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在日常沟通中,如需求评审、日常的设计沟通及跟开发的方案交流,常常听到提起“场景”一词。“用户在什么场景需要这个功能?”、“这么设计依据的场景是什么?”、“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使用场景?”在情境中每个“场景”听起来好像都不太一样,能粗略感受意思,但具体想想又很模糊,那场景到底是什么?它能帮助设计师做哪些事?

一、场景的定义

关于“场景”,不同的出处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 在《交互设计精髓4》书籍描述“场景”为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实现具体目标的故事。
  • 梁老师在《产品思维三十讲》中将“场景”分为:场、景。场为“时间”“空间”,景为“情景”“交互”。
  • 在《2020UCAN》中四场关于场景的案例,将案例解释为:人+场+事+物。
  • 百科定义“场景”是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泛指情景。

场景理解模糊?看完这篇就够了! - 图1
上面四种对场景的解释,涵盖的对象和包含的要素各不相同,那我们如何理解场景呢?如何定义场景?
场景常用在产品迭代中的产品需求阶段和设计阶段,作为产品从产生到设计的依据,2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需求阶段(明确用户是谁,需求是什么,做什么事),设计阶段(基于某目标,使用产品的情况)。场景是需求和行动的具现化描述,场景分别对应阶段分为:用户需求场景和用户使用场景。

场景类别1:用户需求场景

用户需求场景是用户需求的扩展细化,补充描述需求涉及的多个关键要素。若只有简单描述需求的情况下,对产品的指导设计容易出现偏差。
这里举个例子:“周四下半年,小波回家出地铁口(场景),想吃菠萝(需求),看到有个卖菠萝的摊位,上去看了看,都是没有削皮的菠萝(产品),地铁口人流量大,小波不想等没买菠萝就走了。”
这案例从需求来说,没削皮的菠萝已对焦,但因为环境影响了小波不够买的行为。若菠萝的已经削皮,小波就已经买了带回家好好品尝。基于此再进行延伸,若场景放在逛街的场景中,已经切块菠萝就是匹配的,随走随吃。
若场景放在水果店里,没削皮的菠萝是合理的,保证了新鲜度安全性品质,甚至还可以多种菠萝挑选,因为有时间。从上面来看,同一个需求,因为场景不同,其菠萝的形态也不同。场景是需求的细化,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设计上。
需求场景:用户+环境+需求+事件。在【某环境】下,【某用户】做了【某事】来满足【某需求】。用户、需求、事件是核心要素,环境是影响要素,环境包含时间、空间。除了环境要素还包含用户状态。
场景理解模糊?看完这篇就够了! - 图2

场景类别2: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使用场景描述的是在需求场景的前提下,具体描述为了完成某任务,跟产品怎么交互的过程。其对产品的具体设计有较大影响。
这里举个例子:以接电话(任务)的情况来看,手机未在使用状态锁屏下和手机正在使用中就是完成不同使用场景。
在手机正在使用中(用户状态),考虑不被过度打扰,此时的电话提醒是小区域展示,接通、拒绝和收起操作都是直观的操作。在锁屏状态下可以放在裤兜里(用户状态),考虑不被误触采用滑动解锁,以及可以物理按键免打扰和拒绝(可以不看直接操作)。同一个任务在不同的状态下,因因素的差别影响产品的设计。
场景理解模糊?看完这篇就够了! - 图3
使用场景:用户+环境+目标+产品。在【某环境】下,【某用户】跟【某产品】发生了交互,用来完成【某任务】。
用户、目标、产品是核心要素,环境是影响要素,环境包含时间、空间。除了环境要素还包含用户状态和承载产品的设备状态。
场景理解模糊?看完这篇就够了! - 图4
场景关联的概念
设计常用的工具有2个跟场景关联,它们是用户画像、用户故事。用户画像描述了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场景是用户需求的延伸,用户故事则是用户需求场景的细化,一个场景可包含多个用户故事。

  • 用户画像:用户特征+用户需求;
  • 用户故事:场景+产品+用户操作,用户故事基本等同于用户使用场景。

场景理解模糊?看完这篇就够了! -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