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 这周 Bytebase 的新版本发布。Bytebase 是两周发一个新版本,这周正好赶上发布周,伴随发版就有更新日志,文档,社交推送等一系列的内容要发布。经过近 20 次的发版,我们也梳理出了一条完整的发布流水线,还写了一个详尽的 step-by-step 内容发布指南。
    CleanShot 2022-07-09 at 12.02.43@2x.png
    虽然流程走了很多次,也有详尽的文档,但每次总有小问题发生。比如说这次,我们发布里有一步是发布 newsletter, 要替换一下按钮的链接。
    CleanShot 2022-07-09 at 12.24.59@2x.png
    同学确实「严格」按照指示做了替换,从收到的 newsletter 点进去
    CleanShot 2022-07-09 at 12.26.18@2x.png
    然后就跳到了指示里的那篇文档,而不是预期的 changelog ( ̄▽ ̄///)
    CleanShot 2022-07-09 at 12.27.57@2x.png
    当初作者的意图显然是想让同学换成内容相对应的链接,但因为没有特意加一句说明,结果发布同学不幸上钩 (Hook) 了。
    CleanShot 2022-07-09 at 12.28.55@2x.png
    Bytebase 走的是靠输出高质量内容来吸引流量的路线,所以我自己的内容输出频率也高了不少,实践过程中,我对于技术写作也愈发敬畏。因为我们主要输出的是英语内容,所以创业初期,我觉得找一个英语专业过硬的同学来就行,结果发现太 Naive 了。语言词汇只是基础能力,往上需要整体的逻辑组织,再往上需要能和读者建立共情。而和读者的共情首先需要对事物具备敏感度,此外还要具备同理心,而培养技术写作的同理心又需要了解技术本身。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很难了,先天上需要敏感度,语感和逻辑能力,后天上还需要专业训练和技术功底。

    这里说的同理心,不仅针对他人,也是针对自己,因为技术内容往往之后的消费方就是自己。写的代码,注释,指南也是为了留给几个月后的自己看的。

    就像这份内容发布指南,其实这次上当的同学就是当初指南的作者,结果掉到自己挖的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