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机器如何变得智能
知识点:
理解什么是机器学习
理解什么是监督学习
理解什么是非监督学习
理解什么是增强学习
认知学习:
读一读:
人工智能涉及很广,涵盖了感知、学习、推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说,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根据给定的输入做出判断或预测。比如:
在人脸识别应用中,它是根据输入的照片,判断照片中的人是谁。
在语音识别中,它可以根据人说话的音频信号,判断说话的内容。
在医疗诊断中,它可以根据输入的医疗影像,判断疾病的成因和性质。
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它可以根据一个用户过去的购买记录,预测这位用户对什么商品感兴趣,从而让网站做出相应的推荐。
在围棋对弈中,它可以根据当前的盘面形势,预测选择某个落子的胜率。
想一想:
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它们是根据什么输入,做出什么样的预测和判断呢?那么人工智能是如何自动做出判所或预测的呢?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这么 “聪明” 呢?
读一读:
机器学习
要如何让机器变得像我们一样聪明呢?科学家们参考了一我们人类的成长学习过程,认为机器也可以像我们人类一样,通过数据样品中学习来获得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能力。这样的方法被称为机器学习( machine leaming),它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
监督学习
妈妈为了教会小朋友认识苹果,于是拿出了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和一个青苹果,并且告诉他这些都是苹果。
小明观察后,发现不管是大小、颜色如何变化,只要是圆圆的,中间凹进去并且有把儿的,都是苹果。小明去水果店的时候就能判断哪一些是苹果了。
在人类与动物的感知中,这样的学习叫做“概念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我们先给机器输入大量的数据(很多大小、颜色有差异的苹果照片),并且给这些数据贴上标签(这些照片里的东西是苹果),这种学习过程叫做“监督学习”。
想一想:
大家也可以试着在下面的图片里找出哪一些是西红柿,并且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西红柿的。
(圈出上图中哪一些是西红柿)
读一读:
非监督学习
在找西红柿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判断西红柿的一些独有特征来辨别西红柿。那么我们在寻找西红柿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这些共同的特征就是——“红色”。
在人类的行为中,这样的发现称之为“归纳推理”。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我们给机器输入一些数据(老师给出的很多图片),但是并没有给这些数据贴标签(没有说明这些图片是什么),机器通过这些没有标签的数据,自己发现了答案,这种学习过程叫做“非监督学习”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更好地理解一下机器学习。
草莓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将采集好的草莓放在一起,但是现在需要将成熟且甜的草莓挑选出来进行打包。我们如何才能让机器通过学习,智能地分辨出哪一些是成熟的甜草莓呢?
要让机器学习挑选甜草莓,首要收集一些关于草莓的数据。
比如,个头较小、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的草莓是甜的;个头较大、色泽较浅、质地较硬的草莓是酸的。在机器学习中,大小、色泽与质地被称为“特征”,大小值、鲜艳度、软硬度是“属性值”;酸和甜被称为“标签”。机器学习,就是找到特征与标签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草莓是不是甜的。
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太过认真地认识已有的草莓样品,会造成无法判断其他草莓甜不甜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过拟合”。
往往我们希望学得的模型能很好地认识新的草莓,这种能力被称为“泛化”。一般来说,训练样本越多,模型的泛化能力就越好,就越能准确判断新草莓是不是甜的。
读一读:
增强学习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在每一次考试后,都会认真观察批改好的试卷,将其中做错了的题目找出并重新解答,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人类用思考和修正错误的方法,提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与认知。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机器从一个初始的策略开始,决策主体通过行动和环境进行交互(如同我们学习后进行考试),不断获得反馈(回报或者惩罚)(如老师批改好的试卷),并根据反馈调整优化策略(如重新解答错误的题目,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方式。持续不断的强化学习甚至获得比人类更优的决策机制。
做一做:
机器学习你理解了吗?
试着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机器学习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方式,让你的家人与朋友也加入到人工智能的学习行列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