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定要创新吗?


众所周知,腾讯是出了名的爱“抄袭”,然而他所谓的“微创新”所带来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腾讯产品法》中的作者对此做出了解释: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有相似的产品。

所谓的模仿和抄袭,其实是关于要不要重复造轮子的问题。有的解决方案,放在各种环境中都适合,是已经完成了而且被验证成功的方案。而且,这个方案所定位的市场用户也和你计划的一样。这时候,你需要再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方案去创新吗?这不叫创新,这叫浪费成本。

市场中已经有公开的成熟方案,正好能够供你使用,有必要重新设计吗?真正的产品人,不会去想这种问题,这根本是一个伪命题,也不会在乎人们这样的看法。从商业角度来说,不去重新计算一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成本的考量,而不是因为抄过来就会好用。
不仅仅是腾讯的产品,其实我们从其他领域去看,在历史的长河里很多伟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
在绘画领域,很多画家都会先从临摹大师的作品开始,比如达芬奇,早期他就经常临摹他的老师Andrea del verrocchio的作品,学习他老师的风格、手法、人物细节的刻画,直到后期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大家都知道的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其实在他们之前,德国的奥托·李林塔尔就已经制造出了滑翔机,莱特兄弟在他的基础上,利用风筝的灵感,发明了操控杆,解决了控制的问题,最终让飞机发明成功了。

我们通常认为电灯是由爱迪生发明的,但实际上,一位名叫亨利·戈培尔的人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就已经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爱迪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改进,他最先发现了电灯的商业价值,收购了它的专利后,才开始尝试改良灯丝。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已经在实验室里维持了1200小时的点亮纪录,并最终走进千家万户。

曾经认识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有一本灵感手册,里面裁剪了她从各个杂志上或者书籍上裁剪下来的图片,她告诉我一套look有的时候就是通过不同的图片拼接在一起,设计师从中去提取图片中的图案、颜色,来进行面料的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富有创新设计的服装。

其实写作也一样,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文章架构、用词等来辅助自己的创作。

回到设计领域,想起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让我们去把体验比较好的APP截图下来,然后去量他们的icon、间距、字号大小等,从中提取出设计规范。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UI界面的细节处理。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前人的经验,去寻找创新的可能,创造新的价值。切勿满目模仿,需要了解设计背后的原因,思考我们如何在设计时候改进它。

如何“抄袭”


第一阶段,一模一样
比如刚刚提到的截图提取设计规范的方法,将别人的设计还原出来。这样能快速提升我们的设计能力,对技法、规范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在原作基础上做出亮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在原作的基础上,去做局部或延展的创新。
第三阶段,超越原作
最后将原作打碎、重组,只偷一个作品的一个点,可以是颜色质感、排版布局。加上自己的创意想法,形成自己作品。

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1、临摹要选择质量高的作品,可以选择这个领域里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的作品,研究他们的风格和习惯(套路)
2、临摹作品不建议放在作品集里(没有任何意义,你想告诉面试官你很会抄吗?弊大于利)
3、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要上线的作品,自己要把握临摹的分寸,避免被人说是抄袭。(具体案例参考「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