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话题是划到了一个叫rewatch.com的产品,主打场景是企业内部视频内容的协同。在巨头深度布局的协同办公/视频领域,rewatch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找的这个切入点还是很好的。简单试用了一下,从网站首页到产品设计,打磨的也都不错,体现了硅谷一流SaaS团队的水准。

Rewatch

看到rewatch是有一点眼前一亮的感觉。就是那种之前并没有想到,但是看到产品介绍后,立马可以联想到之前的工作经历,get到价值点。官网首页上的第一张视频截图也恰到好处,通过丰富的细节传递了产品的用途。
CleanShot 2021-05-28 at 13.50.41@2x.png

Rewatch产品功能点上分两大块

  1. 标准SaaS能力
    • Workspace作为租户级别区分
    • Collection作为租户内资源的聚合
    • 评论,通知的协作能力
    • 管理员访问控制
    • SAML SSO
    • 一系列三方集成以及自身的被集成
  2. 场景特定能力
    • 视频自动语音识别文字,可被搜索
    • 针对不同客户端的视频播放优化
    • 视频播放统计

再看这些场景特定能力,如果把里面的「视频」换成「文档」,其实就成为了一个文档SaaS服务。如果换成图片,马上就又成了一个图片SaaS服务。当下SaaS服务百花齐放,一方面是真的每一个行业都可以用数字化SaaS化一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整体的SaaS架构范式,模型趋同,加上IaaS, PaaS以及其他SaaS服务的赋能,构建一套SaaS系统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

当下我们所处的协同时代

我把工具软件或者更准确的讲包括协同办公的生产力工具软件划分为3个时代

  1. 个人提效 - 让个体更高效的工作。以VisiCalc + Apple II为始,经历Lotus 1-2-3,再过渡到Office全家桶。
  2. 团队协同 - 让群体在一起更高效的工作。以Google Docs为起点,随着云计算,SaaS逐渐兴起,占据着当今的主流。
  3. 智能化 - 让机器取代人更高效的工作。当前虽然有像GPT-3自动生成应用这样的场景,但更多还是停留在吸引眼球的层面。

当下整个协同办公领域,基本都已经处在2的阶段,再加上一些3的智能辅助,比如rewatch,解决企业视频协同的场景,又运用了语音识别成文字的智能辅助。而当下这些主流的协同SaaS工具,他们的商业逻辑也很直观:

  1. 找到一个在企业办公中的内容实体,比如文档/消息/视频/代码/设计稿
  2. 围绕这个实体做一个协同平台,对照着1里的实体就出现了Notion/Slack/Rewatch/GitLab/Figma
  3. 根据个人,团队,企业做3个定价方案,像Figma

CleanShot 2021-05-28 at 15.01.09.png

一些产品C端属性强或者是为了吸引用户,也会带一个免费版,比如Notion
CleanShot 2021-05-28 at 15.02.24.png
不过办公场景中的实体其实还有不少,而能做大的工具抓的也要是核心实体,至少是产研链路上一个角色的核心实体。比如针对程序员代码托管的GitLab,针对设计师设计稿的Figma。当然也有一些实体,可以贯穿各个职能部门,比如消息,文档,价值自然会更加的大,因此有诸如Salesforce对于Slack 277亿美金的收购


消息or文档 - 谁是真正的C位

这是之前在蚂蚁做工具时偶尔会被问到的问题,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思辨的问题。而在我加入蚂蚁前,根本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因为虽然之前呆的外企都有IM消息工具,但是日常的工作交流都是基于邮件和文档的异步协同,而IM则被视为应急渠道。但在蚂蚁以及整个阿里集团,大家对于钉钉有很强的依赖,而且不仅是在阿里,我了解到国内普遍也更加习惯用钉钉/微信作为沟通方式。

阿里集团内部又是很有意思,作为即时消息的钉钉和作为文档知识管理的语雀完全是两种产品理念,两种形态的产品,但又一同支撑起了阿里集团这个10万多人的沟通协作。这个很有中国特色,阴阳相揉,既有要扛过当下的实用主义,又带有面向未来的长期主义。

如果再放眼整个国内,办公协同的赛道上,大厂做的产品也都不尽相同。钉钉更多地会考虑到管理者视角,飞书更接近国外同行的工具,企业微信擅长建立起跨越公司组织壁垒的沟通(比如公司内部和外部商户),语雀则又带上一点知识社区的气息。有的公司老板,一边会用着钉钉管理员工,一边又要用企业微信和客户沟通。这样的信息一开始自然就是割裂的,然后就会出现第三方平台帮助把钉钉和企微的信息聚合起来。国内一方面很需要飞书这样通过布道先进办公协同理念,来对行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基础的工作,是要开启大量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的数字化进程。短平快的做法还是需要阿里云的私有化部署,钉钉擒贼先擒王式自顶向下的推广。整个中国办公协同市场,就是千帆竞速,和而不同,一起推进着国家的企业数字化进程。

至于消息和文档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C位,虽然我自己的产品信仰,更相信面向异步,能沉淀长期价值的文档会是未来办公协同中更核心的元素。但是如果当下来看,我的答案也是模糊的,只能说it depends。

视频 - 办公协同的后起之秀

再说回视频这个办公协同场景,下表先给几种协同方式打上些属性标签


媒介 实时性 长期价值 表现力 检索能力 适用组织规模
同步协同 IM消息 中小组织
视频 中小组织
异步协同 邮件 无限制
文档 无限制

同步协同阵营的优势是实时性,令行禁止,但因为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内容价值会随着时间迅速递减。此外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团队支撑规模,像IM工具往往比较适合中小组织,组织变大后,就会面临fan-in膨胀后的急速恶化,员工会一直处于同时被许多人问候,往往又同时问候许多人的状态。如果一个组织很庞大,而又是一个结果导向型文化,一个同步协同工具就是内卷焦虑最好的催化剂。

相对应的异步协同阵营,无法承载消息的实时/点对点传播,但往往能形成更好的长期内容沉淀。另外因为异步的消费方式,理论上是可以支撑任意规模的组织。

上表里我是把视频归类到同步协同里,因为目前的场景更多还是聚焦在实时视频会议上。不过rewatch这个产品的出现使得视频这个媒介也具备了异步协同的想象空间。虽然之前公司里开好会往往也会录个视频,上传到服务器,但坦率说回头会去看的人并不是很多,一是很难找到要看的视频,二是即使找到了视频,可能想看的也是其中某一小节,还要再找。总的来说之前的视频因为本身不是文字,缺乏被检索,多次消费的能力,而如果像rewatch这样能通过语音识别转成文字,即使不能像文档一样能有精确的书面表述,但也已经具备了文档的大部分能力。

而也就是最近这几年,视频这个媒介在国外办公协同场景中获得了一波又一波的助攻。

  • 首先是Zoom这个产品的出现,我自己是2017年第一次用了Zoom,当时它的流畅度和易用性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接着就是2020年,Covid的出现,这是一波最大的助攻,迫使大家改变了沟通习惯。当然Zoom这个产品本身也比较给力,让用户更顺利地接受了这个新的沟通方式。
  • 再就是看到现在rewatch的出现,上表格里也列了视频本身的表现力是很高的,关键帧有很大的信息量,但许多帧又很冗余,但之前用户是很难定位到需要看的帧。而rewatch在视频组织,内容检索上做了工作,大大地提升了视频能被异步再次消费的能力。

针对企业视频办公协同的场景未来还会有很多的挖掘空间。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像视频这类走向沉浸式交互的协同技术会愈发成熟,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而另一方面,视频多媒体是一种区别于文字类型的沟通媒介,企业里往往需要车同轨,书同文,自然也会针对这种新的沟通媒介有体系化的管理诉求。

未来的畅想

回看企业内部协同工具的演进,从沟通靠吼到有事来钉,从纸质记录到电子文档,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数字化的变革。而视频沟通,智能辅助也开始走上了舞台。如果再稍微跳出企业内部协同这个场景,非企业组织,社区性质的协同场景也逐渐站在了聚光灯之下,我的理解中,像GitHub,Discord都属于此类。 如果未来真的是Creator Economy成为了主流,那么社区场景或许会比企业场景更能推动整个协同工具领域的发展。

回到国内,巨头们的商业疆界趋于无穷,组织极速膨胀,不同年龄段员工间的代沟,这些都成为了企业推进内部协同工具的催化剂。

We shape our tools,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我对于Marshall McLuhan这句话深有感触。Email始终无法在国内成为主流,Slack倒在国内结出了新果。钉钉和语雀可以说师出同门,却又花开两支,从国情的宏观层面到具体产品团队执行的微观层面,似乎都能影响到国内办公协同工具的演进。最近在B站上,刷到一个叫做手工耿的大UP主,每集都会做一个厉害的工具,从夹子到汽车,让我和几百万网友一样发出awsl的赞叹。我也希望无论是自研还是采购,越来越多的公司能选用让员工叫好的办公协同工具。这样员工一边用着好的工具,一边也才更有可能自己做出好的工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