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马歇尔.卢森堡(1934-2015)

能给你带来什么

用非暴力沟通,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真正解决问题,而非单纯的情绪宣泄;
能避免让你的言语容易引起冲突矛盾,或者无意间给对方造成伤害;
可以用此方法在实践中解决各种沟通问题。

一、非暴力沟通四大要素

1、观察

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进行判断和评论

2、感受

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3、需要

说出是因为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4、请求

提出具体的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期待他采取哪种行动来满足自己

二、异化的沟通方式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组织以及国家的暴力。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以后,跟自己的习惯不符,我们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定义,说你这是不尊重我,你这个人没修养。——暴力沟通的最大的来源
eg.“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你没良心。”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
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
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
如果我想得到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
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
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2、进行比较

“你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不如谁谁谁?”
比较也会给对方内心当中带来很大的伤害。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越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孩子心理的想法是“那你找他去,那你有本事你跟他好,别跟我好”。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
“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我不得不做。”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就是在回避责任。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不管他怎么抗议,盯紧他,一定要盯紧他,盯到他考上大学为止,就这几年,不能放松。但实际上,对这个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
正面思考:要让一个孩子成绩好、好好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做一个好的家长,完全可以让他愉快地去做这件事情。而我们会说,学习没有愉快地,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体会过愉快地学习。这叫做“习得性无助”,你自己让自己变得无助了,所以我们就在孩子身上也表现出来无助了。最终才会想出那种盯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陷入无比的痛苦,然后把家长也陷入到无比的痛苦当中。这种“不得不”的想法会使我们越来越暴力,越来越痛苦。

4、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很多人作为父母、师长或职场经理,认为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
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eg.“你如果不听我的,你就会怎样怎样”、“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管你了,等你怎样怎样了就会明白了,那就晚了”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评论:“小张,我觉得你最近工作状态不太好”“小张,你这个人不太会来事,你一说话就得罪人”“你最近经常迟到”
事实:“小张,我看了下考勤记录,上周你有三次迟到”“昨天开会的时候,你说小王是猪”
00003.jpg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00001.jpg

四、体会和表达感受

五、请求帮助

六、全身心倾听

七、爱自己

八、充分表达愤怒

九、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十、表达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