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溯源:《论语》- 学而篇,开篇
释义: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开心吗?
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就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要不断的练习、复习,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 —【刻意练习】
2、“有朋自远方来”: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闭门造车,与他人一起共修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 【他人的力量】
3、“人不知而不愠”:是最后追求的人格境界,宠辱不惊,淡然处世。
2、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溯源:《论语》- 学而篇
释义:子贡请教孔子:“一个人贫穷,克制自己,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傲慢自大。能做到这样的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不错。但不如贫穷时仍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富有却仍秉持礼节。”
子贡说:“《诗》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子贡本名端木赐)现在就能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过你的道理,你能举一反三,很有进步了。”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子贡有钱,一直在克制自己压抑本我感受,控制自己常思“富而无骄”。而孔子说这很好,但是不如“贫而乐,富好礼”。两人境界高下立见,可见子贡是仍在修行中,孔子修而有成。
2、谁说贫穷就一定要谄媚,富有就一定要有傲慢的心理?自足与快乐并不因为富与贫,快乐与否不为外物役。
3、孔子对子贡认为我们个人修炼的过程就是如玉石需要精琢细磨,这个用诗经举一反三的进步表示认可和欣慰。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溯源:《论语》- 为政篇
释义: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贤臣、百姓)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樊登分享的理解
1、这句是对正确领导方式的阐述,“德”这里可以认作为“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有问题及时调整,那么一个团队就会充满活力。
2、若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的领导事事亲为,遇到任何问题都是走流程最后到领导这里决定,那么领导的时间全被占用,没有思考的时间,容错率是极低的,但错误和结果都是领导一个人承担。 — 【复杂】
4、子曰:“君子不器”
溯源:《论语》- 为政篇
释义:君子应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才能)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樊登分享的理解
1、人不能被物化,不能变成一个只装一样东西的容器。
2、学习、教育是为了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让人去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无论做什么工作,什么时间,我们都有改变的可能,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拥有全新的工作。— 【跨越式成长】、【未来学校】
3、可奉为终生格言,共勉。句
5、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溯源:《论语》- 八佾[yì]篇
释义:卫国权臣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主神,不如巴结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其实不是这样的。若做了违反天命的事,到什么地方去祷告求情也是无用的”。(这其实明为请教,暗为提醒孔子如想卫灵公支持他,得求南子而不是卫灵公)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孔子认为名正言顺、自然规则是很重要的,若行的是旁门左道的方法,即使得到利益也是短期的利益,非长久之计,若因此得到了恶果,求谁都是没有用的。
2、不要企图糊弄谁,正如农民不会欺骗老天,不会撒假的种子,不会撒不够,出的力气不够,最后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收成。
3、要尊重自然法则,而不是被社会规则牵着走,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一件也不要做。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第⑥句
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溯源:《论语》- 八佾[yì]篇
释义: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鄹地出来的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孔子认为即使以前学过,懂得其中规矩,承职之重,也要好好调研,一点点了解,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2、做事要考虑怎么做是对的,不怕别人如何评价,而是要思考怎样才能把事做对。 —【终身成长】
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实事求事,知道也可以再确认,不知道也及时求知。
第⑦句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溯源:《论语》- 里仁篇
释义: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樊登分享的理解
1、溺水型人格总是觉得过日子熬过这一段时间,得到就好了,然而得到之后又会有新的焦虑,总是无法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快乐。
2、一个价值观正确的人,一个通达的人,既可以在穷困的时候也平静快乐的生活,也可以坦然享受有钱带来的富足生活,能安处的人是一种仁的境界,开心也是一种能力。
3、拥有同情心,能感受他人的幸福与不幸,能感受幸福,才能获得幸福。幸福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追求,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方法】。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溯源:《论语》- 里仁篇
释义: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做;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按仁德去办事。”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做为君子的气度:慎独,不止是在平常的时候修养要好,在压力很大或一个人的时候,甚至生死之间也依然保持君子的气度、保持仁德,保持对别人的关心。——【王阳明哲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溯源:《论语》- 公冶长篇
释义: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孔子也有弱点,也有不得志之事,但是孔子以无法推行仁德之道就乘船出海来自嘲,敢于直面自己的失望与弱点,若遇不得志的事,不防自嘲一下自己,用幽默补充一下能量。
2、孔子很善于教学生,说子路勇猛,看到子路盲目高兴,就立刻以他有勇无谋来打击他一下,让他不要得意忘形。(前面第2句也显示出孔子对子贡的教育也是因材施教)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溯源:《论语》- 公冶长篇
释义: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之处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可赶不上。
樊登分享的理解
1、愚不可及不是说这个人笨的不行了,原文意思是他装傻的本事别人可赶不上,其实是个夸赞之词。
2、懂得审时度势,在劣势的时候明哲保身,蛰伏等待时机的人往往可以真正的做成一番事业。
3、年轻的标志是你可以为了一种事业去死,成熟的标志是你愿意为了做某种事业而苟活。 —【麦田里的守望者】
4、活下去很重要,保护好自己,收拾好内心的伤痛才能和另一个人更好的走下去。家庭关系中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学会“愚不可及”才能让家庭关系更和谐。— 【钝感力】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溯源:《论语》- 雍也篇
释义: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用小破席子装点糙米饭就能吃,一个小破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樊登分享的理解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称赞颜回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依然开心的生活,这是需要怎样的境界才能做到。孔子不并是赞美生活的清贫,而是面对清贫也可以快乐生活,淡然处之、欣然处之 — 【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
2、人有三个层次的快乐,第一个是“我比别人快乐,我在某事某物上战胜了别人”这是低层次的快乐,建立于物质上,然物质的支撑可能不能长久;
第二个层次的快乐是“我战胜了我自己的快乐”,一直在不断进步,追求比之前的自己更好。这种快乐很好,但是人生无法永远进步,当自己停滞或退步时仍然追求这种快乐就会变得痛苦;
第三个层次是“无条件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正念(mindfulness)充满的快乐,就是时时刻刻体会当下的快乐,接受当下的生活,活在当下,就是快乐。
3、快乐是种能力,可以通过修炼、读书、学习来慢慢学会、体会的能力。向内而寻的快乐才能避免外界变化产生的无穷尽的挑战与烦恼。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溯源:《论语》- 雍也篇
释义: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能沉下心来以它为乐的人。”
樊登分享的理解
1、“知之者”是知道这个事的人,“好之者”是努力想要研究这件事的人,内在的驱动在督促做这个事,而“乐之者”是完全沉浸地在做这个事,不需要其他力量去推动。
2、完全的沉浸式的去做一件事情,是能获得快乐的是真正的好之者,如果你觉得做一件工作会让你觉得无聊,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没有笃行之; — 【心流】
13、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溯源:《论语》- 述而篇
释义:孔子若在一天中为吊丧而哭泣,当日就不再唱歌。
樊登分享的理解
1、孔子平常是能处在开心的状态的人,是不论何时都认真生活的人,哀悼的时候是真的伤心,开心的时候也是真的开心,是真实、完整、认真的在生活。 — 【幸福的陷阱】、【内在动机】
2、生活当中是不缺乏爱的,有时候缺的是感受爱的能力和注意力,当我们压力足够小的时候,感受爱的能力就会强一些,当压力过大的时候,身心痛苦会丧失感受爱的能力。而通达明理,“以理化情”压力会就小很多。 —【感受爱】
1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溯源:《论语》- 述而篇
释义: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樊登分享的理解
1、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既难也不难“,但是我们要在战略的层面上藐视他,在战术层面上重视他。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信心,相信我们能够做好,但是在实施方法上面我们该学习要学习、该提醒就要提醒,该努力就要努力。 — 致敬毛主席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溯源:《论语》-泰伯篇
释义:曾参先生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的才停止风斗,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樊登分享的理解
1、一个人的格局不能太小,当有志于”仁“的时候一定是艰难漫长的。要远大的理想,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使命感,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并为之奋斗终身。 — 【活出生命的意义】
2、对于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尚需探讨,可寻找人生的意义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慢慢的活出自己来。 — 【悲剧的诞生】、【哲学起步】
总结:
人要保持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即使别人都认为你不行,你也要觉得自己行!找到自己的正向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为”士“也。
1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溯源:《论语》- 泰伯篇
释义: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考虑它的政务”
樊登分享的理解
1、不是推诿之词,是褒义词。是说这个职位有专业的人,(做为领导者)不插手其他人的工作和决定。要懂得插手其他人的工作的危险,明白插手他人专业这是傲慢的表现。 — 【授权】、【责任病毒】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说要相信团队、员工、同事的能力,术业有专攻,让在其位的人来做该做的事才能降低风险。
3、“让听得见炮火的指挥员指挥战斗” — 任正非。
总结:
不肯授权给员工的领导者往往会承担更大的风险,要懂得放权、相信团队的力量。
1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溯源:《论语》- 子罕篇
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樊登分享的理解
1、“意、必、固、我”是我们修行学习中的障碍,就是“我执”,因为这些会产生无限的烦恼,也会造成与他人关系的不和谐。 — 【怪诞脑科学】
2、人的大脑没有我们想像的理智,不要对自己如此信任。我们对别人,组织及周围环境的假设、判断、演绎、故事和结论,深受习惯思维影响,这正是人性弱点的体现。 — 【思考的快与慢】
总结:
“意必固我”这四样是成为君子、成为仁德之人的障碍,我们需要摒除、反省自己,慢慢淡化“我执”。通过学习、修行去放下“我执”,学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人生态度。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溯源:《论语》- 子罕篇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樊登分享的理解
1、知者(智者)实事求事,善于接受随即性,接受命运的安排,乐天知命,愿意就当天的情况去探索人生的高峰,这时候迷惑会减少很多。不至于会徘徊纠结与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不顺,无法走下去。 — 【混乱】
2、仁者的烦恼少是因为他们不考虑自己,即使自己有困难也乐于帮助别人。无我利他的仁者,内心强大,不在意自己的境遇,自然也很容易获得幸福。
3、勇者并非是什么都不怕,而是即使怕也会去做,内心强大能坦然面对生死,才是真正有勇气。 — 【怕死】
总结:
放下执着、得到通达是为智,不问过往,无我利他就是仁,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勇。人生的三达德是古往今来有志者毕生追求的境界。
19、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溯源:《论语》- 乡党篇
释义: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却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樊登分享的理解
1、体现了孔子的人文主义,他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仁者。关心人而不怕损失钱财,这是人道主义的思想的体现。
总结:
人不能用来与任何东西比较价值,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以人为重,才是仁者发扬的初心。
20、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溯源:《论语》- 乡党篇
释义: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樊登分享的理解
1、遵循规则,上车的时候保护自己的安全,不张望,不指挥,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呼应。学到、做到,就是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到的东西内化之后,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行、走、坐、卧中都能体现我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