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质量管理
在项目章程的指导下,根据项目管理计划中已有的内容,以及多种项目文件来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和项目测量指标,质量测量指标是对质量管理计划中的高层级质量标准的具体化。
项目章程中的项目目标、项目成功标准、项目审批要求等内容,都会对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测量指标有直接影响。
项目管理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本过程的作用为:
- 需求管理计划有利于把质量管理的方法与需求管理的方法协调起来。
- 相关方参与计划有利于引导相关方合理参与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测量指标的制订。
- 范围基准有利于针对每个WBS要素制定质量测量指标。
以下项目文件对本过程的作用为:
- 假设日志。需要考虑各种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需求文件。其中包含的需求及其验收标准。对确定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测量指标有直接影响。
- 需求跟踪矩阵。其中的需求验收方法(如测试场景),对确定质量检查方法有直接影响。
- 相关方登记册。有利于识别对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有特别要求的相关方。
- 风险登记册。在确定质量标准和质量测量指标时,必须考虑风险。
实际上,项目管理计划中的范围基准、进度基准和成本基准,都会直接影响质量标准和质量测量指标的确定,只是《PMBOK指南》中没有列全。
2、管理质量
下列各点有助于考生理解和记忆管理质量过程的输入与输出:
- 执行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中规定的治理管理活动。
- 按质量测量指标(一种项目文件)做出合格的质量。
- 把质量标准和质量测量指标转化成测试与评估文件,供控制质量过程使用。
- 根据风险报告(一种项目文件)动态评审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机会和威胁,以便提出必要的变更请求(如调整质量管理方法或质量测量指标)。
- 根据质量控制测量结果(一种项目文件)反思质量管理体系的合理性,以便提出必要的变更请求。
- 重复开展本过程时,需要参考已记进经验教训登记册(一种项目文件)的质量管理经验教训。
- 根据各种资料编制质量报告,向项目相关方报告项目质量绩效。
3、控制质量
下列各点有助于考生理解和记忆控制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 把体现在工作绩效数据中的质量实际绩效,与体现在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和质量测量指标(一种项目文件)的计划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质量控制测量结果。
- 检查项目工作或成果的质量时,需要使用测试与评估文件(如其中的质量测试程序)。
- 对已经完成的可交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如果质量合格,就得到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如果不合格,就提出变更请求。
- 检查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的执行情况,把检查结果写入质量控制测量结果(是否已执行到位及其原因)。
- 把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工作绩效数据和项目计划要求综合起来分析,得出工作绩效信息。如果工作绩效信息不理想,就提出变更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