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广告的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后台”在操作着广告的投放
这个后台就是优化师日常工作的地方,控制着广告投放的流程

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想要在某个媒体上投放广告,后台需要走哪些必要的流程
投广告之前,广告主可能会很关心以下这些问题。

  • 我是卖洗衣液的,能在字节跳动上投广告吗?
  • 在某个平台上投广告是怎么收钱的?
  • 我如何知道花了广告费之后,从你这里卖出去多少东西呢?

将广告投放分成了 5 个步骤,分别是

开户

如果你想用 QQ,那得先有个 QQ 号
如果你想要投广告,也得先有个广告账号

获取广告账号的过程也叫开通账户,简称“开户”

投广告显然比申请 QQ 号复杂,而且不是什么产品都能投广告的,在投广告之前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媒体审核通过后,才能投放

账户是什么

广告主在媒体投放广告的第一步就是开通账户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广告账户的特点,我们把它和大家熟悉的 QQ 账户来进行比较

  • 申请 QQ 的时候需要设置账号和密码,广告账户也会有相应的账号和密码,账号一般是邮箱地址或手机号,有了 QQ 号之后,就可以在 QQ 上聊天、发状态,这是QQ 的功能
  • 广告账户也会对应媒体后台的一些功能,可以在里面选择把广告投给谁、上传广告的物料等

简单理解,账户是广告主操作广告投放的地方

比如你想在微博上投广告,你得有一个微博账号,然后申请开通广告权限 这个申请的过程就是开户,申请通过之后你就可以通过这个账号进入媒体后台,在这里准备广告需要的广告语、广告图片等,然后广告就可以展示在用户的手机上了

开户的行业限制

广告出现在媒体上,就成了媒体内容的一部分,媒体需要对广告内容负责

因此,不是什么广告都能在媒体上出现的,媒体会对广告主的行业和产品进行限制

这里总结了最基本的几点限制

首先是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一些行业和产品是不允许投放广告的,比如烟草制品就不允许投放广告,再比如涉及“黄赌毒”、代写论文等产品,也不能开户

其次是平台自身的考量

有一些行业投广告可能不违法,但是平台出于对自身形象、用户体验上的考虑,会对广告有进一步的限制
比如,字节跳动不允许微商、代购、殡葬产品投放广告

各自的“竞品”

除了这两类以外,还有一类行业是大家默认不能开户的,就是各自的“竞品”

例如微信不允许投放 IM(instantmessaging,即时通信)类社交通信软件的广告

开户需要的资质

如果媒体允许你的行业投放广告,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对企业和产品进行审核

在申请开户的时候,广告主需要提交一些资质文件给媒体,证明企业和产品的合法性
一般必备的资质文件是营业执照和对应的行业资质文件

比如,你要在字节跳动上投放一个看小说的产品,那么需要提供

  • 营业执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如果材料准备齐全,一般在 2 个工作日之内就能成功开户

你可能想:“如果我提供的资质文件不全,是不是就无法开户了?”
这个也不用担心,你想在一个媒体上开户,相当于要“买东西”,媒体会很积极地帮助你

缺了什么资质文件,系统都会明确地告知你,你按照提示往下走就行
各媒体也会有一些集中的总结,罗列出了行业的限制、对开户资质的要求等,供广告主提前查看。这些总结一般在媒体的官网上就可以找到。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是卖洗衣液的,能在字节跳动上投广告吗?”
洗衣液没有违反字节跳动对行业的限制,只要不是假冒伪劣的违规产品,就可以投放

充值

投广告需要花钱,所以充值是必备的一步
像打电话需要预存话费一样,广告投放也需要先把钱给媒体,然后花多少扣多少

如果账户余额为 0,那么广告就会马上被系统停止投放
还有一些媒体(例如百度),需要你先充值一定金额才可以成功开户,把充值作为开户流程的一部分

另外,各媒体会有最低充值金额的限制,起码也得 1000 元
字节跳动的首次充值金额是 10 000 元起,百度的首次充值金额是 6000 元起

广告内容审核常见要求

你有了账户,账户里也有了钱,接下来就可以准备投广告了
选定目标用户,准备好给用户看什么……

但在广告实际出现在用户面前之前,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广告内容审核

和前面开户有审核一样,平台需要对广告内容负责,国家也要求“压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所以不是广告主想投什么内容就可以投的,必须要经过媒体审核,确保内容是合规的

审核作为广告投放必经的一个环节,也有一些经验可循
各媒体常见的一些审核要求

不能出现虚广告

比如表达咖啡促销,你可以说:“新款咖啡 1 元起!”1 元起是确定的事实,如果产品里没有 1 元的咖啡,那就是虚假广告

你可以说“咖啡火热促销”,这样只要有优惠活动,就不算虚假广告

不能涉及色情、暴力的内容

比如模特衣着暴露、不文明用语等,这是广告常见的拒审理由
不能有“18 岁以下禁入”“老司机才懂的福利”“求约”这样有性暗示的表达,也不能有“智障”“沙雕”“瓜娃子”等字样

不能有保证性的承诺

比如职业技能培训广告“3 个月包过,保证就业!”是承诺效果,不可以投放,但可以说“不通过退还学费”或“签订就业协议”,因为这些是客观描述。

不能贬低别人

比如卖裤子,说“比淘宝便宜多了”这就不行,会被认为是不良竞争
可以说“超便宜的裤子,要下手的赶快呀”

不能侵犯版权

广告里最常见的侵权是人物肖像侵权,从网上找的图片不能直接用在广告投放里
广告中涉及人物素材时,一般会用公司员工形象或者付费模特形象

不能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需要加一些提示语。我们在电视上常会听见“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的提示,这是国家对保健食品广告的要求,必须显著标明

互联网广告也一样,贷款产品一般平台会要求加上“借贷有风险”“额度以最终审核为准”类似的风险提示语。

监测广告效果

广告主花钱投广告最终一定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前提是要把账算明白
所以跟踪广告效果就是广告主非常关心的一步

数据监测的作用

监测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监视检测”,那么数据监测就是“监视检测数据”,用来确保广告投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可以简单理解成:通过技术手段,我们能够知道从广告曝光的那一刻起
有什么人看了这条广告、点击了这条广告、产生了转化
数据详细而透明,这相当于有无数双眼睛在帮你盯着广告投放的一举一动

  • 其实我们已经习惯生活中存在数据监测了,比方说看微信的文章,文章底下有阅读量
  • 看抖音的视频,视频右边有点赞量

我们能看到这些数据都是因为平台提供了数据监测的功能
这些数据为我们判断一个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提供了参考指标
数据统计是做一切数据分析的前提,统计不到数据就什么都没办法分析
通过数据监测,我们能够精确地统计到用户各个维度的行为,广告里的监测指标主要有
展示、点击、下载、激活、注册、下单和付费等行为
这些也是广告主比较关注的维度

完整的数据监测能够为后续跟踪广告投放效果、分析用户行为等工作打下基础

数据监测方式

广告主在媒体上投广告,媒体本身会进行数据监测,然后把数据反馈给广告主
但广告主可能会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很多媒体也支持数据监测

例如字节跳动、腾讯和百度等主流媒体都支持广告主自己监测数据

那具体怎么监测呢?

数据监测的方式跟投放目的有关,广告中常见的投放目的有两种

  • 增加 App 下载量
    • 增加 App 下载量很好理解,就是吸引用户下载各种手机应用
  • 增加页面浏览量
    • 增加页面浏览量就需要投放落地页(landing page)

落地页这个词不太常见,一般用在营销里,指的是“单页”,也可以理解成“传单”或者“调查问卷”

比如,我们在街上经常遇见的场景,有人走过来跟你说:“美女,我们这新开了一家英语学习机构,可以免费体验一次,感兴趣的话留个联系方式。”
在网上也是类似的宣传,只不过对你说话的不是推销员了,是一个个漂亮的单页,上面写着要说的话,这种单页我们就叫它“落地页”。
另外,落地页一般指点击之后的详细页面

你在朋友圈看到的广告一般属于“摘要”,需要点击之后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才有更详细的介绍(通常是全屏的)

因为这个页面起到了承接和进一步介绍的作用,所以也叫“承接页面”,也叫“着陆页”或“引导页”

投放落地页常见的目的有

  • 引导下载
  • 搜集信息(例如电话号码)
  • 售卖商品

投放 App 下载和投放落地页各自的数据监测方式

如果投放 App 下载,那么你必须要有一个应用的下载链接,这个下载链接本身可以用来监测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专门用来进行数据监测的链接

所以在投放 App 下载的时候,有两种数据监测方式
一是用下载链接监测
二是用专门的监测链接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从技术上来讲就复杂了,但优化师需要知道的很简单
首先,你要知道它们的填写位置不一样
其次,一般认为专门的监测链接数据会更准确一些
所以这种方式的使用频率更高

类似地,投放落地页先要有一个落地页链接,点击之后可以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上,这个落地页链接本身也可以用来监测数据
此外,也支持用专门的监测链接进行监测,用哪一种都可以

在数据监测这里,优化师比较重要的工作是要注意分渠道

分渠道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产品既可以投放 UC 浏览器,也可以投放字节跳动
此时需要对这两个媒体的投放链接做区分,方便统计各渠道的广告效果

即使在一个媒体上,也可以分不同的渠道
比如我投放不同的广告创意,想要看看哪个创意好,就可以分渠道投放
在区分渠道的时候,一般会在链接里加一个“渠道号”,这个渠道号不影响实际页面的内容,但能用来统计后续的数据
渠道号可以任意命名,常见的就是媒体的英文缩写加上 1, 2, 3,…的数字编号。

https://jie.gomemyf.com/jieh5/html/activity/activity.html?vendor=UC&fromSource=UC1
https://jie.gomemyf.com/jieh5/html/activity/activity.html?vendor=UC&fromSource=UC2
https://jie.gomemyf.com/jieh5/html/activity/activity.html?vendor=TouTiao&fromSource=TouTiao1

页面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在链接的末尾加上了渠道号
我们注意看链接末尾标注的部分,它们分别代表的意思是

  • 在 UC浏览器上投放的第 1 条链接
  • 在 UC 浏览器上投放的第 2 条链接
  • 在字节跳动上投放的第 1 条链接

把这 3 条链接投放出去之后,就可以知道 UC 浏览器和字节跳动各自的投放效果了
并且在 UC 浏览器上,也对两条链接进行了区分,可以用来表示不同创意的效果

实际操作的时候,一般一个媒体会有5 条以上的链接,用来区分不同创意和定向等因素

总的来说,分渠道就是“区分不同来源的数据”,是做数据监测至关重要的一步
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大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小心一点

怎么区分下载链接、落地页和专门的监测链接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点击一下
点击下载链接之后,就会显示开始下载
点击落地页链接之后,会跳转到一个页面,页面上是有内容的
点击专门的监测链接之后,没有内容

而且监测链接一般比较长。下面是3种链接对应的示例(虚拟链接)。

下载链接
http://download.365.com/cp365/version/android/android_cp365-27003100031-release.aPK
落地页
https://jie.gomemyf.com/jieh5/html/activity/activity.html?vendor=UC&fromSource=UC5
专门的监测链接https://at.umeng.com/9f4jSbcid=478&clickid=CALLBACK_PARAM&imei=IMEI&mac=MAC&androidid=ANDROIDID1&ts=TS&ip=IP&os=_OS&s2s=1&md5=1

常见数据监测公司

数据监测可以是广告主的公司自己做,也可以应用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的服务
常见的数据监测公司有

  • 秒针系统(MiaozhenSystems)
  • AdMaster(精硕科技)
  • 热云
  • TalkingData
  • 友盟等

这些公司都是专业做数据监测的,各媒体上的广告主都有使用

广告的收费方式

广告审核通过并投出去了,我们也看到具体的数据了,接着就该给钱了

广告拍卖会

假设你是一个广告主,要在一个媒体上投广告,就相当于要在一个媒体上买曝光,得先了解收费规则
现在投广告的收费方式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媒体定价售卖
  • 另一种是拍卖

  •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广告会明码标价,比如 10 秒钟广告多少钱,这种就是媒体定价售卖,价格相对比较高

  • 现在互联网广告主流的售卖方式是拍卖

媒体设置好一个底价(通常会非常低),然后买家出价,相互竞争,价高者得

传统的拍卖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举办的场次有限,但基于互联网的拍卖不是
媒体通过算法技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流量的拍卖会
系统自动核算此时的买家都有谁,分别出价多少,然后按照出价从高到低分配流量

这样的售卖方式有以下两个特点。

  • 最终的成交价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而不是媒体单方面来定价,对广告主来说更公平。
  • 对媒体来说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曝光始终是卖给此刻出价最高的人

知道了广告是拍卖的,我们再进一步来看媒体具体的拍卖规则
媒体给买家提供了 3 种参与出价的方式,具体如下

按展示出价

每一次曝光最高愿意出多少钱

按点击出价

每一次点击最高愿意出多少钱

按转化出价

每一次转化最高愿意出多少钱

这几种出价方式有什么区别?

用户行为不同

展示、点击和转化在用户行为上越来越深,并且人数会越来越少,最终呈现出漏斗状
因为被展示了广告的人不一定都会转化,点击了的用户也不一定都会转化,每多一步、人就少一点

image.png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步转化呢

因为转化是一个泛指的词,点击之后的行为都可以叫作转化
我们提到的用户下载一个App的3个步骤——“下载–安装–激活”都算作转化的过程,具体什么叫转化是广告主自己定义的
广告中对转化常见的定义有激活、注册或者付费等

一般我们说的按转化出价,都是广告主预先定义好了什么叫转化行为,然后按这种行为来出价
比如我定义付费是转化,我说“一个转化出价 10 元”,那么就是指“一个付费出价 10元”

这几种出价方式的不同

只要记住一个“按什么出价,媒体就会帮你优化什么”

  • 按展示出价,媒体会帮你找到展示成本最低的用户,也就是降低 CPM
  • 按点击出价,媒体会帮你找到点击成本最低的用户,也就是降低 CPC
  • 按转化出价,媒体会帮你找到转化成本最低的用户,也就是降低转化成本

目前,绝大多数广告主都愿意按照转化出价来投放
这也很好理解,有点像培训学校招生,展示出价是学生报了名,学校只负责让你上课(让你的广告能曝光出去)
转化出价是包教包会包就业,在这上完课你就能找着工作了(让你的广告能直接卖出去东西)

媒体会按照一定的机制,将这几种出价方式换算成曝光的单价,然后来决定把曝光卖给谁。每一种出价方式有相应的计费点。

计费点

计费点就是“干了什么才收钱”,它和出价有关系,但也不完全等同于出价
我们可能会想,难道不是按什么出价就按什么计费吗?还真不是

目前主流的方式是按转化出价但是按展示或点击计费
常见的计费点有展示和点击两种

  • “计费点为展示”的意思是广告展示了就收钱,一次曝光收一次钱
  • “计费点为点击”的意思是广告免费展示,只有用户点击了才会收费,相对于展示,计费点更靠后了一步。

有没有“计费点为转化”呢?也有,但是按这种方式计费的媒体很少。
“计费点为转化”也就是展示、点击都免费,只有用户真的转化了才收费

如果你觉得这样说不好理解,可以给转化一个定义,把转化替换成“购买”再读一下:“计费点为购买”也就是广告的展示、点击都免费,只有用户真的购买了才收费。是不是觉得非常吸引人?

如果你是广告主,投广告的时候,你愿意按展示计费还是点击计费?肯定是按点击对不对?最好是能按转化计费!因为风险小了,避免白花钱的情况
如果你是媒体呢?卖广告的时候,你愿意按点击计费还是转化计费?肯定是按点击对不对?最好是能按展示计费!因为风险小了,避免赚不到钱的情况。

因此,广告主和媒体天然的会有冲突,双方都不想承担风险

那有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呢?
有,机智的媒体朋友们想出了“按转化出价,但是按展示或点击计费”的方案。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投广告是为了获取更多用户下载,媒体很自信地说:“我们支持按转化出价,你直接说想要多少钱一个激活,我来帮你找到这样的用户,但是也不能打包票,我尽力按你的要求帮你按转化去投广告,但是给钱你还是得按展示或点击给。”

那媒体说的话靠不靠谱呢?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媒体还是比较靠谱的,比如字节跳动、腾讯,你按照转化来出价,即使是按展示或点击计费,实际的成本也不会比你的出价高出太多,成本会贴近你的出价。

所以转化出价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出价方式,它极大地降低了广告投放的风险

比如我是一个卖洗衣粉的小老板,你让我投广告,告诉我可以让很多人看见我的洗衣粉,价格很便宜
我心里就很没底:“看见倒是看见了,但买不买谁知道?光看见不买有什么用?钱不是白花了?”我可能不想投广告

但转化出价就不一样,我想卖洗衣粉,告诉媒体每“买”一位消费者,我愿意出多少广告费,然后媒体去帮我找人
这样一来,我就觉得靠谱多了,广告的成本是可控的,我的生意就不会亏

“广义第二计费”机制

我们知道了广告是按照拍卖的方式来卖的,出价方式和计费点之间有一定对应关系

媒体是怎么算账的
媒体计费是随着广告投放实时扣费

但是不是你出多少钱就扣多少钱呢?我们站在媒体的角度来想一想,媒体的诉求就是把曝光都卖出去并且卖得尽量贵
所以他鼓励广告主出更高的价格

目前,各媒体多采用“第二价格密封拍卖”
意思是竞争者们不知道互相的出价,并且最终收取的费用并不是按获胜者自己的出价,而是按照自己下一名的出价,再加一个很低的溢价,常见的是 0.01 元
广告里也称为“广义第二计费”(generalized second-price auction,GSP

我们简化来看一个案例,有 3 位广告主小A、小 B 和小 C 同时投放广告
他们按照展示来出价,每千次展示分别出价 15 元、10 元和 8 元
小 A 出价最高,排第 1名

但是媒体收取小 A 的广告费不是 15 元,而是第 2 名小 B出价再加 0.01 元,也就是 10.01 元
image.png

这种竞价机制有 3 个特点

  • 你的扣费不直接等于你的出价
  • 扣费是不确定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名的出价是多少
  • 通常,实际扣费比出价略低一些

目前,“广义第二计费”机制被绝大多数竞价广告采用,能够避免价格大幅波动,还能够让广告主主动出更高的价格
如果按出价多少就扣多少,广告主就会在广告投出去后持续尝试降低出价(这样能少花钱),造成广告主们都在不停地出价,价格波动就会很大

广义第二计费机制的实际扣费取决于其他出价者,只要他们的出价不变,你调价格也没用(甚至可能因为调得过低而竞价失败,广告展现不出去)
广告主只用出自己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就可以了

现在字节跳动、腾讯和百度等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