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注定是特别的一年。

这来自王兴的一句话:「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 10 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 10 年里最好的年」。这一年哀鸿遍野,大家都很南很南。

但抛开宏观环境,对于刚奔三的我来说,2019 年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收获巨大的一年。

所以也想和大家分享汇报下我的一些心得。

无边界的设计

在早年咨询公司,学习到很多设计的底层逻辑、规划与分析。但每次总看到自己的方案被甲方爸爸实现得不堪入目,心里有些失落。

有天我问了自己,我做咨询,像一个航海家可以做好规划,哪条线路可以到达彼岸。可以洞察并发现风险与机会点,通过岸边的礁石、波浪判断气候。

但我也想知道如何让船到达彼岸,或许中途有具体的问题(海盗、暴风雨、冰山),我必须上船,亲自去解决中途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后来我才想长久服务一个产品,陪伴到它成功到达彼岸。很幸运往后就一直在路上。

如今,相比以前,对设计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以前看设计,只能从专业角度,看出美丑酷炫,甚至把它当成评判设计的唯一标准。

现在看设计,可以从页面看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功能点、用户任务、视觉流、信息架构、可用性、业务扩展能力、包容性、视觉印象、开发落地可行性等。衡量一个设计的标准,也从一个点扩展成一个面。

也随着公司的成功,从不同阶段的融资到上市,看到设计在不同时期的定位与执行重点,规范、效率、标准化、设计基因等。也越来越明白,好的体验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中发挥怎么样的重大作用。

也随着团队,不停扩展设计的边界,视觉、交互、运营等等。

从而,越来越记得来原研哉的一句话:「 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抱设计理想来生活、来活下去的人。」

2019,30岁,最有收获的一年 - 知乎 - 图1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或工具,它是一种方式或思维:一种站在对方角度,用人性化的手段,让过程更顺畅,彼此合作更加协调的手段。

所以,每年都会记下对设计的理解:

管理,源自大局观与责任心

以前做设计,总会以专家思维处理问题。遇到讨论,总喜欢给出很具体的建议,如果不懂,就自己动手尝试。亲力亲为,不是对对方能力不信任,更多是一种执念或不放心。

但后来在做了设计管理后,对如何才适合做设计管理,有了新的认知。首先,做管理的几种前提思维是:

大局观。 有天你会思考,每一个环节对大局是如何影响的。你也对全局的信息与目标有了好奇心。最后,你也站在了项目的角度,明白了多面的生产力比单面的更重要;也明白了,有时,生产关系比生产力更重要。

责任心。 执行到管理的转变,便是从对过程负责,变成对结果负责。

做执行对过程负责。只要把份内的事情按流程做好就行了。但很少会去思考,事情做好能不能得到好的结果。慢慢容易依靠明确的分工以及固定的路径。

但做管理对结果负责,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得到好的结果,并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所以,管理要抱有对结果更强的责任心,去驱动自己的行为。

很多初做管理的同学,面对结果的指责,往往会解释:问题不是自己造成的,或者结果也好像还好。这里便陷入了只对过程但不是结果负责的思维陷阱。

但其实这种指责,并不是在强调责任是谁的。它是说明:结果并没达到预期。所以,不管问题是谁造成的,管理者都有义务带头解决问题,去把结果扭转成好的。

如果有天你对目标、背景产生好奇,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心态,愿意为集体的利益放弃个人的得失,那也就有了管理的潜质。

2019,30岁,最有收获的一年 - 知乎 - 图2

从路径执行变成瞄准目标,才会从执行变成管理(不局限于项目、人事、战略等)。

糟糕的环境下,做好比较优势

这一年有跟父亲聊国内外的变化。贸易战,接着是募资难、银行钱贷不出去、汇率破 7。接连不断的裁员潮、断供潮、996 ICU 和雇佣关系紧张。加上最近设计莫名其妙躺枪的 100 张图。

父亲说,对于这些,他以前也见过。比如,1959 年的大饥荒,1998 年的下岗潮,2008 年深圳断供潮等。再上一辈还经历过战争,他年轻时很多事情也没想到,总觉得是奇观。你以为房子总是一直涨吗?看来你是没见过 08 年的深圳。

但历史就是如此循环,康波就是如此高低起伏。当一辈老去,不再诉说历史,当周期事件发生时,新一辈总觉得是第一次,是个新鲜事物。但其实历史上已来来回回发生过多次。

所以不必介意,泰然处之即可。瞧瞧父亲,挺过来了,身体还挺硬朗。

查理 · 芒格讲过,「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所以,在经济周期下行时,与其关注外界噪音,不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至于该做什么?我想到最近常听到的一个词,比较优势。

在互联网结束野蛮生长后,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的当下,也在中国同质化竞争很严重的前提下,不应该一直寻找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只是他比我更有机会的事情或风口。中国人很喜欢一家做加油站赚了钱,周围就建起一堆加油站竞争。接着就把一个行业都搞垮了。

在 GDP 考核机制下,像长三角 23 个沿海江的城市,将近一半都在同时发展冶金跟石化产业。市场却没那么大,产能过剩后,也面临产业差异化,分工协作而非各自为政的道路。

2019,30岁,最有收获的一年 - 知乎 - 图3

真正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好自己能做好,但别人不一定做好的事。不要总想着抢别人的饭碗,却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从手头的事情做起,关注成长。开快车是很刺激的,但停下来修车时才能更加懂车。

老陈记

工作后,就有一个信念,大概朦朦懂懂知道自己要做啥,但不知分为啥或如何产生这种思维,一直以来,就大概当成直觉吧。

但现在过了 2019 才发觉,每个人都有一些定义,每一个定义都有一个边界。成长就是不停打破以前的定义,再去设定更大的边界,跳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

以前这种定义的形成,更多是敢闯敢做,做事之后去消化与理解的。但做事需要时间,定义的形成会偏慢。

更快的定义,需要更乐观地看到更美好的未来,靠更伟大的愿景驱动,与更优秀的人合作,互相学习与激励。让定义前于行动,你才会赢得将来,而非当下。

这也是我对设计、管理、人生「无边界」的一种总结吧。

2020,继续加油干。


| 往期相关: 设计的目标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青年老陈(长按可复制)。谈设计的现在与未来。

2019,30岁,最有收获的一年 - 知乎 - 图4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38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