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先生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767157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沉没成本这个词语是一个喻意词,沉没成本的本质并不是一个“成本”,但是将其比喻成“成本”确实能令词语更加生动形象。在了解沉没成本的本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俗称的成本究竟是什么。

机会成本

我们俗称的成本在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叫做机会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A下一个月有三件事可做:
· 最优选择:去读书(10满足感)
· 次优选择:去实习(8满足感)
· 最差选择:一直在家睡觉(5满足感)
假设A会选择最优选择去读书,而这时他的次优选择去实习就是他的机会成本。他的收益就是[去读书] (10满足感),而成本则为去实习,所以,A的利润=收益-成本=去读书-去实习=2满足感>0,因此A应该选择最优选择[去读书]成立。
这就是人的决策过程以及机会成本在其中的作用,可以看到,机会成本确实是“成本”

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其实并不是成本。如同B在餐厅排队等候用餐,起初服务员通知B要等半个小时,B虽然很饿但是接受了;半小时之后,饿的发昏的B以为终于可以用餐时,服务员突然说非常抱歉,您还需要等半个小时,并且以店名保证再半小时后您一定可以用餐。B本来想走,因为按照理性他应该马上去楼下的麦X劳用三个巨无霸填饱他的肚子,但因为已经等待了半个小时的沉没成本让B继续选择留在餐厅等待。
按照理性,也就是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马上在麦X劳进食的利润=收益-成本=马上在麦X劳进食-等半小时后在餐厅进食=2满足感>0,因此A应该选择[马上在麦X劳进食]
但是感性的人类会考虑沉没成本,在B的思想中,马上在麦X劳进食的利润=收益-成本-沉没成本=马上在麦X劳进食-等半小时后在餐厅进食-已经等待了半个小时=-1满足感<0,因此B最后不会选择[马上在麦X劳进食]
由此可看出,在经济学中,如果我们都理性选择,我们不应考虑沉没成本,毕竟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根本就不是一个“成本”。

沉没成本的本质

如果沉没成本并不是一个“成本”,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沉没成本的本质,就是心理预期。假设一个人花了100万买了股票C,一段时间后股票C跌剩了1万。即使理性判断公司C已经濒临破产,大部分人仍会因为“我已经投入了100万”这个沉没成本而选择继续持有这支没有钱途的股票。在这里,沉没成本就是“我投入了一百万,所以我认为这家公司值100万”的心理预期。在股价暴跌为1万的时候,其实实际上此人的资产已经减为了1万,但是因为他会将“我花了100万买了股票C”的行为合理化,他仍会预期这股票值100万,总有一天它会东山再起,但一个没有沉没成本但智商相同的局外人却是一定会劝他抛售股票。
再举个先前的例子,B在餐厅等待半小时后又得知要再半小时才能用餐,B就会合理化他的等待行为,预期这家餐厅“值得他等一个小时”,于是继续等待。但一个理性的局外人便会劝阻他寻找另一家餐厅。
All in all,沉没成本并不是“成本”,而是人为了合理化自己的投资行为时形成的心理预期。这也是造成当局者迷的一个重要心理谬误。

感情中的沉没成本

任何感情的建立都离不开投资:父母对儿女的投资,丈夫对妻子的投资,朋友对朋友的投资,主人对宠物的投资……没有投资就无法建立坚实情感联系。在此暂且以男女情感方面的投资举例。
感情中的沉没成本很多时候决定了人在一段感情中的地位,投资得越多,沉没成本越大,就越会合理化对方的好、自己离不开对方,地位也就越低;相对的,在一段感情中投入的越少,沉没成本越小,就越觉得对方平平无奇、自己随时可以找更好的,地位也就越高。
假设在一段恋情里,男方对女方投资较多,以男方为视角,男方每天的利润=收益-成本=女方每天带给他的情感体验-男方每天付出的金钱、经历、时间等等成本=20满足感>0,因此在这段感情的起始男方得到了足够的满足,他应该选择继续持有。
但突然有一天,女方出轨了,男方十分痛苦,这时男方每天的利润=收益-成本=女方每天带给他的情感体验-男方每天付出的金钱、经历、时间等等成本=-40满足感<0,很明显,男方这时应该选择放弃持有。
但是男方在以前投资太多,放弃会造成大量沉没成本,因为男方会合理化他之前的大量投资,认为这个女生是值得男方投资这么多的,她会重新变好的,具体来说就是男方预期女方“会为了他回心转意,变得专一忠贞的”。因此即使男方知道女方出轨,每天都承受大量痛苦,他也不愿意放手。

沉没成本的意义是什么

沉没成本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非理性的心理谬误,但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心理谬误,人类的社会就会分崩离析,因为这谬误就是人“社会性”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基础其实就是投资造成的沉没成本,E对F投资越多,因为沉没成本,E就会越想亲近F、越离不开F。在一般健康的情感中,投资应该是对等的,因此同样因为投资造成的沉没成本,F也会越想亲近E、越离不开E。此时,双方都知道自己想亲近对方,对方也想亲近自己;都知道自己离不开对方,对方也离不开自己,因此,他们有了信任,他们并肩越走越远。
如果没有沉没成本的心理谬误,投资就无法催生这层情感,人与人之间便不会有信任,人类将不会有亲情、友情、爱情,每个人就只会相信自己,每个人只能孤独地生存。沉没成本,是使那一个个自私的人性勉强粘合的胶水。

如何应对沉没成本

毫无疑问,完全无视沉没成本、理性地决策就能使利益最大化。但人类是非理性的生物,并不是其“意志”怎么想,他的“心理”就能怎么想,想想赖床的经历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也就是说,即使理性的“意志”知道应该[马上和出轨的女友分手],但不理性的心理仍然不舍得放弃,这时,沉没成本就会变成真实的心理成本,[马上和出轨的女友分手]的举动会因为过去对女友的投资而令其心里痛苦不堪。因此,无视沉没成本的方法是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几乎完全理性决策的机器人,或者是完全可以用意志控制心理的唯心主义者,这样沉没成本才不会变成真实的心理成本。而一个普通人,即使知道这个道理,沉没成本造成的大量心理痛苦依然存在,他依然无法做出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考虑沉没成本是人的本性,是信任的纽带,是社会的基础。所以,当遇到真正喜欢的人(不限爱情)的时候,就应该飞奔过去和对方紧紧相拥,让沉没成本的胶水遍布全身。毕竟是感性的人类在追求情感,无需那机械般的理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