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有屯域名的爱好,哪天突然想到一个不错的词组,就会去搜一下,如果 .com 恰好还没有注册的话,就会买下来。Bytebase 也是这么来的,当初某天突然想到了这个单词,觉得不错,虽然查的时候发现 .com 已经被别人注册了,不过拥有者正好在兜售,来回了几封邮件,谈好价格,就买了下来。

    等买完后过了很久,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一个叫 Bytebase 的服务,只是对方用的是 .io 域名,2015 年就成立了,团队在硅谷,做给开发者用的笔记软件。
    CleanShot 2022-08-02 at 12.41.12.png
    最初在给我们的项目确定品牌名的时候,检视了自己囤积的所有域名,还是觉得 Bytebase 是最合适的。但同时也知道已经有同名公司的存在,所以就先去美国商标局 uspto.gov,所幸在那里并没有查到 Bytebase 的注册记录。于是 Bytebase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美国商标局提交 Bytebase 的商标注册,然后经过 10 个月,一些来来回回,拿到了相关商标。

    很长一段时间, Google 搜索 Bytebase 的第一名指向的是 bytebase.io 而不是我们的 bytebase.com,也有小伙伴来提醒我和别人撞名了。撞名是有点的尴尬,但好名字本来就是稀缺的,何况我们持有的是更有价值的 .com 以及商标。所以心里还是笃定的,相信只要持续经营内容,我们的官网搜索排到第一名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如今我们的官网和 GitHub 仓库都排在了 bytebase.io 的前面。
    CleanShot 2022-08-02 at 13.46.23.png

    拿下商标后,我们也联系了 Twitter, LinkedIn, 又陆续拿到了 @Bytebase 以及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bytebase
    CleanShot 2022-08-02 at 13.53.07.png

    大洋彼岸的 bytebase.io 后来肯定也发现了我们,毕竟从 Google 搜索里可以看到有另外一家 bytebase 突然冒了出来,后来还排到了他们的前面。而我们这边也会订阅社交网络上提及 bytebase 关键字的信息,然后今天早上,我们的社交雷达里收到了这么一条:
    CleanShot 2022-08-02 at 14.08.59.png
    CleanShot 2022-08-02 at 14.09.48.png
    bytebase.io 把自己改成了 stashpad.com。新名字也确实更符合其产品的定位,程序员的涂鸦 (stash) 笔记本 (pad),不过相信东八区另一家 bytebase 的崛起也是促成他改变品牌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后发,又是在对方的主场,我们能一步步拿下 Bytebase 的正统品牌地位,这当中固然有不少运气的成分,但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整个过程从头至尾,我们两家 bytebase 彼此都没有互相接触过,这场品牌战就打完了。但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我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个平稳交接的背后,其实做了很多的铺垫和积累。

    作为在东西方都长期生活过的人,还是能深刻地感受到两边巨大的文化差异,西方无法感受中国的诗词歌赋,就像我们无法欣赏他们的莎士比亚。倒是偏实战的孙子兵法,是少有的在中西方尤其是商业世界里都被奉为圭臬的智慧。
    CleanShot 2022-08-02 at 15.14.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