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每个工种、每种职业似乎都有一个能力模型,岗位的招聘要求也都会标明一些具体条件。我们为了匹配岗位要求以及升职加薪,会根据这些模型和条件去打磨自己、塑造自己。很多大佬也会建议我们,在工作的前几年,不要太看重钱,要把重心放在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上。
这样做自然没错,但是如果只是专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你会很难坚持下去,也很容易遇到瓶颈。曾经我也有一段这样的时期,但那时的我是怎么走出来的呢?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你的上级离职了、或者他的那个岗位被取消了,你能做什么还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2、如果设计师这个岗位也取消了,你又能做其他的什么职业?(这个问题出自《斯坦福人生设计课》,推荐大家看看)
我很喜欢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的一句话: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们在纵向的专业能力深挖的同时,更要去横向发展一些通用能力。(就像子寅在奇葩说的“栅栏式人才”哈哈哈)。例如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哲学,虽然有时候挺枯燥无味的,但是遇到一些有趣的观点的时候,会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另外我想做但是还做的不够好的是:影响力。
刘丹尼,也就是乐纯酸奶的创始人,他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教我们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坐下来思考: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他最终得到的答案是:成长并帮助他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原文链接:(推荐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TMF1q4jhKj_I95zqmgQuCw
其实这个答案背后的原理很简单。人是自私的动物,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与快乐。幸福到底是什么?把赚来的钱花掉,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就能获得幸福吗?取得好成绩,获得领导的认可,升职加薪就是幸福吗?
大多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幸福,不过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幸福太低级了。真正的幸福是来自人际关系中的价值感和被需要感,这样的幸福与他人无关,因为它从始至终都汇聚在你自己的身上,你不会再想要寻得他人的肯定和回报,这才是高级的幸福。
这就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还在坚持工作、坚持创造价值的原因。这也是能力模型中要求设计师要有对外影响力的原因。
最后,借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做个结尾:「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希望我们都能在沉重的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