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还特地找了下自己当时的高考数据。

有数据为证,本人当年高考所在的广东省,985 录取率是天人共怒的低,只有 1.3%…

我作为一个考上全国前十本科,后来申请上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全奖硕士的老学长,看来还是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

全文 6000 字,阅读时间 5 分钟。不仅告诉你,我到底凭什么能进 1%,而且告诉你,哪怕你不是学霸,照抄都能成进好大学的实操手册。

建议点赞收藏,每天学习前,对照着文章里面的每个思路,调整好自己的大方向。

全文思维导图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1

先说结论:我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

论天赋,我同样背书会很慢,难题一样想不出来。

论努力,我和当年省的状元,还有竞赛大神,都做过同桌,和这些清北大牛一比,我就是个混子..

而且,就这个问题而言,无论我们把好成绩,是归因到天赋、或者努力上,都过分抽象化了。最后只会变成形而上的讨论。这都无助于,给同学们输出一个,能实操进 1% 的学习方法。

高考考的好的本质

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先看本质。高考考得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核心就是,在固定的三年时间内,求得高考得分的最优解。本质就是个,在边界条件内,求最大值的问题。

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每个科目,每个知识点都要拿到所有分数。我们只要做到的最大值就好。

既然是求最值问题,那么问题就变简单了。无非就是,如何把我们手上的资源,都合理分配就 ok 了。

那么我们手上有什么资源?

只有这几个:1. 精力、2. 时间、3. 心力、4. 体能

所以结论就是:排名前 1% 的高中生,靠的不是表面上的努力和天赋,而是深层次的,如何高效分配资源。

接下来,我就从精力分配、时间分配、心力分配、体能分配,给出实操指南,告诉你,老学长是怎么进好大学的。

1. 精力分配

精力分配要求我们,要把精力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考点上。

a 学科精力分配

硬核精力分配公式:

max(dO)=max(∑Xn*dEn)

其中,dO 就是产出的差值,Xn 就是某个科目的投产效率,dEn 就是你在这个学科上新增的精力。这个公式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用上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了,接下来我会说人话哈。

公式的本质就一句话,你把精力放在不同的学科,他们的产出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会一个学科,会先后经历这 3 个阶段:

1)小白期:太多题目不会

你会发现太多题目不会了。这是因为,你对课本说的基础概念,还有应用场景,都不熟悉,或者完全不理解。所以基本上,你连高考的基础题都解不出来。

2)筑基期:错的题目太多

这个阶段,你其实对于考试考察的概念是有思路的。但是因为,你对解题套路还不熟悉,或者对题目的陷阱,碰得不够多,总结得不到位。所以应该拿到的分,你都丢了。

3)冲刺期:难题完全不懂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是这个科目的准学霸了。基本上 80% 的题目,你都能解出来。但是到了区分度最大的大题,你就懵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刷题能提分的了,你需要细细总结、拆解难题的套路,以及一点点运气,才能突破成为学科状元。

按照分数来划分,高考真题没及格的,都是属于小白期。及格线以上,但是最后两道大题难题答不出来,就是筑基期。最后两道大题有一点感觉了,但是没拿满分,就是冲刺期。

实操指南:

从投产比的角度来看,筑基期的学科投产比最高,小白期的学科次之,冲刺期最差。

这是因为,筑基期的学科,你是懂基础概念的,你只要把你碰过的错题,好好总结好,把思路记录到本子上,考前看一遍,考试不要再犯错,提分是很轻松的。

对于小白期,你要花比较多的精力,来把课本看一遍,以及课本上的例题,都要对着答案,认真看懂。而且,如果你是理科小白期,你还得从高一的课本开始看,哪怕你现在是高二了。

对于冲刺期,性价比最低。你累死累活,高考数学解出最后一道大题,才拿个十来分。还不如其他学科,少错两道选择题。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2

总结学科精力分配最优解:

你先把你目前的科目分类好,优先把精力,放在及格线上的科目,先把它冲到,能轻松应付 80% 的题目就停下来。

与此同时,把小白期的学科,课本要看完 2-3 遍,书上的例题,看完答案后,能葫芦画瓢做出来。靠 1 个学期左右,把它冲到,稳定在及格线上。

对于冲刺期的学科,一定要忍住自己去疯狂刷题的冲动。不把所有学科,都冲到筑基期以上,不要轻易去投身冲刺期的练习。因为哪怕学科状元,也是有运气因素的,太不可控了。

b 考点精力分配

每个学科,高考都会有一套,稳定的考点分值分布。

有些内容是高考重点,可能占了 30 分以上。有些就并不是,可能一本教科书选修就只占了 5 分。

所以你并不需要把每个考点都吃透彻。只要把大部分分值高的考点,都拿下就 ok 了。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因为在高二之前,你的老师都需要给你讲课。比较负责任的老师,可能会在重点的地方,花比较多课时。但是不负责任的老师,可能就直接,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下去…

所以,我们必须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直接上实操指南:

每个学科,马上下载一份高考考点分值分布表。然后把三年的课本,都尽快买回来,花不了你几块钱。实在不想掏钱,就找些免费 pdf 吧。

接下来,对着你的课本目录,以及考点分值分布表,细细地分析下去。

如果你发现,你现在某个学科,正在教的内容,其实高考分值不高。那么你就放心用这段时间,去复习或者预习,其他分值占比更高的内容。或者把这个学科的精力,挪去补强其他学科。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3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学长啊,我们每个月都要月考,如果我不是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月考会很难看。

学长只能说:年轻人啊,在好的高中月考次次第一,高考也第一,这种人已经是清华北大的超人了,他们都可以进 0.1% 的高中生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其实高中三年就只有一场考试,就是每年六月份的高考。

哪怕你月考考得再难看,只要赢了高考,你的三年就胜利了。

哪怕你考不上清华北大,你考个人大中科大南大之类的,不香吗?

而且,因为每个学期的考试,老师都要根据你所学的内容,编排出一份完整的考卷。但是为了编完整,老师难免就要加入一些偏题怪题。比如生物,遗传的计算题,其实高考分值很低的。但是因为你们在学必修二,老师就得给你出 n 道计算题,来拉开同学之间的差距。你要是跟着这个月考的节奏,你想一想,是不是平白无故浪费了好多精力?

2. 时间分配

高中生的时间,可以投入的维度就这么几个:

上课、看书、思考总结、做题、借鉴前人

对于大部分进不去 1% 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是这么分配的:70% 上课,20% 刷题,10% 看书(按优先级排名)

而对于 real 学神来说,他们的时间是这么分配的:5% 借鉴前人,25% 看书,20% 思考总结,20% 做题,30% 上课(同样按优先级排名)

直接上实操指南:

借鉴前人了解学科本质

学渣和学神的第一个大区别:

学神能认识到自己的弱小,所以他会把时间分配给,借鉴前人这件投产比极高的事情上面。

比如知乎上其实有很多高考大神(营销号的不算哈),他们能够用极短的文章,把一个学科的本质都彻底告诉你。

举几个例子,我自己的总结:

英语的本质,就是背单词和固定搭配、懂一点语法、然后大量阅读 + 完型找语感和题目感觉

物理的本质,就是懂公式概念,懂应用场景,分拆题目的物理阶段,补齐公式,然后心平气和地解方程。

历史的本质,更加简单,高考只考察课本史实,以及题目关键词背后的套路。

前人无数多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免费放在网上了,而且都经历了网友们的考验。你想一想,那些学渣自己闭门造车,死瘪出来的方法论,能有我们这些,已经想过、做过、考过、的学神强吗?

所以,不管是上网收藏文章,还是直接找个清华北大的师兄师姐,或者是请教一个靠谱老师,你都需要先开拓自己的视野,把一个学科的本质搞清楚先。不然怎么花时间,都是低效的。

想办法节省上课时间

学渣和学神的第二个大区别:

上课的效率,其实是很低的。所以学神,会想办法节省上课的时间

你自己可以试一下,你用嘴说一段话快,还是你看书看一段话快?

眼睛和大脑的速度,是远远高于嘴巴的速度的。

平时上课听老师讲,是最浪费时间的。因为我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其实就是老师用书,结合他平时的一些考试经验,来给我复述一遍而已。而且,老师哪怕讲得再快,都不可能比我看书来得快。

所以,在老师讲课本的时候,我是完全不听的。但是我会提前把教师用书,以及一本质量好的教辅,先买回来。这就确保了,我看的内容,其实比老师讲的,还要高一个层次。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4

在他上课之前,我就已经把这些书看完了。然后上课的时候,我就一边听,一边做自己的习题册。如果他说到具体题目,我就会停下来听一下。

只要是讲课本本身,已经有的内容,我都是三心两意地听一下,把时间都留给自己思考总结、以及摸索题目规律。

刷题与思考总结

学渣和学神的第三个大区别:

学神刷题的时间,其实占比并不大。真正占比大的,是做完题之后的分类总结、思考运用场景。

学渣做了一道题,就是只会一道题。学神做了一道题,就是会了 100 道题。

学神做了一道题,他就会这么想,这个答案里面,用了什么套路。

比如物理里面,同样是求这个小球最后的高度。为什么我是要用动能来解高度,而不是用牛二来解位移?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涉及万有引力场的物理环节,而且只问相对距离的时候,我用能量守恒定律,就能比较快速地求解?

实操的时候,你不需要刷很多的题,因为任何的题目,都是有母题的。你只需要把少量的题目,做好了,分析好了,记录好了。哪怕是遇到大题,也是可以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场景的。

对于作业,也是同理。

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做的。因为老师是面向一个班来布置的,而自己适合做什么题目,需不需要做这么多重复的题目,你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按需选择。

除了在大方向的时间分配上,我这里再给出几个小场景的,时间分配实操指南:

场景 1:遇到难题怎么办

有些同学,遇到了难题,就非常兴奋,不解出来就不吃饭。

这是不可取的哈。

学神去实操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个高考真题,10 分钟内都毫无头绪。他会果断看答案,并且细致地分析,我是不是漏了一些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刚才没想出来?还是说,我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忘记了。然后我把这些思路和犯的错误,都记录在我每天的学科总结本上。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10 分钟就直接看答案,怎么能锻炼自己呢?

其实高考在每个题目上,留给你思考的,真的就最多只有 10 分钟。而且,看答案,不等于不思考,不锻炼自己。把更多时间分配在思考答案,只要你总结好,多去看,你考试的时候同样能回想起来。看和模仿,同样是获得进步的一种方式。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死憋不仅是时间性价比最低,而且是有害的哈。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5

场景 2:怎么开始一天的学习

我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一定列待办事项 to do list(简称 tdl)。

并且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

这件事情,一天就花了我 15 分钟左右吧。但是这个方法,至少能减少,我每天 2 个小时的走神和拖延时间。

关于 tdl 的实操指南,我之前的高赞文章已经分析过得很详细了:

看到这里,本节课最难的内容你已经啃下来了。还有 5 分钟我们就下课啦~~ 记得双击屏幕点赞收藏,防止迷路哈。

3. 心力分配

心力分配,其实就是自己的情绪力分配。

每个人的好情绪,其实都是有限的。

学长直接给出,心力分配的最优解实操指南:

a 关于心态

我很喜欢一句话:“缓慢而稳定地赢得比赛”。

你会不会这个样子,周一到周四,狂飙猛进地学习几天,然后到了周末,就开始躺尸颓废?

然后下周一回来,因为自己一周末没学习,突然感觉知识点变得很陌生?

对于学神来说,他会情愿周一到周四,牺牲一点学习时间,也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太压力。然后等到周末的时候,再来保证学习时间,一举吊打伪学霸。

总而言之,就是保证自己每天都在跑,虽然看起来加速度不快,但是平均速度最优。

b 关于情绪

我很早就认清这个事实了。过分地愉悦,或者过分地痛苦,都不是什么好情绪。我一直认为,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这才是我的 inner peace

对于高中生来说,影响情绪最大的原因,往往是校园恋爱。

学长其实是很开明的,我觉得校园恋爱没什么问题。

我的实操建议是这样的:

1)要么你就早点谈恋爱,等到你高三的时候,就已经身经百战处变不惊了,这是 ok 的。

2)要么你就压根别谈恋爱,反正到了大学,有无数多的帅哥美女等着你。

3)最惨的是那种,没谈过恋爱,又默默暗恋着别人,患得患失的同学。

对这种同学,让学长一句话点醒你。谈恋爱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你现在患得患失,是因为你没经历过,所以才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其实恋爱就那么一回事了。就好比你每天都做作业,你还会对作业这个事情,抱有什么期望吗?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6

c 关于休息

如果任何人,哪怕他是大 kol,如果他告诉你,你现在要发愤图强,不能再去休息和玩手机了,都是不对的哈。

前文说过,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所以,你必须通过休息,以及娱乐,来让自己能够缓慢而稳定地赢得比赛。

关于休息,我以前的高赞文章,也说了很多了,这里也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我的文章:

4. 体能分配

如果要成为学神,身体素质是不能太差的。人的注意力,和人的健康水平,是有正相关的

在高三前,每周至少留 2-3 个小时的运动时间。

具体运动多少时间,你可以这么来实操:

一开始你每周运动 2 个小时。如果你发现,你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精神状态,有明显变好的话。下周就加半小时。继续变好的话,就继续加。如果没有明显改变了,就可以不增加了,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一定要趁高三前,练好强健的体魄。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到了高三,你就进入冲刺阶段了,很可能你连运动的时间都不能保证。整个高中,基本上就在吃老本了。

以上就是,6000 字实操指南,让你对照照抄,都能成为 1% 的高中生。

全文思维导图: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7

建议点赞收藏,看到就是赚到。老学长码了两天两夜,还恬不知耻地,勾搭了以前的省状元同桌,给我校对了一下。

本篇也是过于干货,说不定以后学长想不开了,就变成付费内容了…

我是硬核学长 2077,只分享能实操、无痛楚的高效学习方法。

就这样吧。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知乎 -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