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读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83682/

营销的16个关键词 - 图1


背景

读这本的原因是想学学怎么做产品
而为什么要学做产品呢?
其实是因为在此之前读了John Sonmez的一本书《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书中指出,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而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软件开发事业当作一桩生意来看待。
因此,无法做出良好的商业决策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像企业一样思考,把开发软件看做是企业提供的一项服务。
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
因此,开发人员也需要这样做。

这样考虑职业发展问题就清晰顺畅多了。
我们是一个提供“软件开发服务”这种产品的企业,
职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这个产品的过程。


产品思维

《营销的16个关键词》虽然这本书是讲营销的,但实际上是和产品分不开的。
尤其是当我们想做好一个产品的时候,其实可以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

例如,书中前几章提到了做好营销的几个前置条件,
首先我们要洞察人们的需求,只有满足了需求,人们才会为产品买单。
然后,我们要聚焦,不要什么都做,得做出选择,
最后有了优秀的产品之后,才需要一些营销手段,让它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在“舍得”一章中,包含了深刻的产品思维,
什么都做,什么钱都想挣,对于产品来说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将产品做精,保持上乘的品质,才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孙子兵法》在虚实篇中,也曾提到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在局部上以多打少。


以人为本

产品是人来使用的,营销的对象也是人。
因此,好的产品不止关心用户的物质需求,更多是关心用户的心理需求。

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冲突理论”,
营销首先要洞察需求,而洞察需求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了问题才能获得利益。
可是问题从哪来呢?问题就是冲突。

三流营销寻找冲突;二流营销解决冲突;一流营销制造冲突

这其实为我们平时的软件开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启发。

我们总是说需求,说痛点,说解决方案,
但是至于什么才能算是痛点,却说不明白。
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所谓需求和痛点,实际上就是现状与心理预期之间的冲突。

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心理

讨论完产品之后,书中后文就是讲营销了,
包括如果对消费者进行“劝诱”,如何理解“价格”,以及如何考虑“竞品”,等等。
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其实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社会心理,作者倒是没有显式的提及。

社会心理学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乔布斯说的,顾客并非要买便宜,而是想“占便宜”。
还有,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

这对理解当今社会复杂的商业竞争,其实是很有帮助的,
有很多产品,不论从品质、定位、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看都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采取了不同的营销手段,从而更好的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总结

读完本书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改变了我自己以往对营销和产品的看法。

好的营销应该总是能够如沐春风,好的产品应该总是能恰如其分的搔到痒处。
这真是一项系统工程。

最后引一下书中提到乔布斯的一句话,

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

因此,成功学或许都没啥用,
说不定大佬们当时也不那么肯定。

时势造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