 总。
    这种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上的误差——你很牛逼。
    可是你忘了,这根腿毛是马云的。

    你的工作就是决定品类首页展示哪些 banner,放商家 A 的 A 就赚钱,放别家的别家就赚钱,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决定了多少资金和商户的生死。
    这时候会有一种误差——你的认知跟能力是有错位的。

    曾经有个前辈从阿里出来自己创业,谈到阿里的时候他说:
    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阿里是乌托邦,外面是很复杂的社会,也确实当时会有这种感觉。
    出来发现,很多事情怎么是这样那样的呢?然后才发现,出来几年之后的感受变了,阿里是幼稚园,不是说阿里不对,而是你看到的东西太少了。一看到的是一个天一个地,中间那坨没有看过没有做过,那你不就是幼稚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