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券在电商平台中必不可少,是一种常见的促销引流方式。在规定的周期内,对购买的商品类型和额度商品,下单给予减免金额,不过优惠券场景和营销系统中的营销活动或营销工具还不太相同,分别对应不同的分发场景。

一、优惠券的获取

用户获取优惠券分为主动获取以及被动接收。
被动接收:运营为了拉新、促活、复购可以主动给予按用户标签的不同人工推送不同的优惠券,同时做好通知触达用户。
主动领券:用户通过领券、抽奖等活动获取到优惠券。

1.系统发放:

常见的方式有两种:
a.根据用户画像,用户标签,针对不同用户类型,人工定向推送优惠券。
b.运营根据不同的场景,在系统中设置发券的触发条件,系统自动给满足条件(动作)的用户发券。比如下单成功,满足一定的订单额,自动触发发券机制。

2.用户领取

a.领券中心:根据券对于各大电商平台的权重,放置的位置会有差别,但是市面上大的几家电商平台,都在首页导航中用一个ICON来放置入口,同时在页面‘我的’上同样也会放置入口,多个地方诱惑用户去点击。
b.商品详情页领取
各大主流平台在用户详情页中都会有领券入口,如果用户对该商品购买意图非常大,那么商品优惠券对用户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往往详情页的优惠券比发券的转化率要高很多。
c.活动获取
每年双十一,阿里京东都会推出各种拥有漫长阶段的游戏或者PK等活动,用户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获得优惠券:从给用户发券都没人使用,到用户需要参与才能领取到券。可以想象需要有诱惑力的券才能实现,更不用说用户还需要拿积分兑换等方式来获取。所以用户需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获取到的券,都是优惠力度相对较大的券。这对于平台进行用户分类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二、优惠券的分类

1.发放主体是平台还是商家

a.平台券:由平台发放,可以跨店使用,在购物结算的时候,优惠金额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摊,分摊部分将由平台补贴回商家。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活动、平台积分兑换、邀请新人等方式获取平台优惠券。【注意:这里分摊部分是一个大坑,如果一个平台的管控力不够强的话,会导致分摊的金额无法很好的满足各大商户,正常来说,分摊金额会根据价格权重进行分摊。比如平台满100减5元,用户在店铺A买了一件95元的商品,然后凑单了店铺B的一件5元的商品,店铺AB的分摊比例就应该按95:5的比例获得分摊】。所以现实中都很少见到淘宝,京东各种跨店铺优惠券,结算分摊起来太麻烦了。
b.店铺券:由店铺自行发放,使用范围是本店铺内,在购物结算的时候,优惠金额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摊到商品,优惠金额由商家自行承担。相比平台券,店家券显得更加常见了。

2.按使用范围分单品券,品类券,品牌券

a.单品券:只针对于部分指定商品或者少量的特殊的商品,这种券价值比较高,用户很难获取。不过平台也会通过单品券进行促活、拉新的营销活动,本人亲身经历过考拉海购以单品券为手段的活动,以1.5RMB购得商品。
b.品类券:只针对指定类别的商品,除了个别商品以外,一般由平台承担优惠。
c.品牌券:只针对指定品牌的商品,除了个别商品以外,一般由平台承担优惠。

3.按照使用功能分无门槛,满减,打折,包邮券

a.无门槛:该券不限制订单金额,可以直接使用,优惠金额不会很大。
b.满减:满减券是使用比较广泛的券,订单金额需要满足一定的最低金额才能使用。比如满100减10元优惠券,其中“100”和“10”可以按照实际推广力度进行自定义,千万不要将后者金额设计的比前者金额,不然亏的底裤都没了,所以在设计优惠券系统的时候都会进行前端校验的。【切记】
c.打折:使用折扣券,订单金额会按一定折扣打折。比如原订单金额为200元,用户使用8折券后,该订单实付金额160元。当订单金额过大时,商家又担心让利太多,通过针对部分商品能使用打折券进行限制,当一个订单含有不能使用该券的商品,那么整个订单就无法使用打折券了。【这边前端交互要一定的提示以及交互,否则很容易产生客户的流失】
d.包邮:该券不是抵扣订单的金额,而是抵扣订单的运费。比如发往比较偏远地区(新疆、西藏等等),店铺考虑到邮费偏贵,会把邮费附加上去;还有海淘、直邮基本都需要用户承担费用。不过现在好多商家都是全国包邮,“真香”。

三、优惠券的作用

优惠券其实本质还是一种营促销工具,所以还是要解决引流(拉新)、提高客单、复购、促活等运营问题。

1.引流

新产品上线要拉新,就是要让用户第一次进入自己的产品时,能够多多观望一会,多停留一秒,就给平台多挣一丝机会。那么拉新券应运而生,它是针对所有产品的新用户,也就是第一次注册的用户,或者第一次进入产品的用户,所采取的惯用策略。【通常做法是如果是APP端的话,一个开屏toast领券提示即可,小程序的话也可以给予提示券已经发到个人中心了】
对于app来说,首页权重、曝光率是非常高的,没有之一,新用户第一次点开app,首当其冲的就是首页。想要新用户踏踏实实的多逗留,需要首页“威逼利诱”,首先要让用户知道注册app对用户有什么好处。
通常有两种比较常见的策略方法
a. 首单0元:新人专享首单全额返,但有些平台可能不想让利太多,新手首单商品往往给一个极低的价格。
新人首单0元,这个动作虽然不是券的形式,其实也是券的内容,某些平台会返多张组合优惠券(也有是多张组合等额红包),可能会分别派发1.8折新人券、2.8折新人券、3.8折新人券。取决于产品的定位以及想采取的方式,是大面积引流还是锁定目标群体。
b. 新人券:新人福利,针对首次注册app的用户发放的券。如下图:500元的新人礼包【礼包的形式通常都是拆分为多个更小的券,典型平台:得物App】,再加上2天时效,给用户造成一种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的错觉。就像准备开张的饭店,前几天就在打广告:开店大酬宾,买什么送什么,抵现金券。
c.邀请有礼:邀请人通过分享带有自身邀请码的链接,然后新人注册后,邀请人和被邀请人都能获得优惠券。双方都有利益可得,既拉新,又促活。

2.提高客单价

客单价 = 销售总额 / 总成交笔数
提高客单价的方法很多,比如产品详细描述要专业、活动促销、限时限量折扣、全平台(店铺)满立减、全平台(店铺)优惠券、全平台(店铺)打折、产品关联推荐等等。
从上面方法中看到涉及到优惠券类型至少有满减劵和打折券,并且活动促销更有可能包含多种“花里胡哨”的优惠券。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用户只打算消费300元,发现有张满350减30的券,结果就可能消费350多元。【很多平台称这种操作为“凑单”,如美团等平台会在用户结算的时候主动贴心提示:加x元可享受某优惠券-如果点击凑单-平台会很贴心为你展示凑单金额接近的商品】

3.复购促活

优惠券也是增加用户复购的利器,常见的方式有下单送优惠券是在用户下单后,系统自动赠送他提前设置好的优惠券,一般还会加上订单金额限制和领取次数限制。【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便利蜂之前9毛钱获得四张七折券,让人复购欲望非常的满】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平时、或者活动前夕,按照用户分层,给指定用户发送优惠券,比如沉默用户发放大额优惠券,给较活跃用户发放指定额度优惠券,两者都能达到不同程度召回、促活效果。
关于优惠券和营销工具(活动)的组合场景,不止以上讲到的哪几种,随着社交电商、内容电商、会员电商等模式兴趣,优惠券的使用方式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究。