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架构设计
- 多地域容灾架构:
- 多可用区(**AZ**)部署:
二、关键组件及策略
-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部署**:
数据库容灾:
对于关系型数据库(如RDS),采用多可用区部署模式,主备实例分别部署在不同可用区。 使用RDS的异地灾备功能,通过数据传输服务(DTS)实现主实例和异地灾备实例之间的实时同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迅速切换至异地灾备实例。 对于NoSQL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可采用集群部署方式,并通过阿里云的混合云数据库管理服务进行管理和容灾。存储容灾:
- 网络架构:
- 监控与报警:
自动化脚本与工具:
配置自动化脚本或工具,如Terraform、Ansible等,实现云资源的自动化部署和配置。
三、容灾切换流程
故障检测:
通过云监控服务检测到某个地域或可用区的业务异常。故障确认:
人工或自动化工具进一步确认故障范围和严重程度。容灾切换:
业务验证:
验证备用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数据一致性,确保切换成功。故障恢复:
在原系统恢复后,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同步和业务回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