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创办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增设专门部本科。1930年增设音乐学科,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1938年学校毁于日军轰炸,溯江而上举校西迁,几经辗转宜都古老背、四川江津圣泉寺,择址四川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坚持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武汉。武昌艺专自创立后,历经战乱迁徙、复员重建,遭遇了巨大的艰辛与苦难,其伴随民族兴衰与国运沉浮的29年办学历程,既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变迁的缩影,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中部地区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缩影之一。
    1949年后,武昌艺专历经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以及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科、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绵延承续至1958年成立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

    校址地图
    湖北美术学院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曾多次变更校址,校址的变更是时间的缩影,也是湖北美术学院一步步走来的历史足迹,更是一代代湖美人对于湖北美术学院记忆和情感的集合。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2

    设计方案取湖北美术学院办学历程中十个重要的校址:1924年旧提学使署校址,1926年歌笛湖校址,1938年西迁途中的宜都古老背校址及西迁终点四川江津五十三梯校址,1946年迁回武汉后的汉口宁波同乡会馆校址,1949年分为两支后的都司湖畔两湖书院校址和武昌五龙桥校址,1958年成立湖北艺术学院的昙华林东校址,1985年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的昙华林校址,以及2009年的藏龙岛新校区。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3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4

    以手绘的形式勾勒出这些校址的轮廓,并依次叠加。手绘线条的粗细变化,在视觉上更多呈现的是坚韧、挺拔,整体展现出从历史中走来,学脉不断,继往开来的奋斗历程。自然生长的线条亦是“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以及契合时代发展的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5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6
    10×10,对未来的无限畅想

    10个校址地图的相叠加,以10×10的形态体现百年历史的厚重感,也在叠加之中表达出不断融合发展,历经百年的历史积淀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线条的叠加贯穿十个校址地图,也贯穿百年历程。当我们回首,过去历历在目;当我们向前,未来触手可及。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7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8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9

    湖美蓝&爱心红

    方案以湖美蓝和爱心红为主色调。
    湖北美术学院位于江城武汉,长江水系百年来时刻滋润着这座城市和这所艺术院校;歌笛湖、都司湖、汤逊湖……关于水的记忆深植于一代代湖美人的脑中,水的蓝色也成了湖美人关于湖北美术学院独有的色彩印象。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0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1

    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共进退,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将家国情怀融汇在画笔中,鼓舞人心、传递能量、描绘时代。湖北美术学院办学一百周年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整个世界,武汉这座城市以其英雄的抗疫精神被世界重新认识,湖北美术学院师生创作了大量主题作品,投入抗疫志愿一线,捐款捐物等。爱心红正是展示了湖美人的赤子情怀与社会担当。学校也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德树人,勇攀高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不断探索契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美术教育体系。

    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2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3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4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5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6设计创意(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年) - 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