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收集于网上、公众号,感谢互联网!互联网应该有所记忆

科技圈

一、全球缺芯

“芯片”绝对是近年来科技行业的热词。从很多人关注到华为和它的遭遇开始,就意识到芯片和普通消费者的关系并不远,它对国家产业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2021年年初,“缺芯荒”席卷全球,包括汽车、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产品领域皆难以幸免,价格上涨,产品缺货,使人们更加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

来到2021年年底,芯片短缺的问题仍未解决。德勤在发布的最新报告中预测,2022年期间许多类型的芯片仍将面临短缺,但不会像2021年那么严重。很多科技大佬也对此持有自己的观点。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表示,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正在缓解,预计2022 年的情况将进一步改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则预计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产品领域皆难以幸免,价格上涨,产品缺货,使人们更加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

二、科技企业扎堆开始造车

2021年,除汽车制造商以外,更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杀入电动汽车赛道,形成一股“造车热”。

今年4月19日开幕的2021年上海车展就是科技企业的首个“竞技场”。华为与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极狐打造的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率先发布。华为始终强调,“华为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发展了约300家合作伙伴,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在昨天(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M5正式发布,首次搭载全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舱。

百度通过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推进其造车项目,合资公司定名“集度汽车”,将在明年车展亮相第一款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电动车。而其2017年便成立的自动驾驶系统部门Apollo也在11月份随着北京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获得商业化服务试点许可。小米雷军更是将造车当作“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小米先后成立两家汽车相关公司,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落户北京经济开发区,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在国外,苹果汽车的声势也越来越响,目前多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苹果汽车将于2025年面世。

三、元宇宙爆火

要说今年科技行业爆火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元宇宙绝对榜上有名。元宇宙(Metaverse)简单来说是由Meta和Verse组成,通常表示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需要AR, VR, 3D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世界。但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具体会发展成什么,其实还未有定论,科技大佬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为了元宇宙把公司改名的扎克伯格,拥抱元宇宙概念开发新产品获得关注的黄仁勋;也有认为“元宇宙对人类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的埃里克·施密特,甚至认为“元宇宙代表人类没落”的周鸿祎。

但不论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元宇宙以及其涉及的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获得了一大笔投资。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苹果正重点专注的领域就包括增强现实;还债结束要重返科技圈的罗永浩也透露,日后将会涉足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类领域。在产业层面上,韩国首尔率先发布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宣布从明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市政府所有业务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总投资39亿韩元。而IDC数据显示,中国元宇宙相关IT支出将在2025年达到200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其中游戏类支出将达到503亿美元,占比26%。

四、创始人激流勇退

虽然科技行业每年都会有很多高管变动,但在2021年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创始人卸任,即使他们仍处于当打之年。

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由张一鸣的大学同学,也是字节跳动的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张一鸣认为,“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已现黎明之曙光,这些需要我们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他表示希望更深度地参与到“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中”。7月6日,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正式卸任亚马逊CEO 一职,由安迪·贾西继任。至此,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全部进行领导层的更替。卸任不久,贝索斯就与另外三名乘客一起,搭乘旗下蓝色起源公司的火箭登上太空。10月20日,快手联合创办人宿华也卸任CEO。11月29日,推特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宣布卸任公司CEO,由首席技术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接替。12月7日,斗鱼宣布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变动,张文明因个人原因自愿辞去公司董事兼联合首席执行官一职。

创始人长期执掌对公司发展的利弊在今年也成为热点话题。杰克·多西在辞职信中写道,他认为一家由创始人领导的公司“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单点故障”,因为“没有多少创始人会选择把所创造公司的重要性置于自我之上。”在创立公司后如何处理创始人与公司发展、公司员工的关系也是往后科技公司创始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互联网拆墙

2021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也是监管加强的一年,随着互联网用户纪录不断被打破,规则也期望被不断重塑。4月10日,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收到一张182.28亿元的“天价罚单”,这是中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6个月后,美团又被罚34.42亿元,并被要求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7月10日,腾讯申报的虎牙与斗鱼合并案被叫停。随着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中国反垄断监管力量加强。

中国互联网企业各自为营的管理手段由来已久,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腾讯和字节跳动之间的竞争。此前,字节跳动更是制作了“2018-2021年被腾讯屏蔽案例手册”,指出腾讯对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封禁持续三年,波及用户总量超10亿。但如今想要为自身利益打造屏蔽他人的“围墙”,就要接受国家监管机构严格的审查管理和相应的处罚。今年9 月 9 日,工信部召开 “ 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 “,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互联网企业悉数到会。这次会议也初见成效。微信11月29日公布在监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的互联互通方案,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微信终于可以打开淘宝抖音链接了。

此外,针对APP违法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侵犯用户隐私,开屏广告、APP自动扣费、以及未成年游戏防沉迷等问题,互联网企业今年接受了一系列的整改,并已取得相应的新进展。

六、海外巨头官司不断

和国内互联网企业接受整改相对应,海外的科技企业在今年也受到一系列的监管。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巨头都面临来自多个国家的官司和罚款。前不久,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对亚马逊处以11.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的罚款。美国五大科技巨头大概在2021年都吃过官司挨过罚。

其中,围绕热门游戏《堡垒之夜》,Epic Games与苹果、谷歌展开了一场“应用平台抽成”持久战。这场诉讼与反诉讼把应用市场抽成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苹果公司宣布修改App Store的规则,将允许一些应用程序更容易引导客户使用其他形式的支付方式。但此项规范还未实施,在最近的官司中苹果可以暂停执行该规则,直到法规给出强制执行令。而韩国则在今年9月率先立法禁止苹果、谷歌等应用平台商利用优势地位迫使开发商强制使用专有支付系统。谷歌在韩国已允许应用内购买项目收费时不使用旗下应用商店“Google Play”的结算系统。

七、回港上市潮

因对科技行业的监管和全球市场的变化,2021年有更多的科技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今年2月5日,快手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15港元/股。快手开盘后报338港元(合43.60美元),接近其IPO发行价115港元的三倍。3月23日,百度在港交所二次挂牌上市。百度在香港第二上市的每股股份发售价为252港元,初步集资额为239.4亿港元(约30.8亿美元)。3月29日,哔哩哔哩在港股挂牌。12月2日,网易云音乐登陆港交所,这是丁磊第四次参加网易的上市敲锣仪式。12月8日,微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日也就是北京时间12月3日一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SEC宣布通过法规修正案,完善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相关信息提交与披露实施细则,监管即将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这被投行界看作是美国股市管理层拒绝中概股的最新表态。因为现在对于中概股的监管,双方政府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审计底稿上,毕竟这关乎国家主权和企业信息安全。到底如何处理,本来是考验政治家智慧的事情,但现在美国证监会最终落实的条款,却让这件事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政治层面,变成了一个没法解开的死扣。

恰逢此时,上市157天后因为数据安全审查还在沉默的滴滴突然通过微博发声,表示自己将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回归香港股市重新上市,这则重磅消息引发市场轰动。

这个消息也是滴滴在经历停止新用户注册、App下架、网络安全审查后的最新动态。据悉滴滴美股退市与港股上市将同时进行,但有消息称,滴滴将最快于2022年一季度后期在港交所上市;同时启动美股退市工作,而退市摘牌将晚于香港挂牌,以做好美股投资者的无缝衔接。

摩根士丹利12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持股比例最高的前10家中概股公司中,已有百度等6家在香港二次上市。安永报告预计,中概股回归势头将延续,部分原计划赴美上市公司可能转向香港市场。科技、生物医疗类企业上市方兴未艾。香港市场估值优势吸引全球投资者,IPO排队企业数量亦会维持高位。

八、996工作制改革

在“不得不卷”的中国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常常被人们所诟病,而今年996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原因是,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被传出将取消“996”。11月,有爆料称,字节跳动将采取10-7-5工作制,即早十点上班到晚七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此后不久,有腾讯员工称,腾讯正式发文执行“965”工作制度,即9点上班,6点下班,工作5天。包括快手、vivo等互联网大厂今年相继表态,宣布取消996、大小周制度。

到底这些公司有没有取消996,或者996的历史什么时候才能真的翻篇儿目前尚未可知。尤其在996背后还牵涉着打工人的加班费、异地打工、租房住房等诸多问题,都值得思考和讨论。

九、教育行业整顿

7月24日,K12行业红头文件落槌,95%机构面临清盘、转型。2020年,在线教育乘疫情之势,风生水起,K12 在线教育迎来发展高峰。
前有猿题库APP和小猿搜题所打出的生态,后有互联网巨头的源源注资。猿辅导的资本扩张显得轻而易举,一路融资,估值从30亿美元到155亿美元,增长近416%,在全球教育科技独角兽公司中坐稳头部位置。而紧随其后的作业帮,同样身手不俗,月活接近一亿。除却教育“前辈”的急速侵略之外,资本同样也心急如焚的想依赖自有的流量优势拿走几块市场蛋糕——拼多多、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纷纷入局在教育行业。

2020年,腾讯出手教育投资11次,不仅投了猿辅导共26.6亿美元的融资,还在去年领投了大米网校8000万美元的融资。字节跳动在自我孵化的同时频频布局,上线“学浪”、“清北小班”两款教育APP,收购数理思维产品“你拍一”。拼多多推出快应用“数学公式宝典”“必备诗词名句”。

为了转化率、为了流量,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智能生态链,课程质量和服务可以抛到脑后,运营策略和围剿营销则被堂而皇之的摆到台面。

大部分机构同时在面临转型以及人员优化的抉择

十、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从2020年1月诞生至今已超一年半,产品功能快速迭代更新,入局的创作者越来越多。截止2020年底,累计超过1亿人次在购物中心、百货小程序产生下单购物行为;累计超过3亿用户在微信内购买生鲜、蔬果。2021年截止3月,微信视频号日活跃量超过4亿户4月日活跃量超过4亿户,未来微信超过12亿户的活跃用户都将成为视频号的受众。

视频号从1月开始内测。到现在视频号内容生态的正向循环引擎已启动,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多重激励措施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者,完成UGC内容的原始积累。独有的社交推荐冷启动,提高了用户留存度与互动,商业化加速给优质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变现机会。

从只能手机刷视频号到现在PC也可以正大光明的摸鱼,微信号作为腾讯抗衡字节跳动的一个兵器,微信很主动地将战场移到了PC。

从西城男孩全球线上直播到即将到来的五月天跨年直播,视频号对抖音的挑战还会在2022上演。

渐远的风口

一、在线教育,万人的撤离

谁也没有想到,在线教育的变局,会来得这么彻底。

毕竟在2021年年初,巨头还在疯狂抢人。2月初,字节跳动教育曾向外界宣布,未来4个月将面向社会招聘1万人。行业巨头也在高薪挖人,根据高途在郑州发布的招聘公告,高途的辅导老师月薪高达15K-20K。

转折点出现在3月下旬,监管传闻出现,在5月,“双减”意见通过、“三不传言”(假期不许开课、培训机构不许上市、不许打广告)传开,行业迅速降温。直至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靴子落地,在线教育开启了上百万人的大撤退,从教育行业巨头到互联网大厂,无一幸免。

如今,好未来、新东方、高途三家头部K12巨头的市值,从最高时的超1300亿美金,到12月24日只剩66.05亿美金,蒸发超过94.9%。

如今,它们开启了转型,涌向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方向。

二、币圈梦醒时刻,从一夜暴富到一地鸡毛

今年2月以来,加密货币迎来牛市,越来越多带着暴富美梦的人,加入这场赌局中。币圈人士邓树回忆,那时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稍微提出一点质疑或者看空的言论,就会被人嘲笑。

5月18日晚,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公告对虚拟货币明确定性: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的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5月19日,币圈上演黑色一幕。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比特币大跌30%,一度逼近3万美元,以太坊一度跌46%,OKB一度跌56%。根据币Coin数据,24小时之内,市场爆仓额约59.2亿美元(约380亿人民币),爆仓人数近48万人。

9月下旬,多部门发文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在9月下旬的通知发出后,BitMart、火币等交易所就宣布停止中国大陆地区新用户注册,同时清退存量用户。另一大交易平台币安,也发布公告表示,币安将对平台用户进行清查,若平台发现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则其对应账户将切换至“只允许提现”模式,用户将只能进行提现、撤单、赎回、平仓操作。

如今,虚拟货币的投资风口期不再,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们,也该醒醒了。

三、社区团购

今年年初还打得火热的社区团购,下半年迎来大转折。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用户对生鲜到家需求暴涨,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都聚集在社区团购赛道里“贴身肉搏”。这一势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5月,社区团购发生8起融资,披露总金额超262亿元,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年披露的融资金额,还是171.7亿元。

其中,老牌玩家兴盛优选年内两次融资,融资金额31亿美元;早早被阿里盯上的十荟团,获得7.5亿美元融资,二者的合计金额占全赛道的95%以上。

但到了下半年,社区团购赛道的多家明星创业公司陆续陷入危机,烧不起钱了。

7月7日,同程生活母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经营不善无法摆脱经营困境,公司决定申请破产。就在一天前,同程生活CEO何鹏宇还发布了一封内部信,表示要作出战略调整。

8月21日,十荟团宣布关停全国21个城市圈的业务,专注两湖、江西等核心区域,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十荟团将撤出核心阵地湖南。另一老牌玩家食享会,转型做社区零食便利店项目“爱零食”,原来的小程序和官网无法打开。

9月,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被曝出大规模收缩。根据媒体报道,有橙心优选相关人士提到,9月中旬会是一个节点,橙心优选会进行全国分批次收缩,第一批关掉现有60%的城市业务。有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表示,橙心优选在全国范围内共有约8000名员工,他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橙心优选,也可以转岗去其他部门,若都不愿意,则按照N+1进行离职赔偿。

供应链正是这一赛道难的地方。“懂互联网逻辑,不代表懂农业的逻辑,不像打车业务,通过一年左右的烧钱就能分出胜负,社区团购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长周期、高投入的行业”,社区团购已经往社区电商转变,“团”的特征不再明显,更像是基于地理位置的自提形态。

四、共享充电宝,躺赚的时代已过

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曾经让市场刮目相看。

在头部玩家怪兽充电的招股书里,其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净利润两年超2亿元。
在共享经济一地鸡毛的时候,人们意外发现,这个之前被不看好的行业,已经跑通了模式,甚至还有些“暴利”。

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回本周期不长,一个有10个充电宝的柜子,总成本在800元到1000元左右,1台充电宝1个月收益10元钱,一个月就是300元,3个月就是900元,就能回本。如果算上给商家一半的分成利润,6个月左右回本。即便是买家租借忘还,一个充电宝成本在50左右,扣款99元,也能有收益。

但乐观的行情并没有维持多久。怪兽充电目前总市值3.22亿美元,距离上市时的21亿美元,已经跌去84.6%。早在4月30日就递交了招股书的小电科技,其2020年净亏损1.04亿元。到了2021年Q3,怪兽充电的财报显示,连续五季度盈利的纪录被打破,净亏损7940万元。它把原因归结为疫情,线下客流量和支出下降,其定点合作伙伴的流量下降。

今年10月以来,来咨询充电宝产品的客户量明显下降,“减少了近一半,就看过完年会不会好一些”。

在行业人看来,行业已经迈过了技术门槛,稳定性提升,故障率降低,租借不需要扣除押金,但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入门门槛低,没有技术壁垒,变现模式单一。

他提到,目前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想做共享充电宝的人,只要掌握片区线下的商家点位,可以使用OEM(代工)的方式,找厂家贴一个自己的品牌,开始生意。单从他们那里拿过货的充电宝品牌,就“有几十个”。

这是因为,点位在To C上占据极重要的位置。消费者并不是冲着品牌来租借充电宝,而是在需要用充电宝时,在附近能找到的地方就近租借。这让商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行业人有提到,2018年,共享充电宝还没有普及时,商家会主动让厂家投放。但到了2020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能够争抢到商家,不得不给出更高的分成比例。“商家分成要拿50%以上,代理商拿40%左右,品牌方大概只有5%~10%”,他说,这导致市场运营成本陡增,充电宝开始涨价,但仍然难以覆盖投入。

另一位行业人士提到,为了能够拿下商家,行业出现了恶行竞争,有代理商会甚至承诺给商家80%的分成,但会在数据上作假,“可能分成有100元,但最终给到商家的只有20元”。类似的乱象,也在损害行业的正常发展。

以前各大品牌做直营,自己建立团队铺放设备,但竞争加剧之下,即便投放了设备也很难维护住网点,容易被当地有资源优势的人挤占。现在,品牌纷纷开放代理商模式,抢占在地方有优势的代理商,拿到网点资源。

但对于代理商而言,目前各大品牌充电宝并没有大的技术门槛和产品差别,“行业代理商换来换去,手里有四五个品牌,就看谁家给的福利政策好”。

门槛建立不起来,亏损之下,共享充电宝也开始探索新业务。

怪兽充电先探索了广告变现业务,还在今年年初推出了白酒“开欢”,创始人蔡光渊曾表示,要利用线下点位资源,将白酒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尝试。竹芒科技瞄准智能硬件设备方向,COO伍艳华曾透露,竹芒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口罩机、无人零售、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小电科技则盯上了to B数字营销服务。

不过,新赛道并不好抢食。在怪兽充电Q3财报里,其广告业务营收720万,占比还不到1%。

在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看来,只要手机电池续航能力还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共享充电宝都有市场,只是这个赛道很难通过规模效应把其他家吃掉,竞争会比较残酷。

“市场永远在这里,就看是谁的市场”。

那些人

一、孟晚舟

1月14日,被扣押在加拿大已经775天的孟晚舟,被曝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胁。而也在这一天,她的小妹妹姚安娜,在国内高调出道。
9月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

二、人民子弟兵

2月19日,一段中印边境视频公开。我们的解放军,和悍然越线挑衅的印军英勇战斗,4名战士壮烈牺牲。

三、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袁隆平爷爷走了。举国哀恸。

四、吴孟超院士

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也去世了。他从医70多年,完成了16000多台手术96岁时,仍然坚持每周做三台手术,成功救治了20000多名患者。

五、俞敏洪

11月14日,俞敏洪发朋友圈,说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都捐给了乡村学校。新东方还承诺,无条件给家长按比例退费。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退场,俞敏洪是个体面人。

那些事

一、货拉拉事件

在无数年轻人深夜追剧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孩深夜跳车而死。

2月6日,23岁的长沙姑娘深夜搬家,因为费用问题和货拉拉司机发生矛盾。

在开车过程中,司机偏航又一副冷脸,女孩越想越怕,从车窗跳了下去。

结果抢救无效死亡。司机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命运偶然交汇的两个人,都挺冤。

二、新疆棉

3月24日,发生了“新疆棉”事件。

H&M、耐克等众多我们熟知的国外品牌,都发声明表示:

他们认为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和宗教歧视,所以抵制新疆棉花。

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品牌也是。

三、河南洪灾

7月20日,河南下了一场“千年一遇”的暴雨,下得特别可怕。

地铁、医院、学校、街道、公交车……整个郑州,到处都是被困的群众。

很多人在网上发布求救信息,也有人根本来不及呼救。灾难可怖,但幸好总有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

四、鸿星尔克

抗灾救援结束后,“野性消费”火了。

网友们发现一直在亏的鸿星尔克,给河南捐了5000万。

大家一感动,4000万人涌入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野性消费,连微博会员都给它充了几百年。

五、东京奥运会

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开幕。

热血可爱的运动员们,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惊喜。

那些瓜

xxxx离婚了

xxxx嫖娼了

xxxx出轨了
…….

希望

感谢每一个你,在这一年里的坚守和付出、欢笑和从容。

希望2022年,世界和我们,都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