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你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 PKM)吗?你是否对什么时候「文件夹」(folder)、「标签」(tag)、「链接」(link)或是「内容地图」(Map of Content, MOC)感到困惑?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每一个「桥梁」(relationship-builder)以及如何专业地使用它们。

中心思想:

  • 自上而下的分类法受到了负面评价。它应该有一席之地。
  • 自下而上的笔记创建是伟大的,而随着你资料库的增长,它需要自上而下的结构支撑。但是,仅使用「文件夹」是错误的办法。
  • 「内容地图」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无摩擦的」(frictionless)是以大文件夹为代表的扁平笔记结构的特质,这里缺少了对「内容到底要放在哪里?」的思考。然而,文件夹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混乱并不堪重负。为了克服混乱,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可以伴随我们知识共同成长的、健康且灵活的框架。

以下,让我们来检验那些可以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关联的、已知(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办法。

直接链接(Direct Links)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1

直接链接是最强有力的关联类型,是连接两个笔记之间最纯粹且最明确的方式。这是形成健康、活力的「卡片盒子」(zettelkasten)的核心。

就如有些人说的一样:仅靠直接链接是不够的。它们并不能从高层级角度实现简单、可靠的导航。直接链接是由一个个「块」(block)组成的街道系统。但是,有时你却想要放大并查看整张地图。

文件夹

文件夹本质上是僵化且排他的,其中的任何东西都与主要集合分开。[1]这是一个僵化的、强制的等级秩序。如果没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这就限制了笔记的可访问性,阻碍了跨类别的思考,并遏制了复杂且有趣的「卡片盒子」的长期发展。

文件夹存在一些战略用途,但过度使用可能表明使用者并不善于使用其他方法。可以说,在保持数字资料库长期健康的同时,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来建立笔记之间的关联。如果你对创建一个数字资料库有着奇思妙想,那么文件夹这个有趣的「会话伙伴」(conversation partner)不会让这一过程变得很轻松。

那对项目(project)来说呢?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一个人可能会喜欢用文件夹来管理项目。

  • 如果你的目标是项目管理,那用文件夹很好,甚至可能也是理想的方式。你可以把想要的项目积极地隔离开来。
  • 但是,一旦它们最终完成,你就需要采取额外的步骤,将有价值的内容重新编入你的主数字资料库中。

文件夹的一个用途是作为临时的「收件箱」(inbox),或者「孵化想法」的文件夹。只要你把这些研究流程看作是临时的中转站,待删除或者是待与「博格人」(Borg)[2],我指的是你的主脑框架同化,「收件箱」就不会对你造成问题。否则,作为「收件箱」的文件夹就会变得非常拥挤了。

文件夹的另一个用途是储存「定义清晰」的笔记。比如,图片、人物、引文以及(由别人撰写的)原始材料。你不必打开这些文件夹,就可以轻松地将内容添加到主库(vault)之中,并且你可能会发现这使得资料库变得稍微整洁。

但请注意:过多地缩进到基于项目的文件夹管理中会阻碍你长期的「思考伴侣」(也就是你的「卡片盒子」),使其无法形成复杂、动态且有趣的跨类别联系。你不会形成一个「卡片盒子」,你只会拥有一个孤立的文件夹集合。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考虑的。

也就是说,对于财务、健康或者日记等私人信息,限制可访问性可能是理想的。那么,文件夹就是完美的工具,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笔记与其他内容隔离开来。

标签

标签是相对弱的关联,但不要忽略它们。它们是快速过滤大量笔记的简单方法。标签更具有流动性:一个笔记可以有多个标签。问题在于标签本身并不能扩展(scale)。[3]

比如你有一个叫#PermanentNotes的标签或标签页。每当你准备给阅读内容做笔记时,你就会用到这个标签。如果你只有 50 个带有这个标签的笔记,这个方法很管用。但当带有这个标签的笔记数量上升到 500 个时,它就不那么有用了。

多重标签(Multiple Tags)

使用多重标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不完全方案。因此,你可以搜索#PermanentNote #habits,并只过滤这些结果。

但这里的问题是:你必须记住每个标签!

当你在给一个新笔记做标签时,如果你记不住原有的标签会发生什么?你最终会用#improvenment或是其他标签。当然,也许你可以记住单个标签,比如例子中的#habits。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忘记怎样用可靠的标签检索方式(意味着它可以很好地扩展,你也可以记住它)来标记一个新笔记。

顺便说一下,提供「星标」(starred)功能的笔记软件同样只是遵循了标签功能的形式。

带有布尔搜索(Boolean Search)的标签

保存检索式是另一种不完全却强大的解决方案。你可以保存一个标签的搜索,如 #PermanentNotes AND #habits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2

邻近度(Proximity)[4]

每个人都倾向于忽略:我们是如何利用笔记之间的邻近度来建立关联的。通过邻近度来组织笔记,可以是弱关联且随心所欲的,也可以是强关联且有意义的。这只取决于你在哪个层面运用它。邻近度有 3 个基本层级。

1. 在主文件夹中按邻近度组织:

  • 按字母顺序:当然,「苹果」(Apple)和「香蕉」(Banana)开始是挨在一起的,并且保持着一种强关联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邻近度会发生变化;因为多年以后文件列表会看起来像「Apple」,「aqua」,「aqualung」,「arabesque」,「arachne」,「arbiter」,「arc」,「arena」,「aries」,「arise」,「Arkansas」,「Banana」。因此,开始强的关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削弱。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3

  • 按时间排序:如果按照你创建日期排序,笔记之间的邻近度不会改变,但是除了时间上下文(temporal context)关系根据上下文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在本质上它们更随心所欲(随机)。

2. 在同一子文件夹中按邻近度组织:

  • 因为被分配在同一邻近区域,同一子文件夹中的笔记会有更加紧密的关联。但这样做的代价是与资料库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

3. 在内容地图中按邻近度组织: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4

  • 同一内容地图中的笔记很有可能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它们以某种形式确定关系定位,并进行人工排序之后。这是应用邻近度力量的最佳方式。

只用一个单独的笔记,你就可以识别并建立笔记之间的关联。

内容地图(MOC)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5

内容地图只是一个笔记,一种特殊的笔记类型。它有效地运用了邻近度,同时表现得像一个标签和一个非专属的文件夹。

  • 与标签的相似处:它以一种非排他性的方式将相关的笔记链接分组。(笔记本身自由地存放在其他地方。)
  • 与文件夹的相似处:它将笔记集合在一个紧密的分组内。
  • 邻近度:它赋予你从容不迫记住笔记之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内容地图不限制访问,而是精选(curate)内容,与此同时保持你笔记的自由度。

使用内容地图就像是在你满是工作台的仓库中,每个工作台上都有一些精选的索引卡片(index cards)供你使用。

另一种考虑内容地图的方式是通过涌现。

内容地图是常青笔记(Evergreen notes),只在下一个层级涌现。

在一个内容地图中,联欢(party)总是在进行。内容地图是「联欢发生的房间」。单个笔记可以「浅克隆」(shadow-clone)自己,并且基本上同时出现在多个联欢中,在每个联欢中进行互动并发展其复杂性!

问:内容地图(MOCs)与目录(Table of Contents, TOCs)有什么区别?

答:内容地图是流动的,而目录是僵硬的。这是由设计决定的。目录是用来形成一个具体的、线性的顺序。而内容地图适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个项目开始敲定时,内容地图可以演变为目录。

主页笔记(A Home Note)

Nick Milo:如何在笔记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 - 知乎 - 图6

把你的主页笔记看作是「卡片盒子」或是数字资料库的最高级。主页笔记里有关联到你资料库中主要内容地图以及最相关的标签的链接。

主页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访问点,因为它鼓励你专注自认为重要的生活领域。

主页笔记创造了更加强大、持久的关联,特别是当你的资料库远远超过 1000 条笔记时。

不要被教条所迷惑

不久前,文件夹还是我们的全部,它们还不够好。现在,我们有了链接。许多人对文件夹采取了强硬的立场[5],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链接。这样,强硬的立场转而变得脆弱。不要被教条所迷惑。一个健康数字资料库的正确工具应该包含多重的「桥梁」。

这些「桥梁」包括:主页笔记、内容地图、直接链接、邻近度和标签。

是的,甚至还有一些文件夹。


译后记:

在最后一段,Nick Milo 总结出六种工具「主页笔记、内容地图、直接链接、邻近度、标签和文件夹」。直接链接、内容地图和主页笔记实质上都是对[[]]的思考,后两者是利用前者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关联。邻近度主要讨论的是「文件夹」的组织逻辑(当然,是为了引出「内容地图」),或者准确地说是「文件夹名」以及「笔记名」如何排序的问题。

Nick Milo 忽略了对「编码」讨论(在 LYT Kit 库中,他用到了编码来置顶主页笔记),通过赋予「文件夹名」以及「笔记名」有意义的数字编号可以维持「按字母顺序」的关联性。当然,「编码」这种可能会从上到下的层级结构组织方式会造成迭代、搜索、减弱关联性等问题。

MOC 这个概念很有趣。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用标签做初步分类,当标签增长成为一个大节点时将它升级为 MOC ,而且现在 Obsidian 可以用 dataview 插件来实现。

Nick Milo 讨论了笔记之间关联的工具 我们是否都需要 MOC?这是肯定的。但我们是否不需要 TOC?这还需要讨论。

我的观点是:我都要。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 Notion 个人主页,我会在那里存档专栏内容、分享实用工具、网站、课程和其他资源。

参考

  1. ^建立文件夹会造成文件夹内的内容与文件夹外的内容(主要集合)隔离,根据 Nick Milo 分享的 LYT Kit 库,他本人极少使用文件夹的。实际上,Roam Research 等大纲类双链笔记软件就是基于「无文件夹」这个思路设计的,「a hard stance」:D。
  2. ^《星际迷航》里的一个种族。「We are the Borg. Lower your shields and surrender your ships. We will add your bi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istinctiveness to our own. Your culture will adapt to service us. Resistance is futile.」
  3. ^Obsidian 推出了嵌套标签功能,可以设置带有层级关系的标签。
  4. ^「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but near things are more related than distant things.」
  5. ^坚定、不妥协、不使用。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86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