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profile.d/environment.sh
#!/usr/bin/bash
# 部署节点信息
export G_HOST_IP=10.0.2.5 #修改为当前部署节点的IP
export G_HOSTNAME= #当前节点的主机名,如果为空,表示使用机器已有的hostname,如果不同节点的hostname不同可以保持该项为空,如果有相同的节点请为它们分配不同的hostname
export G_ETCD=10.0.2.5 #修改为部署etcd的节点的IP,即k8s的master节点的IP
export G_DOCKER_REGISTRY=192.168.10.221:5000 #镜像私库,不需要修改
export G_CONSUL=10.0.2.5 #修改为部署consul的节点的IP,即k8s的master节点的IP
export G_MASTER_IP=10.0.2.5 # 替换为 kubernetes master 集群任一机器 IP,因为目前部署的单master的集群,只需要改为master节点的IP即可
# TLS Bootstrapping 使用的 Token,可以使用命令 head -c 16 /dev/urandom | od -An -t x | tr -d ' ' 生成
export BOOTSTRAP_TOKEN="7489b860a1e70f6800e9e24b01bfdf36" #可以不修改,但建议生成新的token,命令见上一行,master和node节点使用相同的token,只需修改一次即可
# 最好使用 主机未用的网段 来定义服务网段和 Pod 网段
# 服务网段 (Service CIDR),部署前路由不可达,部署后集群内使用IP:Port可达
export SERVICE_CIDR="10.254.0.0/16" #可以不修改
# POD 网段 (Cluster CIDR),部署前路由不可达,**部署后**路由可达(flanneld保证)
export CLUSTER_CIDR="172.30.0.0/16" #可以不修改
# 服务端口范围 (NodePort Range)
export NODE_PORT_RANGE="5000-40000" #可以不修改
# flanneld 网络配置前缀,如果使用calico进行网络配置时可以注释掉
# export FLANNEL_ETCD_PREFIX="/kubernetes/network"
# kubernetes 服务 IP (一般是 SERVICE_CIDR 中第一个IP)
export CLUSTER_KUBERNETES_SVC_IP="10.254.0.1" #可以不修改
# 集群 DNS 服务 IP (从 SERVICE_CIDR 中预分配)
export CLUSTER_DNS_SVC_IP="10.254.0.2" #可以不修改
# 集群 DNS 域名
export CLUSTER_DNS_DOMAIN="cluster.local" #可以不修改
# etcd 集群服务地址列表,目前etcd为单点部署,直接使用G_ETCD,如果部署多点,需要根据具体的机器IP做修改
export ETCD_ENDPOINTS=http://${G_ETCD}:2379
export ETCD_NODE_NAME=etcd-host0 # 当前部署的机器名称(随便定义,只要能区分不同机器即可),因为是单节点,所以只需要修改一次
export ETCD_NODE_IP=$G_ETCD # 当前部署的机器 IP,因为是单节点只需修改为master节点IP即可
export ETCD_NODE_IPS="$G_ETCD" # etcd 集群所有机器 IP,因为是单节点,所以只有master节点一个IP
# etcd 集群间通信的IP和端口
export ETCD_NODES=etcd-host0=http://$G_ETCD:2380 # 不需要修改
export KUBE_APISERVER="https://${G_MASTER_IP}:6443" # 不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