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据分析工作虽然隐藏在业务系统背后,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决策、业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数据探索等专有名词曝光度越来越高,但是在类似于Hadoop系列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大行其道之前,数据分析工作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以BI系统为主的数据分析,已经有了非常成熟和稳定的技术方案和生态系统,对于BI系统来说,大概的架构图如下:
image.png

1. 传统大数据架构

点击查看【processon】
之所以叫传统大数据架构,是因为其定位是为了解决传统**BI**的问题,简单来说,数据分析的业务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因为数据量、性能等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那么此类架构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其依然保留了ETL的动作,将数据经过ETL动作进入数据存储。

2. 流式架构

点击查看【processon】
流式架构在大数据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传统大数据架构的基础上,流式架构非常激进,直接取消了批处理操作,数据全程以数据流的方式进行处理,所以在数据接入端没有了ETL操作,转而替换为数据通道。而流式架构的优点十分明显,流式架构的优点就是没有十分麻烦的ETL过程,数据的实效性非常高。当然,流式架构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对于流式架构来说,不存在批处理,因此对于数据的重播和历史统计无法很好的支撑。对于离线分析仅仅支撑窗口之内的分析。经过流处理加工后的数据,通过消息中间件以消息的形式直接推送给了消费者。虽然有一个存储部分,但是该存储更多的以窗口的形式进行存储,所以该存储并非发生在数据湖,而是在外围系统。正因为如此,流式架构的适用场景就是预警,监控,对数据有有效期要求的情况。这些就是流式架构的主要内容。

3. Lambda架构

Lambda用两套系统,同时保证低延迟和结果准确。这种架构虽然综合了流处理和批处理,支撑了数据行业的早期发展,但是它也有一些致命缺点,并在大数据3.0时代越来越不适应数据分析业务的需求。
点击查看【processon】
Lambda架构通过分解的三层架构来解决该问题:Batch Layer,Speed Layer和Serving Layer。
🍀 大数据架构演进 - 图2
在过去Lambda数据架构成为每一个公司大数据平台必备的架构,它解决了一个公司大数据批量离线处理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一个典型的Lambda架构如下:

1.webp
Lambda架构算是大数据系统里面举足轻重的架构,大多数架构基本都是Lambda架构或者基于其变种的架构。Lambda的数据通道分为两条分支:实时流和离线。实时流依照流式架构,保障了其实时性,而离线则以批处理方式为主,保障了最终一致性。
数据从底层的数据源开始,经过各种各样的格式进入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中经过Kafka、Flume等数据组件进行收集,然后分成两条线进行计算。一条线是进入流式计算平台(例如:Storm、Flink或者Spark Streaming),去计算实时的一些指标;另一条线进入批量数据处理离线计算平台(例如Mapreduce、Hive,Spark SQL),去计算T+1的相关业务指标,这些指标需要隔日才能看见。

4. Kappa架构

点击查看【processon】
Kappa架构在Lambda 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将实时和流部分进行了合并,将数据通道以消息队列进行替代。因此对于Kappa架构来说,依旧以流处理为主,但是数据却在数据湖层面进行了存储,当需要进行离线分析或者再次计算的时候,则将数据湖的数据再次经过消息队列重播一次则可。
2.webp

5. Unifield架构

以上的种种架构都围绕海量数据处理为主,Unifield架构则更激进,将机器学习和数据处理揉为一体,从核心上来说,Unifield依旧以Lambda为主,不过对其进行了改造,在流处理层新增了机器学习层。可以看到数据在经过数据通道进入数据湖后,新增了模型训练部分,并且将其在流式层进行使用。同时流式层不单使用模型,也包含着对模型的持续训练。
点击查看【processon】

6. IOTA架构

3.webp
在IOT大潮下,智能手机、PC、智能硬件设备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业务需求要求数据实时响应需求能力也越来越强,过去传统的中心化、非实时化数据处理的思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大数据分析需求,我提出新一代的大数据IOTA架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整体思路是设定标准数据模型,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把所有的计算过程分散在数据产生、计算和查询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数据模型贯穿始终,从而提高整体的预算效率,同时满足即时计算的需要,可以使用各种Ad-hoc Query来查询底层数据。
a.png

大数据架构对比分析

架构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传统大数据架构 简单,易懂,对于BI系统来说,基本思想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技术选型,用大数据架构替换掉BI的组件。 对于大数据来说,没有BI下如此完备的Cube架构,虽然目前有kylin,但是kylin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远远没有BI下的Cube的灵活度和稳定度,因此对业务支撑的灵活度不够,所以对于存在大量报表,或者复杂的钻取的场景,需要太多的手工定制化,同时该架构依旧以批处理为主,缺乏实时的支撑。 数据分析需求依旧以BI场景为主,但是因为数据量、性能等问题无法满足日常使用。
流式架构 没有臃肿的ETL过程,数据的实效性非常高。 对于流式架构来说,不存在批处理,因此对于数据的重播和历史统计无法很好的支撑。对于离线分析仅仅支撑窗口之内的分析。 预警,监控,对数据有有效期要求的情况。
Lambda架构 既有实时又有离线,对于数据分析场景涵盖的非常到位。 离线层和实时流虽然面临的场景不相同,但是其内部处理的逻辑却是相同,因此有大量荣誉和重复的模块存在。 同时存在实时和离线需求的情况。
Kappa架构 Kappa架构解决了Lambda架构里面的冗余部分,以数据可重播的超凡脱俗的思想进行了设计,整个架构非常简洁。 虽然Kappa架构看起来简洁,但是施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数据重播部分。 和Lambda类似,改架构是针对Lambda的优化。
Unifield架构 Unifield架构提供了一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结合的架构方案,非常好的解决了机器学习如何与数据平台进行结合的问题。 Unifield架构实施复杂度更高,对于机器学习架构来说,从软件包到硬件部署都和数据分析平台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系数更高。 有着大量数据需要分析,同时对机器学习方便又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或者有规划。
IOTA架构 去ETL化、支持Ad-hoc即时查询和边缘计算。 代码漏洞较多,通过收费方式向社区提供漏洞修复代码。 IOTA用于物联网设备,实现万物互联、系统自治。

参考

博客园:收集各大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平台架构
https://www.cnblogs.com/swordfall/p/11198015.html
51CTO:Lambda架构已死,基于IOTA模型的“秒算平台”架构实践
https://developer.51cto.com/art/201902/59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