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群里看到的一条怒喷支付宝的消息,背景是突发新闻,国家要求下架互联网平台中的所有存款产品。

image.png

一、什么是互联网存款?

通常,我们存钱进银行,中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和银行

现在,为了方便银行揽储,许多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银行提供,平台提供购买接口,债权债务还是存款人和银行。

传统银行甚至是地方银行,每年揽储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受到地域的限制,线下揽储得到的增长很小,可是互联网普及后,发展到线上,拓客渠道翻了少说100倍。同时,在揽储的事件上,中小银行比起大银行,没有什么优势,只能多给返点,上浮利率。

不过,如果有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小米金融这种大平台的加持,全国人民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买到全国各地中小银行的存款产品,还能从中对比,选出收益高、门槛低的产品,所以,这无疑为中小银行缓解了流动性的压力。

别忘了,银行是靠什么赚钱的?最主要就是靠差价。
简单点说:银行从储户这里用3%的利息揽储,再用6%的利息贷款给其他需要用钱的企业或个人,这中间的差价就是银行最大的收入来源。
**

二、为什么互联网要做这个买卖

首先,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叫做:活跃度。
比如蚂蚁金服,上面有黄金、理财、保险、基金,这些用户在全中国都是小众,真正的大众是存款用户。
我找到一份兴业银行2018年的报告: 从结构上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 70%配置于存款(不含理财),高于3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水平来说也是偏高的,加入理财以后这个结论就更加显著。未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存款占比将下降,而其他资产特别是基金、保险、股票等占比将提升。 支付宝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老百姓,选择上架存款产品是必然的,因为这才是绝对大多数,这才能吸引大家频繁地关注支付宝,才能影响活跃度数据。
作为平台,支付宝仅仅是同银行合作,充当了银行此存款产品的入口。因为支付宝上的客户众多,帮助银行分销存款产品,自身也可以得到部分合作收益,以及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多项理财需求。
所以这种合作对于支付宝和银行来说是个双赢局面。
**

三、为什么互联网平台的存款利息可以这么高

说起原因,不得不提互联网存款的首发地,微众银行。
2018年8月,微众银行推出存款产品“智能存款+”,9月份正式面向大众开放,该产品基本随存随取,靠档计息,年化利率最高可以达到4.5%,并且额度限制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跌的背景下,“智能存款+”凭借着存取灵活、收益高等优点迅速走红。并推动微众银行存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533.6亿飙升至2018年末的1544.78亿,全年新增超过1000亿,与此同时此前一直依赖的同业负债由2017年452亿下滑至207亿。

然而好景不长,彼时监管层约谈相关方,主要考虑到一旦出现投资者集中提前支取,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另外则担心高利率可能扰乱市场。这使得微众银行“智能存款+”推出后仅4个月,12月28日,便宣布称由于销售火爆,“智能存款+”即将售罄,因此限时开放存入。

不过即便如此,存款产品的创新热潮就此被点燃。此后,多家民营银行相继推出智能存款产品。但由于一般中小银行并不具有微众所拥有的品牌和流量优势,且面临负债和业务发展诉求,他们不得不寻求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

与此同时,伴随着2017年后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金融产品需要持牌金融机构创设和提供,地方金交所产品、互联网保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产品逐步减少,互联网平台上能够销售的固定收益产品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投资需求。在此背景下,银行的存款产品保本收益又稳定,两者一拍即合。**
从去年起,以吉林亿联银行、山东蓝海银行、福建华通银行为代表的一批中小银行,大举进军互联网存款领域。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其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其中,异地存款占绝大部分。

据银行财报披露,2019年,吉林亿联银行的存款余额从86.56亿元增至250.58亿元,山东蓝海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08.85亿元增至225.43亿元,福建华通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4.36亿元上升到70.77亿元。

今年以来,虽然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一些存款吃紧的中小银行还是给出了接近5%的年化利率,以高收益和零风险为卖点,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
此外加入互联网存款战局的玩家越来越“下沉”,诸如贵州乌当农商银行、新疆哈密银行、云南曲靖市商业银行和四川自贡银行等。

据相关统计,作为最早开始代销银行存款产品的京东金融合作银行数量拔得头筹,截至11月19日,合作银行为71家。此外两家主流互联网平台支付宝和度小满金融分别与12家、17家银行合作代销存款产品。(节选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尽管监管已经几次出手,已经对靠档计息的“活期高息”产品做了下架处理,但互联网存款产品依然有其独有的收益优势吸引着投资者,在当前揽储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其列,以期拓宽揽储渠道、获取客户和资金。

四、为什么要下架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饮鸩止渴」。
简单来说,就是「中小银行对储户说“我行我要我做得到”,储户因为辨别能力差,于是相信了,但事实上,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远远到不了hold住这么大盘子的时候」。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的发文《线上平台: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

五、已经购买的,会受到影响吗

没有问题的,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

六、可替代的产品

存款产品之所以这么多年受到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喜欢,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保本保息。
所以,能成为替代品的,我也做了总结:

  1. 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招商银行朝朝盈,中信银行薪金煲等等,可以替代平时的小存款;
  2. 纯债基金:不适合短期,注意申购费率,一般拿得越久手续费越低;

    1. 银行或保险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需要看清楚说明书,不要瞎买。而且银行理财是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切记买前仔细一点。

      七、反思

      总能看到一些人,在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法规之后,站出来,指责国家的行为是偏袒的。先不说国家是否偏袒,如此过激的言行以及举动,实在可笑。可能连存款产品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指点江山。回过头,国家的很多行为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出现而做出的决定,p2p暴雷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是没有受到损失的呢?凡事得带个思考的脑子,互联网有时让人太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