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内存分配总体流程图如下:
    image.png1.判断对象是否可以分配到栈内,可以的话走栈内存分配(文章3.4中有详解)
    2.走堆内存分配

    2).堆内存分配
    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中 Eden 区分配。当 Eden 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我们来进行实际测试一下。 在测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Minor GC和Full GC 有什么不同呢?
    Minor GC/Young GC:指发生新生代的的垃圾收集动作,Minor GC非常频繁,回收速度一般也比较快。
    Major GC/Full GC:一般会回收老年代 ,年轻代,方法区的垃圾,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的慢10倍以上。
    Eden与Survivor区默认8:1:1 大量的对象被分配在eden区,eden区满了后会触发minor gc,可能会有99%以上的对象成为垃圾被回收掉,剩余存活的对象会被挪到为空的那块survivor区,下一次eden区满了后又会触发minor gc,把eden区和survivor区垃圾对象回收,把剩余存活的对象一次性挪动到另外一块为空的survivor区,如果survivor区也放不下了则会直接放到老年代区,所以JVM默认的8:1:1的比例是很合适的,让eden区尽量的大,survivor区够用即可, JVM默认有这个参数-XX:+UseAdaptiveSizePolicy(默认开启),会导致这个8:1:1比例自动变化,如果不想这个比例有变 化可以设置参数-XX:-UseAdaptiveSizePolicy

    1. //添加运行JVM参数: -XX:+PrintGCDetails
    2. public class GCTest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4. byte[] allocation1, allocation2/*, allocation3, allocation4, allocation5, allocation6*/;
    5. allocation1 = new byte[60000 * 1024];
    6. //allocation2 = new byte[8000*1024];
    7. /*allocation3 = new byte[1000*1024];
    8. allocation4 = new byte[1000*1024];
    9. allocation5 = new byte[1000*1024];
    10. allocation6 = new byte[1000*1024];*/
    11. }
    12. }

    image.png
    可以看出allocation1中60M的数据是直接放到了老年代中的。
    如果此时继续放开allocation2的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allocation2的8M数组是放到eden中的。
    image.png
    如果此时继续放开allocation3、allocation4、allocation5、allocation6的结果:3、4、5中的1M是放在了Eden中
    image.png

    3).大对象内存分配总结:
    1.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大对象就是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比如:字符串、数组)。
    JVM参数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可以设置大对象的大小,如果对象超过设置大小会直接进入老年代,不会进入年轻代,这个参数只在 Serial 和ParNew两个收集器下有效。
    比如设置JVM参数:-XX:PretenureSizeThreshold=1000000 (单位是字节) -XX:+UseSerialGC ,再执行下上面的第一 个程序会发现大对象直接进了老年代,为什么要这样呢? 为了避免为大对象分配内存时的复制操作而降低效率。 2.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既然虚拟机采用了分代收集的思想来管理内存,那么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识别哪些对象应放在新生代,哪些对象应放在老年代中。为了做到这一点,虚拟机给每个对象一个对象年龄(Age)计数器。 如果对象在 Eden 出生并经过第一次 Minor GC 后仍然能够存活,并且能被 Survivor 容纳的话,将被移动到 Survivor 空间中,并将对象年龄设为1。对象在 Survivor 中每熬过一次 Minor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 (默认为15岁,CMS收集器默认6岁,不同的垃圾收集器会略微有点不同),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
    对象晋升到老年代 的年龄阈值,可以通过参数 -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置。
    3.对象动态年龄判断
    当前放对象的Survivor区域里(其中一块区域,放对象的那块s区),一批对象的总大小大于这块Survivor区域内存大小的 50%(-XX:TargetSurvivorRatio可以指定),那么此时大于等于这批对象年龄最大值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了, 例如Survivor区域里现在有一批对象,年龄1+年龄2+年龄n的多个年龄对象总和超过了Survivor区域的50%,此时就会 把年龄n(含)以上的对象都放入老年代。这个规则其实是希望那些可能是长期存活的对象,尽早进入老年代。
    对象动态年 龄判断机制一般是在minor gc之后触发的。
    4.老年代空间分配担保机制
    年轻代每次minor gc之前JVM都会计算下老年代剩余可用空间 如果这个可用空间小于年轻代里现有的所有对象大小之和(包括垃圾对象) 就会看一个“-XX:-HandlePromotionFailure”(jdk1.8默认就设置了)的参数是否设置了 如果有这个参数,就会看看老年代的可用内存大小,是否大于之前每一次minor gc后进入老年代的对象的平均大小。 如果上一步结果是小于或者之前说的参数没有设置,那么就会触发一次Full gc,对老年代和年轻代一起回收一次垃圾, 如果回收完还是没有足够空间存放新的对象就会发生”OOM” 当然,如果minor gc之后剩余存活的需要挪动到老年代的对象大小还是大于老年代可用空间,那么也会触发full gc,full gc完之后如果还是没有空间放minor gc之后的存活对象,则也会发生“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