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人工智能 PhD,科研方向 Vision-Language, 是卷中卷(CV)和大大卷(NLP)的交叉部分。下面的分享或许政治不正确,但听过的都说牛逼。
压力和工作成效
第一,真的真的,压力与工作成效没有正相关性。这是我复盘前两年的幡然醒悟。国人的认知里普遍有一个奇葩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鲜有人公开挑战之;而被过分强调的效果多是促人自虐、便于被人管理。这个奇葩想法就是吃苦精神,就是不吃苦就不会有成绩,就是羞耻的,就是认为同样发篇论文,那些艰苦脱发的朋友更光荣,躺赢的都是浪子。吃苦精神本身没什么问题,但 PhD 已经是校园里最不躺的一拨人了,执着于吃苦往往让人走进一个盲目、低效、自找罪受的境地。这是个错误,错在把手段当做了目的。家人们,不如多动脑筋思考适合自己的策略,而不是逼自己读论文、熬夜、不娱乐、不打游戏。以读论文为例,你抗拒读论文是因为你感觉不到收获,而你却在责备和逼迫自己读。这只会让你陷入更差的身心状态,然后你更不愿意做该做的事。
精神放松
第二,“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教员的这句话太 nb 了,我用白话说就是精神越紧张你身体就越懒,你精神放松身体反而更容易勤快,“有一种进攻叫做撤退”。这是个心法,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并不敢在精神上放松,放松让你没有安全感,你担心落后,你怕莫名其妙的被淦。而有一天你终究会意识到,保持健康高能的身心状态是优先级远高于科研成效的。如果状态不好,玩才是解决问题(work hard play harder),我们完全可以(偶尔)游走于博导开除你的边缘。据我观察,成效理想的博士其生活都是比较潇洒的。状态最难受的人往往是玩也没玩好工作也没工作好。工作的时候内心抗拒想玩,而玩的时候又愧疚不能放得开。
应对挑战的方法论
第三,当有了如上心法,这时候再谈如何抗压,才有意义。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做更有挑战的事,且不乱了方寸。对我来说读书和交流是最有效的两点。我们所经历的压力,那些大佬都经历过,从他们的记录中俺们会获得升华。没有阅读的努力如同没有教练的健身,容易练残废。比如翻翻冯唐的《成事心法》。和同学和师兄师姐交流也很有用,会发现原来大家表面虽然都端着,但内心都慌得一 b,原来不只是自己这样,这时候心态就会放松很多。如果你社牛,你和你博导酒过三巡,会发现他也有自己的焦虑。
平衡科研和生活,本质是心态的平衡,而不是时间或体力上的平衡。只要心态到位,即使每天很忙,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不会缺席。这方面有两个技术大家可以试试。第一,是让担忧可视化。就是把担心的情况具体的写在纸上,看见它。当真正看清了担心的状况具体是什么,多数人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心态会放松,会达到更好的成效。这个技巧基于心理学,就是担忧往往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期是模糊的,而模糊就会放大恐惧。这和害怕夜路而不怕白天同理,因为夜晚看不清环境,就会花费更多精力用于防御。第二,是把自己想象成焦虑的放大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若知道自己是焦虑的放大器,或许就可以想到放大之前的事物是怎样的。这是心理学家曾奇峰在视频里分享的。
第四,适合于 AI 方向 PhD 的建议。我最大的建议就是早早去大公司的科研组做个实习。AI 方向顶尖公司三五个月的调教绝对会让亲们后半段读博走向正轨,去除信息不对称,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脱发。为什么我在第一、二点强调心态的放松,因为时间本应该被花在思考策略上(比如觉知到自己处于迷茫状态,此时需要去实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继续逼迫自己熬夜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