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需求池

为什么要弄一个需求池出来?

因为一般需求是很多很多的,这些需求之所以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来源广,老板、公司运营、商务、用户等需求方都可以提需求,有时候是用户提出的一些小细节改动属于小需求,有时候是加一整个功能模块的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需求提很容易,拍个脑袋想一想又一个需求了,为了能够让这些零零散散的需求(不一定不重要)不被遗忘,所以都统统把这些需求登记到需求池里面,方便后期查询,不会遗漏或遗忘掉。

如何做一个需求池

需求池绝大部分情况都是用表格的形式创建的,主要的工具是Excel表格,一般Excel表格的表头会有这几个字段:序号、需求来源、需求提出者、所属部门、联系方式、需求所属页面(模块))、需求类型(新增、优化)、需求描述、紧急程度(一般分1到4等级,1为最急),期望完成时间,备注等,当然还有一些字段会增加或删减,具体看实际使用情况。

需求池做好,如何维护?

建立好这个表格之后,比较笨的做法就是把这份表格发给可能提出需求的人,然后定期收集他们写好的需求之后汇总,这样会增加产品经理一部分的工作量,首先定期整理,需要把多份表格复制黏贴到一份表格,即便你懂一些excel快捷操作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如何能够提高效率?这里我们一般会使用石墨文档、金山文档、腾讯文档等在线共享文档进行编辑。
举例腾讯文档,只需要在电脑端登录微信,找到腾讯文档小程序后打开腾讯文档,然后建立表格后分享链接出去,其他人就可以共同编辑,就省去了产品经理整理和汇总需求的麻烦。
以上都是比较常规的操作,当然还需要根据公司的相关习惯去做,有的公司会有类似于teambition、worktile、tower这类的协同办公平台,也是有需求池,需求池都大同小异,主要是搜集方式不一样,这个倒不复杂,这类软件也是很容易就能上手并知道怎么做。

需求池越做越大,开发资源有限,怎么办?

需求池永远都逃避不了的就是需求会越来越多,开发改进的速度很有可能跟不上需求提出的速度,导致需求越来越多积压起来,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排一个需求优先级,先把重要紧急的需求先挑出来,先做该需求,或者做一些对产品未来规划帮助比较大的,或者先做老板提过来的需求,再去解决其他需求,对于已完成的需求,应该要标记为已完成,并把已完成的需求移动到另外一张已完成的表中,这样就不会看到需求越来越多了。
需求池的需求永远很难做完,这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如何解决掉需求,很多时候会使用到敏捷开发的方法对需求进行快速处理。
敏捷开发也就是10人组成一个小的开发团队,一个萝卜一到两个人一个坑,组成最小作战团队,每个作战团队只负责一个小需求,而需求完成时间是两个星期,一个星期开发,一个星期测试上线,可以让需求能够快速更新迭代,当然对于比较大的需求,则需要派更多的人手去做,这样能快速的“消灭”需求,让产品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

做好需求分类、设置优先级并反馈

在整理需求之前,产品经理内心要明确 2 件事:负责产品的定位,以及当前阶段产品的目标。这样才能在管理需求的时候,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确定好需求的优先级。优先级的方法很多,比如说紧急重要 4 象限等,我这边的优先级划分标准

  1. bug:评估影响,要尽快解决。
  2. 老板需求:尽快解决,无他,给你发工资的人,偶尔给你提一个需求,难道还要拒绝?还不赶紧处理好。
  3. 能给业务或客户带来直接价值的大小,确定优先级高低
  4. 与产品的定位契合,与公司发展大方向有关的,虽然和现阶段目标无关,但也是要记录到需求池中,虽然优先级可能不高,但会比较重要,需要时常拿出来看看。

举个例子:内部运营工具自动应答工具,不支持设置的关键词搜索,业务团队也反应过好几次,那这个要不要立即做呢?
看下产品当前阶段的目标:当前是要做一款快速拉新工具,帮助运营团队快速获客。虽然自动应答工具搜索不好用,但搜索的场景极少,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查数据库解决问题。于是这个需求的优先级设置的比较低。
最后给业务团队反馈:已列入需求池,遇到类似问题找产品解决,但近半年不会有调整的计划。

总结

需求池最终是服务于版本的,B 端产品经理一定要在深入理解业务的前提下,整理需求并与业务验证,基于业务的目标来制定版本。
在收集需求时,要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不要想当然的加戏,添加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需求,虽然有可能给客户一些惊喜,但大概率是给自己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