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文件路径不固定, 但一般都放在: /etc/redis/redis.conf
Redis配置文件详解: https://www.cnblogs.com/jpwahaha/p/9311199.html

1 核心配置

(1) 修改redis-server的绑定IP

bind 指定本机的哪个IP地址, 只允许来自指定网卡的Redis请求
默认是开启了保护模式的, 如果没设置密码, 且没通过bind指定的网卡, 如果是来自除本机外的其它客户端的请求, 会报错
所以最好还是指定一下
image.png

(2) 修改redis-server的端口号

image.png

(3) 令redis-server后台运行

image.png

(4) 日志文件路径

初始时为空
image.png
修改为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

image.png

(5) 数据库个数

默认有16个
image.png

(6) 持久化文件

1) rdb

  1. # 9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2. save 900 1
  3. save 300 10
  4. save 60 10000

image.png

2) aof

  1. appendonly yes # 是否开启aof
  2.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文件名
  3. #磁盘同步策略 默认每秒一次
  4. # appendfsync always # 每次
  5. appendfsync everysec # 每秒一次
  6. # appendfsync no # 由操作系统执行,默认Linux配置最多丢失30秒

(7) 工作路径

数据备份文件目录
image.png

(7) 保护模式

image.png
protected-mode是redis本身的一个安全层,这个安全层的作用:就是只有【本机】可以访问redis,其他任何都不可以访问redis。这个安全层开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然安全层处于关闭状态:
(1)protected-mode yes(处于开启)
(2)没有bind指令。
(3)没有设置密码。
这时redis的保护机制就会开启。开启之后,只有本机才可以访问redis。 如果上面三个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就不会开启保护机制。

(8) 内存淘汰策略

maxmemory-policy
默认的策略是noeviction, 也就是禁止驱逐数据, 新写入数据会报错
一般可以设为volatile-lru,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