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范式

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
数据库 - 图1

1. 第一范式(1NF)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在关系模型中,对于添加的一个规范要求,所有的域都应该是原子性的,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在符合第一范式(1NF)表中的每个域值只能是实体的一个属性或一个属性的一部分。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域。
image.png
上表将商品这一数据项又划分为名称和数量两个数据项,故不符合第一范式关系。改正之后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上表就符合第一范式关系。
但日常生活中仅用第一范式来规范表格是远远不够的,依然会存在数据冗余过大、删除异常、插入异常、修改异常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引入规范化概念,将其转化为更标准化的表格,减少数据依赖。
规范化: 一个低一级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化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个过程叫做规范化。

2、第二范式(2NF)

  1. 1NF的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候选码(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选取一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例如在员工表中的身份证号码即可实现每个一员工的区分,该身份证号码即为候选键,任何一个候选键都可以被选作主键。在找不到候选键时,可额外增加属性以实现区分,如果在员工关系中,没有对其身份证号进行存储,而姓名可能会在数据库运行的某个时间重复,无法区分出实体时,设计辟如ID等不重复的编号以实现区分,被添加的编号或ID选作主键。(该主键的添加是在ER设计时添加,不是建库时随意添加)
学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101 刘晨 19
102 王琪 21
103 张宇 20
104 李琛 19
105 欧阳慧 20

上表中,学号和姓名都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故该表的候选码为学号和姓名,主码我们可以随便选定其中一个,则选学号为主码。学号和姓名就是该关系的主属性,年龄和性别就是非主属性。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3、第三范式(3NF)

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第三范式(3NF)是第二范式(2NF)的一个子集,即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关系中不包含已在其它关系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也就是在满足2NF的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得传递依赖于主属性。

数据库分类

数据库 - 图4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是根据“非关系实体模型”的数据库,也称之为NoSQL数据库,NOSQL的原意是“Not only SQL”,而不是“NoSQL”的含意,因而,NoSQL的出现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关系型数据库,只是做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一个合理补充。NOSQL数据库在特殊的情景下能够充分发挥出无法想象的高效率和卓越性能。
数据库引擎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